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你读到了哪些好书?
查看话题 >80年代访谈录,20年代新一辈……

在2019年还剩不到3天的时候,我无意中从书架上抽出之前去朋友书店,朋友推荐的查建英的《八十年代访谈录》,对于本书的作者我确实没有什么了解,当时买下的原因主要是两点:里面有采访阿城,这本书可能要被禁了。 果然从打开那一刻,这本书简直太棒了,如果还有什么比谈恋爱更让人脸红心跳的事,无疑是看阿城、北岛、陈丹青的访谈录。
为什么八十年代那么受人们怀念,除了是中国文学旺盛的表现期,阿城觉得是因为八十年代是很多人生命里的重要阶段,每个人都会铭记并怀念这样的阶段。
所以阿城更怀念六十年代,那个他作为边缘人溜到各种旧书店去看书,塑造与人不同知识结构的年代。 并且阿城对王朔的评价也深得我心,他说王朔的语言里头,有毛泽东语录,有政治流行语,听着熟,可这好像不是红烧肉啊。由王朔的作品开始,整个主流的语言发生了变化。他塑造了一种文体,一种识别皇帝新衣的文体。
看查建英访谈北岛那章,开头的访谈手记有这样一段话特别触动我:我和北岛在夏季的巴黎见面,当晚在赵越胜夫妇家后院聚会,众人畅谈至凌晨,北岛照例喝醉倒在客厅沙发上沉沉睡去……
赵胜边斟酒边说:当年读那首《我不相信》,我X,这孙子怎么把我们这一代人的感觉概括得这么准啊!当时哪知道是这么没文化一家伙,说完很体贴地起身去给诗人盖了一条毯子。
这不禁让我想起北岛那篇散文《波兰来客》里一小段被许多人熟知的段落:
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毫不夸张地说,我第一次在书店看到这段话时,眼泪就那样掉了下来。哪怕我还年轻,我还有梦,但并不妨碍把我带入这段话的语境里来,甚至会让我开始自怜如今看不到未来的自己的未来会不会也是这般的无奈。
北岛的八十年代,当然离不开谈那本从1978年创办的《今天》杂志,在他的访谈录里,我看到了久违的意气风发的文学青年,看到了那本杂志、那群青年把在那个时代多少有才华的人串联起来,他们在后来的时代中,一直影响着后来的年轻人。
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陈凯歌,曾经也在他们创办的朗诵会读诗。我发现在那个年代,年轻人都特单纯,不搞文学就搞艺术,还有恋爱。
再到陈丹青,他讲话真的很有个人魅力,他在访谈中说到他刚到美国不久,收到阿城寄过来的小说,他激动到不行,两页破纸被他紧紧地攥在手里。
写到他去美国,阿城到校门口送他,但因为阿城要上班,不能和大家一起去机场,然后两个大男人在那个时候连拥抱都不会,就那么扶着胳膊,流他妈的眼泪。
这本书真的太赞了,头一次看一个访谈录把人看激动了的。就像阿城在书里说他在八十年代看过张关直先生的《中国青铜时代》,在听张光直先生谈过后,一下子知道了他还可以做什么了,他的知识构成和文化结构中,有一大块,可以迅速成形了。
你的胸口不再像从前那样被很多东西堵住,并且多了一种精神上的启示,甚至是知识构成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
所以当阿城说很多人总喜欢去说历史上某一个年代时,其实当我们把这个年代放到一百年的时间纬度再来看,谁还会记得?
八十年代有它其特殊性,能被人铭记,如果把21世纪10年代这个十年放在别说百年,50年后来看,又有多少人能记得它甚至是缅怀它呢?
如果要写一本10年代访谈录,那书中的被采访者要选谁才能在某种程度上代表这个时代呢?那些受访者是否又有八十年代那批文学青年的坦诚和柔情呢?这个十年,究竟有哪些东西是值得被我们记载下来呢?
看了《八十年代的回忆录》再来看我们也正经历即将跨入一个新时代的节点,也是有很多感触的,陈丹青说他回想其八十年代,脑子里就会回荡起那首“属于你,属于我,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在2000年的时候,也至少还有一首“穿新衣呀剪新发型呀,轻松一下Windows98“让人有某种情感模式的抒发,而2020年呢?
似乎大家都很累,没有什么意气风发对未来的展望了,尤其是年轻人,似乎都活得很疲惫。
我们唯一期盼的是未来的那些不确定性可以往好的方向去,而不是越来越糟。因为我们知道,我们什么也改变不了。
那些尖锐的社会矛盾,以“效率“为中心的现代资本主义,丧失的话语权……还有逝去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有时候读新闻是需要很强大的心理建设的,那些负面的,不好的东西,即便可以说“万幸“没有发生在自己以及身边人身上,但心里却有了深深的不安全感。
如果要总结自己眼中的10年代,因为信息的缺失我无法把它放到一个有数据很准确的宏观命题里来看,只能讲讲个人感受。
在2018年前,我都还属于被共和国当小孩来教的成年人,没有什么明确的喜好憎恶,随大流中的一个。后来经历了三个比较重要时期的转变,让我长成了一个少年。
第一次是奶奶离世,让我学会了自省,直视自己的自私和不负责;第二次是和父母的和解,让我不再以“原生家庭”作为成长过程的原罪;第三次是恋爱,好的恋人不仅会爱人,还能教会你换一种视角看那个被很多人奉为教条的社会规训。
这只是开始,对于我来说,这还远远不够,越到后面,我越能强烈的感受到,我就像一只被搁浅了的鱼,翻着肚子,只能在偶尔被海浪拍打的时候大口吞咽海水,满眼都是恨不得能立马跳到海里,拥抱一切。
真的,2019年对我来说是十分神奇的一年。这一年,我就是个刚脱离被共和国规训了二十多年的小孩,终于吸收到养分,成长为一个少年,而少年是一个对着所有新鲜事物都抱有好奇心和热情的最美好的阶段。
虽然我的这个阶段来得有些晚,比起我敬佩的那些在我心中称得上伟大的人,但又有什么关系呢?
马上就是2020年了,未来已经在来的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