我的2019年度旅行总结
查看话题 >车站,孤独社会的治愈所

几十年前,车站的功能很单一:迎来送往。而今天,车站已从点进化到面,不再只服务于途经的旅人,同时也成为社区内的人们日常生活重要的一部分。
像日本这样的“孤独”社会,个体与个体之间总是保持着清晰的边界与距离。车站算是少有的,能够让彼此感受到摩肩接踵、人来人往、充满了“沸腾气”的公共空间。或许正因为如此,日本的建筑师们才会想方设法透过设计,让车站变成大家愿意走出家门,去重新发现和拥抱人群的治愈所吧。

声名在外的建筑大家们近年来都有车站作品。其中有些是当地政府招揽观光的噱头,也有一些切实成为了社区活化复兴的动力源头。
比如坂茂设计的JR女川站,就是东日本大地震后复兴计划的一部分,不仅利用纸管等再生材料来建造,重新思考公共建筑应对自然灾害的可能性,还在车站里建了一个大大的公共钱汤,仿佛是要用尽全力去传递当地渴望再生的勇气和信心。

作为人们对一个区域最初和最后印象的空间,车站的设计往往既要考虑功能性,又要兼顾在地特色与设计美感。日本还有专门的『铁道建筑协会』,由各个主要铁道公司的代表组成,拥有数千名会员。他们每年会从全国大大小小的车站建筑里评选出『铁道建筑协会赏』,评判的标准大到外立面与空间动线的设计,小到指示牌与卫生间的视觉。

我去过的车站主要在关西,其中有一大一小,一新一旧的两个车站,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虽说尺度功能都不尽相同,却是两位设计师对于各自所处的时代与城市生活的无限畅享,更重要的是,他们背后的设计原点,都来自于想要创造出能让孤独的个体聚合在一起的空间。



京都站是原广司1994年设计的作品,1997年竣工开始使用。京都站在当时引起很大的争议,社会普遍认为这个布满钢结构的怪异空间完全破坏了川端康成笔下古都的气质,但原广司却有自己的想法。

“我不希望这里只是以日式风格的外观吸引前来京都的客人,让他们局限和想当然地认为‘这就是京都啊’。我想要把车站作为连接新城市的重要因素,与它周围已经现代化的环境融合,创造出能让各式各样新老京都人都尽情使用的开放、包容的空间。”




事实上原广司的设计灵感,正是源自京都所处的盆地地形。站在车站中央的集合广场,望向东西两侧包含了商场、酒店、平台、花园等多形态的高层建筑,就像是站在谷底的盆地望向两侧的高峰。而高挑的顶部又设置了天马行空的通道,可以俯瞰中间的“谷底”。

“一旦进入其中,眼前展开的是令人目瞪口呆的空间。从大阶梯往上再往上,越往高处就越能感觉到压倒性的容量感,形成让方向感和平衡感发生错觉的震撼力。这样的震撼力,是日本其他任何车站都没有的。” 作家五木宽之曾这样形容到。

原广司的另一个设计思路,是让能公共化的部分尽量公共化,比如贯穿南北的自由通路无需经过检票口,把百货商场的疏散楼梯加宽与公共路径相结合,还有你也几乎看不到一扇有形的“门”,车站的内空间透过钢骨缝隙与外部的自然环境形成视觉上的连通。



整个场域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像是从未来穿越而至的异界,更何况是在二十多年前。我觉得它真的就像京都一样,能包容时间和人的无限变量。
无论是广场上成群结队的学生,还是天台独自眺望的中年,或初来乍到的游客,肯定都在这里找到过一丝片刻的治愈。当有人为了生活匆忙找路的同时,也一定有人正在享受着生活中短暂的迷路。


建于2017年的天理站前广场Cofufun,是佐藤大和Nendo的首个景观建筑作品。以脑洞闻名天下的产品设计师一出手,果然与众不同,五个形似飞碟的螺旋圆盘构成了这里新的生活调色盘,让大人和孩子们既能尽情地跑跳卧旋,也可以安静地欣赏一场社区音乐会。

天理是奈良县的一座小城市,周边有1600座在日语里被称为“Cofun“的古代陵墓。于是佐藤大以Cofun为灵感,设计了这个全部是圆形,没有一丝棱角的车站广场,并取名“Co-fu-fun”,有种大家共同玩耍的感觉。

整个车站由六大部分构成:
可以一群人围坐休息的Table Cofun、
用于欣赏表演的Stage Cofun、
宛如火山口的Crater Cofun、
用餐喝咖啡的Info&Lounge Cofun、
让孩子们尽情蹦跳的Fuwafuwa Cofun、
室内多功能的Group Waiting Room。






因为预算有限,Nendo用了36个预制混凝土模块来建造这五座相似却不相同的Cofun。在工厂预制成形,同一模块可以反复使用,然后再去现场组装。因为巧妙的设计,让景观整体和细节都充满了趣味和美感,比如倒锥形的建筑与反向的阶梯,就构成了一组有趣的对称关系。



除了佐藤大,另一位知名的设计师色部义昭也参与到项目中,为Cofufun做了全套的品牌视觉设计。





不像京都有那么多来自全世界的游客,对于小城天理来说,唯一重要的便是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因此Cofufun的出发点,是为了能给未来的下一代孩子创造出适合成长的社区环境,也让年轻人更愿意留在本地发展。
我去的当天很冷,但依然看见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这里上串下跳,Group Waiting Room里还有当地幼儿园的写真展和一场水平很高的社区圣诞演奏会。与其他日渐荒凉的岛国小城相比,天理倒是显得活力十足。而把他们凝聚在一起的,莫过于这个小小的车站广场。




在车站纪念品店的门口写着这样一段话:“我们可以确保孩子们所接触和吃到的任何东西都是安全的,我们可以聆听那些讲述环境的故事,我们可以看见全心全意创造出这些商品的背后的笑脸。这里的所有产品都来自天理,这里的每个人都是丰盛的个体。”


反正那天,这群跳了一下午的未来摇滚乐手,很治愈。

欢迎关注公众号:屋游
以京都为中心展开岛国建筑、空间、设计之旅,探寻背后的文化多样性
欢迎加个人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