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性依恋人格给你的感情和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查看话题 >他对你忽冷忽热,原因只有一个
“有时候感觉他很热情,有时候又觉得他冷若冰霜。哎,捉摸不透他……”
有位小姑娘,向熊倾诉了她的一个恋爱烦恼:
她男朋友属于话少那种,原本没在一起时以为只是因为两个人不够了解;
后来答应他在一起后发现,他还是如此,忽冷忽热的,让她特别没有安全感。
“问了身边很多朋友,大多答案都是说,他不爱我了。但其实,平常从细节可以感受出来,他还是爱我的。想问问熊,怎么看呢?”
听了这位女生的描述,熊觉得,如果两人之间没有产生过误会,而且从某些方面也能感受到对方的爱;
那么,他对你忽冷忽热的原因,只有一个:他属于回避型依恋的人。
“回避型恋人”的这个概念,当然不是熊瞎扯的。
而是来自,熊早早之前就把它封为“爱情神书”的:《爱情心理学百科》。

这本爱情神书,并非一人所著,而是来自一个超级强大的团队:英国DK出版社。
DK出版社是国际知名的出版社,是全球视觉工具书的顶尖品牌;
而创作这本书的人,包括了作家、心理学家、演说家、临床医生等等。
因其强大阵容,这本书几乎囊括了所有爱情心理、现象,以及相关建议。
其中就谈论了“回避型恋人”:
这类人反复无常,不想被拴住,总是忽冷忽热,若即若离。
而这种忽冷忽热的表现并非因为他们渣,而是源于他们内心的矛盾:
他们需要爱情,但又害怕被抛弃,所以会努力在自己受伤前将感情关闭。
在书中,作者还描述了“回避型恋人”的一些共同特征;
熊爷今天,就把这些特征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若即若离,忽远忽近。
作者说,回避型恋人最大的特点是,对待伴侣总是若即若离,忽远忽近。
不过与渣男渣女不同,他们虽然让另一半捉弄不透,但是并不会做出伤害另一半的事情。
从微小的细节中,伴侣还是可以感受到回避型恋人的爱意的。
但是另一半一旦想和他们多多相处时,他们会告诉伴侣说:“不要太黏人”。

如果另一半频繁联系他们,他们会感觉到巨大的压力,因而会表现得毫无兴趣,让另一半觉得被冷落,陷入怀疑:
“难道他不是喜欢我,是我会错意了?”
“啊啊,他到底喜不喜欢我嘛!!!”
作者形容,跟这类人谈恋爱,会觉得自己是在战斗,战利品就是他们的热情。

不太愿意分享心事。
作者说,回避型恋人的个性形成,一般是与童年或是不好的感情经历造成。
他们缺乏安全感,不信任除自己之外的任何人。
所以当另一半提出想了解他们的过往经历时,他们并不希望透露太多信息。
“他们开始打开点自己的外壳,但很快就重新封闭起来。”

不过,回避型恋人不会一开始就抗拒,他们也会尝试打开自己的心房,跟另一半交流;
但心底的不安全感,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阻挠他们,最终还是选择封闭自己。
而这种习惯,也会延续到日常的交流中,他们比较不愿意分享心事,总认为事情要自己解决,没有分享的必要。

有矛盾时,他们会摆出高人一等的态度。
不难猜想,回避型恋人的捉摸不定,注定会滋生感情矛盾,吵架不断。
而吵架时,他们往往会责怪对方太过情绪化;
并声称自己需要自由和空间,摆出高人一等的态度:
“我不想被打扰,我需要自己的空间。”
“我不指望任何人来满足我的需求,需求只能靠自己来满足。”

但实际上,回避型恋人也和其他人一样需要爱情;
但因为生性多疑,所以他们对独立感需求更高,也希望对方和他们一样独立。

他们心中,有一个几乎无法达到的爱情理想。
作者说,在每个回避型恋人心中,都有一个几乎无法达到的爱情理想。
这个爱情理想,可能来自于前任,也可能来自于他们内心对完美爱情的臆想。
“坚守不可能的事情,这是关闭对于现实中某个人感情的一种可靠的方式。”

作者解释,他们之所以执着于“爱情理想”,其实也是为了“远离亲密关系”。
“他不符合我的标准,所以我远离是对的。”
“我想要的爱情不是这样的,所以没必要那么亲近。”
也不难猜想,他们对婚姻大抵是悲观的,如果身边有朋友结婚,他们会嘲笑说“戴上了枷锁”。

宁愿分手,也不愿过多的解释。
按照作者的说法,很多回避型恋人对待感情都比较极端,没得商量。
“要么跟我走,要么就离开。”这是他们的爱情箴言。
当两人感情出现一些误会时,比起解释,他们宁愿直接离开,轻易地将分手说出口;
当然不是不爱,而是他们本身矛盾的性格,促使他们做出这样的决定;
因为有时分手对他们来说,可以开始更舒适的一种封闭状态。

作者还在书中,语重心长地说道:
“回避型的人并非洪水猛兽,他们只是需要爱情、担心被伤害、感觉只有依靠自己才更安全的活生生的人。
他们并不希望给他人带来伤害,但其内在的矛盾,会让对方不知所措。”
所以啊,熊觉得,要是碰上了回避型恋人,也不要不知所措~
试着做出一点改变,用他们认为舒适的方式去爱他们、了解他们;
总有一天,他们心中的那堵墙,会被这温柔的爱推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