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读完的第120本书——《荒原狼》
《荒原狼》是继《悉达多》、《德米安》、《盖特露德》、《诗选》、《散文选》之后,看的第六本黑塞的书,也是其中最让人感到压抑的一部作品。当时的德国,离希特勒上台已经不远,黑塞这位人文主义的作家因为反战的言论而留下“叛国”的口实,成为在自己的祖国“不被欢迎的人”。这时的黑塞已经接近“不惑之年”,可对未来世界的悲观的看法,让这位民主斗士陷入了“壮年徘徊时”,而《荒原狼》的主人公哈利.哈拉正是作者其时的化身。
这个羡慕小市民的温馨整洁生活却又鄙夷他们庸俗无聊的人,这个把莫扎特、歌德奉为精神导师的人,这个想和周遭的世界决裂却无法割离的人,这个孤独、苦涩、迷茫中暗自给生命按下倒计时的人,这个狼性与人性分裂的人,这个假装与世界妥协却从没做到的人,又能做什么呢?除了用更多的酒精驱逐清醒,然后在某个内心绝望的时刻,永远地终结自己矛盾混乱的生命?
如果只是这样结束,这样的文字显然就太苍白了。正如荒原狼这个矛盾的名号所显示的那样,荒原中的野兽是孤独的悲伤的,同时也是渴望融入群体获得幸福快乐的;是桀骜不驯的嗜血的,同时也会在温暖血管的引诱下变得驯服像一只无罪的羔羊。我一直认为引诱荒原狼重新进入合群的庸常生活的荷蜜娜,也不过是主人公的人格分裂出来的一个剖面,而整部小说像极了一部纯粹的意识流作品。那些对话,那些歇斯底里的欢闹,那些迷幻剂催生出来的时而天堂时而地狱的场景,不过是荒原狼从意识漫游里解析出来的几个镜头,像影片一样来得突然终止得倏忽,整个阅读下来给人的感受就如同当时作者的心境那般迷茫混乱,似乎打开了一个绝妙的万花筒,却终究不过归于苦涩的静寂。这似乎是荒原狼的宿命,是作者当时思绪的死结,也有可能超越了时代,也是每位与孤独抗争者的命运。正如前人所说,离群索居的人,不是神明,便是野兽。这里可没有什么神明,我们之中的荒原狼,即便有着精致的学识、考究的品味,终究不过是自我孤岛里的一头野兽,和这个世界其他的人们既疏远又亲近,一种藕断丝连的挫败之感,毕竟,你永远无法超越这生养你的大地和天空,你只是神明指尖洒落的一粒沙尘。
这也是为何《荒原狼》不会给人阅读的愉悦,意识流的论述方式,即便优美如《追忆逝水年华》,也未能让我产生多少好感,也可能我的思维被古典文学的那种丝网禁锢住了,我不会将这样的文字推荐给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