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丰《经济学通识》读后感
从奇葩说上认识的薛兆丰,像他声称的那样,他总是从经济学角度去辩论一个问题,每次都能给出比较新颖的角度,对他产生了些许好奇。又正逢不想看成功书籍又不想看小说觉得浪费时间的阶段,便尝试读了一下他的《经济学通识》,毕竟潜意识里觉得多读点不一样的书籍总是好的。这本书不像教科书,又不是完全的小说体,大概是他本人曾经发表的一些文章进行了收纳整理,读起来倒也不觉得无趣,没多久就读完了,但脑子却似乎什么也没留下。当然,不可能读完什么都没留下,所以我努力回忆总结,希望能将自己通过本书了解到的东西尽量的记录并加深一下印象。
第一点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供求关系决定价格,无论本书讨论了多少次的火车票价、房价、同工同酬、保险、失业,甚至看似无关的反垄断,这一句“供求关系决定价格”都能为他的论点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任何商品如果会被抢,会不够卖,那一定是价格不够高,只有价格够高,才能过滤掉那些实际上并不十分需要的人,才能让商品发挥它更大的价值。这便是火车票难买和房价觉得贵的原因。反过来讲,作为提供人力资源的我们,如果自己的“价格”不够高,那么可以理解为市场对我们需求没那么高。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指望任何其他势力,例如政府,来强行给我们加价,而是我们自己应该提升自己的价值,让自己变成“必需品”,这样才能“涨价”。这便涉及到同工同酬的不合理性。市场是会自动适应任何外力的,达到它自己需要的平衡,它就像一个弹球,你在一点按压,另一点必然凸起,按压的点越多,凸起的点越多,它就越不稳定。这便涉及到反垄断的不合理性。商品质量的提升需要将它放到市场经济中去调教,没有价格刺激,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更不用说开发新的高科技产品。此理放到保险行业亦如是。总体来说,对于我来讲,最需要知道并且加深理解的一点就是,如果想赚钱,必须努力让自己更有竞争力。
第二点印象比较深的是文中提到的民主与自由,最近香港也因民主与自由变得不平静,其中几篇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还是给我带来了一些不一样的思考。其中有一段是讲,美国的《独立宣言》中虽多次提到自由,却从未提及“民主”,甚至对这个词讳莫如深。是的,难以想象,如果一个国家实现了民主,而这个国家一大半都是没接受过教育的普通人,所有的决定都是由这一大半的人作出的,那这个国家大概是没什么希望了。曾经我也怀疑过民主,也曾幻想过民主,但这本书中的文章让我重新审视民主。我总觉得自由民主这类哲学命题,如果不能将其放到当前环境下然后给出能说服自己的合理的定义,那盲目地去追求注定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徒劳。我并非想批判国内或国外的政治制度,只是想更好的去理解,去解释它们出现某些现象的原因。继续理解这个世界总是一件有趣的事。
本来是带着功利心去读的这本书,想着能学点儿关于炒股的知识,没想到全是碎碎念,要是碎碎念个几年就能出本书,那我十年后大概也能出一本?功利心的目的没达到,但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看问题倒给自己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说不上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但对经济学的了解开始不那么刻板印象了,薛兆丰的语言还是通俗易懂的,经济学界的白居易?只写普通人看得懂的经济学?
说到这想到看完这本书做的一个梦,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两个家人搭了一个朋友的车,其中一个人表示想付钱,开出租车也挺不容易;另一个人不愿意付钱,因为担心朋友会怪他太见外。我在梦里绞尽脑汁地想从经济学角度去思考问题,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无论怎么做都行,因为最终这件事的影响如何是由那位朋友决定的,无论给还是不给,都是那么朋友决定要不要继续做朋友。这是被市场选择的结果,你给与不给都没有太大影响。这个梦逻辑很混乱,但值得一提的原因是我已经在睡梦中就开始从经济学角度去思考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