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溯史
普洱茶历史悠久,从品饮普洱茶中感受茶的魅力。
中国历史上,唐、宋时期是茶叶文化的壮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大批文人茶客关于茶的著作涌现于世,许多知识传承至今。元代和明代对于前人的著作和经验作了总结,但并未有超脱于前人的巨著出现。直到清朝时期,普洱茶的发展这才又出现了一个鼎盛时期。不管是从茶叶文化的角度,还是从茶叶流通的角度,清代都比前几个朝代的发展更为透彻。
相较于明代,清朝更重视普洱茶,因其“酽”,冬天饮用,既可暖身,又可去油腻。清朝皇帝来自游牧民族,偏好荤食,且家族有高血压遗传史,在农耕地带生活,饮食不节易生疾病,所以特别青睐普洱茶。

据档案记载,光绪时“皇上用普洱茶,每日用一两五钱,一个月共用二斤十三两,一年共用普洱茶三十三斤十二两”,一年喝33斤多,还不算“一年陆续漱口用普洱茶十一两”,这个量也实在惊人。
从雍正二年(1724年)开始,茶商和工匠涌入普洱茶山者就达“数十万”之众,形成了“山山有茶园,处处有人家”的格局。同时普洱茶不仅作为贡茶,还作为国礼赐给外国使者,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外交关系的稳定和邦交的友好往来。
然而清朝后期,随着国力的衰弱,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中国茶叶,也成为了国家之间战争的一个诱因,其中便有云南普洱茶的一份缘由。清末年间,外国茶叶因其“强大”未能入藏,引发了清政府与外国之间经济利益的锐化,矛盾的加深,最终导致“茶叶战争”。
普洱茶深受清朝皇室成员的宠爱,拥有古六大茶山产的普洱茶是皇室成员显贵的标志,普洱茶还是朝廷馈赠各国首脑、贵宾的礼品,深受外宾喜爱。贡茶制一直持续到光绪三十年,历时163年,后因清朝末期,内部动荡,社会治安不好,贡茶送到昆明附近被贼抢,朝廷鞭长莫及,没有追究,贡茶制到此结束。”

深挖史料,我们才知道普洱茶还有这么一段秘史。可见欣赏普洱茶的,除了现代富有品茶经验的茶客,古代的皇家名仕也知其滋味的美妙。也难怪普洱茶从来是价格高,求者众的一品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