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读书杂记(四)
37、《刘禹锡集笺证》(上、中、下),瞿蜕园著,上海古籍出版社,五星
刘禹锡少年得志,意气经纶;中年凛坎,遍尝炎凉;晚岁悠游,卒享福寿。风情俊爽,名符诗豪,用典精切,渐开晚唐。此书作品编年,注释精简,惟重诗作中相关人物,探赜索隐,唐史贯穿精熟。呜呼!瞿氏一朝失节,残年受厄,五车学富,少人问津,晚岁遭逢近周作人,以诗证史类陈寅恪。而整理残篇,笺证遗作,以作者之才,如牛刀割鸡,不意竟能推陈出新,虽曰解诗,实为考证中晚唐政治人物之交际网,贯穿贞元至会昌间之政治史,盖以此发泄难尽之才情也。
38、《娜塔莎之舞:俄罗斯文化史》(英)奥兰多·费吉思著,四川人民出版社,72万字,五星
时代为椽,人物作柱,文化史巨著。不熟悉俄国历史者,囫囵吞枣而已。
39、《活着》余华著,作家出版社,14万字,四星半
久仰其名,竟今日方睹。因看过电影,再读原作则少震撼耳。此书今日未查禁,抑或盛名之下,好事者投鼠忌器也。
40、《朱可夫》(法)让·洛佩兹、(格鲁吉亚)拉沙·奥特赫梅祖里著,上海文艺出版社,66万字,四星半
很好的传记。作者精通苏联军事史,解析传主不囿于二战,褒贬相得,议论公允。朱氏之长在刚毅不挠,临危不乱,置死地能后生,莫斯科战役至关重要,非朱氏苏联必亡国。其短在用兵粗暴,不恤性命,功成于万骨之上而不变色。战后屡遭贬谪,郁郁而终。然苏联虽有大清洗之事,但于出世功臣不行韩、白之烹,故朱氏身家保全无恙,此与吾国文化不同也。
41、《西北行纪丛萃:西北漫游记·青海考察记》侯鸿鸾、马鹤天著,甘肃人民出版社,17万字,三星半
世纪之初,甘肃人民出版社有“西北行纪丛萃”系列,凡二十本,皆清末至民国抗战以前官员文人之游记,颇具史料价值。惟略有篡删,可谓遗憾耳。此册游记两种,侯鸿鸾,现代教育家,无锡女校创办者,记陕甘青宁之所闻,道途详尽,多附诗赋。马鹤天,时任甘肃教育厅长,仅记青海一地。其时有“开发西北”之背景,故游记多存经世之意,重地方民生经济,今日不可以徒闲情逸文而视之矣。
42、《西北行纪丛萃:西北随轺记》高良佐著,甘肃人民出版社,20万字,三星半
1935年,作者时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邵元冲秘书,随邵考察西北,所经甘、青。宁、蒙、晋诸地,详记游程。文笔瞻雅,考证周详,深得旧式文人之味。民国政府秘书,皆饱学善文,犹遗文士之风,颇具翰林之韵,盖道统尚未绝也。
43:《霍乱时期的爱情》加西亚·马尔克斯著,海南出版公司,28万字,四星
半世求缘,尽付青春以殉;一生痴恋,犹待垂老之合。文非魔幻,总涉现实,事有团圆,终归童话。而孤独之叹,沧桑之慨,一以贯之而已。行文善镂于心事,殊少于对白,其意在发掘人性而不重刻画人物耳。
44、《西北纪行丛萃:西北视察记》陈庚雅著,甘肃人民出版社,25万字,三星半
作者为民国名记者,1934年至1935年以《申报》记者身份考察西北,自北平出发,途径包头、宁夏、兰州、青海、河西走廊、新疆,于额济纳、阿拉善归鲁。其用心似于范长江,当年亦有“北范南陈”之称,而范作推重陕北政权,多为近世所道及,遂令此书蒙尘。
45、《西北纪行丛萃:西北考察日记》顾颉刚等著,甘肃人民出版社,20万字,三星半
此书收录游记四种,顾氏仅为其一。1937至1938年,顾氏赴甘肃考察教育,以陇南、甘南地区为主,其意只在记录行程,考察风情,并无探讨学术之意,故价值有限。书中所录甘南地区之敝败,触目惊心。
46、《吐蕃王朝历史军事地理研究》朱悦梅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49万字,四星
此书为古代军事地理专著,尤重河湟、川西地区,唐蕃犬牙交错,相争百年,最终各陷内乱,地理格局至今延存。虽曰军事地理,而不啻断代之军事史。
47、《国共内战在西北(1945—1949):从陕西鏊兵到兰州对决》王立本著,台湾大学博士论文,约40万字,三星半
国共内战西北战场专著。引用资料不够详尽,议论亦平平,实功力未逮也。内战之肇,国府本欲以西北胡宗南部为总预备队,而胡氏贸然进攻延安,数十万大军陷于黄土丘壑之中,得不偿失。以今日视之,胡氏宜全力清扫山西,隔绝陕北,以击破晋南陈赓部为先,何苦追踪陕北区区两万之共军?况以陕北之贫瘠,得之无益,用兵徒劳,胡氏志大才疏,可见一斑。至于机要反间,治军无能,反不如其颠倒战略主次之误罪深也。
48、《西北纪行丛萃:辛卯侍行记》(清)陶保廉著,甘肃人民出版社,33万字,四星
作者为清末四公子之一,光绪辛卯年(1891年),其父陶模任新疆巡抚,载籍五车,侍父万里,留有此作。此书素来评价极高,虽曰游记,实为晚清研究西北重要著作。一路皆考证地志,品察风情,经世之意,跃然纸上。学养深厚,亦不负盛名。
49、《西北纪行丛萃:河海昆仑录》(清)裴景福著,甘肃人民出版社,24万,四星
此书与《辛卯侍行记》可称近代西北地理研究之双璧。作者为广东知县,为总督岑春煊所参,发配新疆,一年路途,粹成此作。书中沿途风光、各地民情、地理考证、诗文之作、阅世之慨,无所不包。读者获知娱情,两不相误,实为不可错过之良作。惟憾其点校稍差。
50、《西北纪行丛萃:西游小记·西行杂记》张恨水、李孤帆著,甘肃人民出版社,17万字,三星半
张文记1934年豫、陕、甘之行,文笔轻松宜人,通解平常读者之心理,实具小说家之风范。李于抗战中飞赴甘肃考察,文无可采,唯对比川、甘贫富,令人感慨系之。
51、《我的渡世日记》(日)高峰秀子著,上海人民出版社,38万字,四星
影史名优,风华绝代。处世亦圆通,唯幼失怙恃,却与养母势若水火,不能安内也。观日本演艺圈,不乏名利之逐,却恪守做人本分,绝无糜化败俗之事,故演员多气质高雅,彬彬有礼,诚可佩也。
52、《严耕望史学论文集》(中、下)上海古籍出版社,五星
未读上卷,中卷为人文地理篇,下卷为唐代研究杂集,其中隋、唐、五代十国人文地理诸文属普及性质。严先生学问两大基础:人文地理与制度史,前者用力似更深,其古代地理研究非专注于行政变迁,颇着意地方经济、风气、人才诸类,故读之不枯燥,且对比古今,益觉趣味。
53、《内外蒙古考察日记》 马鹤天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1万字,三星半
1926年,作者自张掖出发,出额济纳入外蒙,滞留于郭尔班赛恒旗,解送至库伦,后经外交斡旋,自阿拉善旗回内地。其适逢外蒙独立之初,故此书多有记录当地党政文化取代传统之况,具史料价值。马氏为近现代教育大家,民族问题专家,兰州大学创始人,而平生怀经营西北之念,多入不毛之地,考察民族地区,实乃身体力行之伟人哉。其作《甘青藏边考察记》更为优秀,惜世人多不知矣。
54、《蒋介石的战略布局:1939-1941》邓野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40万字,四星半
观此书,可知抗战若无蒋氏难以成功。抗战开始至太平洋战争爆发,为中国“苦撑待变”之时,内成负隅,外无奥援,形势危如累卵。而国际形势瞬息万变,英败法亡,德强意伥,苏联抱薪,美国壁观,两大阵营未分泾渭,故结盟站队,一误则失身丧国。时国府集域中之英才貔虎之将、纵横之士、元勋之后,连横合纵,议论横出,死战求和,众说纷纭。惟蒋氏力排众议,志若磐石,力持加入英美阵营之方略,其心智出于众人之上,书中屡见不鲜。此书为学术著作,非为颂德,力求实证,观蒋氏心思缜密,预事先思退路,正反相较,诚人杰也。而当时延安诸君,囿于地位、阅历,判断国际局势不如蒋氏及其幕僚深刻老道,自诩中流砥柱,可堪笑耳。
55、《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1944—1946年间国共政争》邓野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40万字,四星
此书风评甚佳,然多老生常谈,新材料甚少,惟条理清晰而已。观中国历史,两雄并立,谈属虚委,非战不和也。
56、《风俗通义校注》(上下册)(汉)应劭著,王利器校注,中华书局,37万字,四星半
以后世掌故笔记视此书,内容过于单薄,然物以稀为贵,此汉代重要资料,不能不读。注释极详尽,读之受益竟迈于正文,老辈治学,精勤可佩。
57、《明代蒙古史论集》(上下册)(日)和田清著,潘世宪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63万字,五星
此书文章多作于1930年代,1980年代初由潘世宪先生翻译,并曰“至今尚无超过此书水平之作”。盖因彼时日本有并吞满蒙之大陆政策,故一流学者咸集此学,用力弥深。和田清乃东京大学史学文献派巨擘,精通十余门语言,其长亦在能读蒙古原始史料,与汉文参商比较。穷搜尽括,碧落黄泉,不愧一代宗师。然以地理考证为根基,不熟悉内蒙地理者读之恐茫然,余虽略晓此道,仍吃力不已。
l
药居士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藏行杂记:从林芝到到朗县(三) (1人喜欢)
- 藏行杂记:从林芝到到朗县(二) (1人喜欢)
- 藏行杂记:从林芝到到朗县(一) (3人喜欢)
- 2024年读书杂记 (1人喜欢)
- “画饼的反攻”——《蒋中正日记》(1948-1954)读后(五)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