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掠影 2019-12-29——马耳他歌剧院、二战轰炸机、印第安国籍法

瓦莱塔的马耳他歌剧院在1942年战略轰炸之前(1938)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空中力量的军事战略家认为,通过攻击工业和政治基础设施而不是纯粹的军事目标,可以赢得重大胜利。战略轰炸经常涉及轰炸平民居住的地区,并且有意设计一些针对平民的运动,以恐吓和破坏他们的日常活动。尽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班牙内战和第二次中日战争期间曾发生过此类轰炸,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的国际法并未明确禁止对城市进行空中轰炸。
二战期间的战略轰炸始于9月1日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德国空军开始不加区别城市和平民的空中轰炸战役。随着战争的继续扩大,轴心国和同盟国的轰炸都大大增加了。在1940年三月英国皇家空军开始轰炸德国的军事目标,如码头和船厂,1940年9月,德国空军开始针对英国城市的闪电战。
1941年6月开始进行巴巴罗萨行动后,德国空军袭击了苏联的城市和基础设施。从1942年起,英国对德国的轰炸行动变得限制越来越少,而且针对性越来越强,工业现场以及平民区成为目标。当美国开始对德国进行轰炸任务时,他做的更过分,并对汉堡(1943年),德累斯顿(1945年)和其他德国城市进行了有争议的爆炸。
在太平洋战争中,日本在整个战争中轰炸了平民(例如在重庆)。美国对日本的空袭始于1944年10月,并于1945年3月开始逐步升级为广泛的轰炸,最终在1945年8月6日和9日对广岛和长崎进行了原子弹轰炸。
战略轰炸的影响在战争期间和之后都受到了激烈的辩论。然而,有人认为对非军事目标进行战略轰炸可能会大大降低敌方的工业能力和生产,并且在其战时时期的支持者看来,日本的投降证明了战略轰炸是正确的。
瓦莱塔皇家歌剧院由英国建筑师爱德华·米德尔顿·巴里(Edward Middleton Barry)设计,于1866年建成。1873年,其内部遭到大火破坏,但最终在1877年得到修复。该剧院在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受到空中轰炸的直接打击。在破坏之前,它是瓦莱塔最美丽和标志性的建筑之一。

伪装的日本三菱Ki-21-IIb轰炸机在被美国陆军空军道格拉斯A-20浩劫号所投落的parafrag炸弹摧毁前几秒钟。1943年
parafrag是一种小型炸弹,上面装有降落伞。
道格拉斯A-20浩劫号是美国的中型轰炸机,强击机, 夜间入侵者,夜间战斗机和侦察机。在太平洋战场上,由于日本的攻击力不如德国的攻击力高,大多数的飞行都是低空飞行的,因此美军很快发现几乎不需要炸弹瞄准器。因此,炸弹瞄准器被安装在流线型机头上的其他机枪取代。A-20G是对飞机,机库和补给站进行精确打击的理想武器。

加尔文·柯立芝总统在签署《 1924年印第安国籍法》之前约六个月与美洲印第安人举行会议
《第14条修正案》于1868年批准,宣布“在美国出生或归化并受其管辖的所有人员”均为美国公民。但是,“管辖权”条款被解释为排除了大多数美国原住民。
1870年,美国参议院司法委员会宣布“宪法的第14条修正案对在美国范围内的印第安部落地位没有任何影响。”
到1800年代后期,约有8%的原住民由于被“征税”,在军队中服役,嫁给白人或接受《道威法案》规定的土地分配而获得美国公民资格。
《道威法案》于1887年颁布,旨在鼓励美洲原住民放弃其印第安文化,并“适应”美国主流社会。该法案为那些同意离开部落土地居住并耕种自由的“土地分配”土地的美国原住民提供了充分的公民身份。但是,《道威法》对保留区内外的美洲原住民产生了负面影响。
1924年,美国总统卡尔文·柯立芝(Calvin Coolidge)签署了《印第安国籍法》,当时尚未通过其他方式获得这项殊荣的美国原住民获得了完全公民权。既定目的是要奖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服役的成千上万印第安人,但国会和柯立芝希望该法案能使其余的土著民族分裂,并迫使美洲印第安人融入白人美国社会。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印第安国籍法》均未授予原住民投票权。
当时,许多州都反对允许土著人民在自己的州投票。结果,美洲原住民被迫在各个州的立法机关中赢得投票权,以确保投票权。直到1962年,新墨西哥州才成为最后一个保证美洲原住民投票权的州。但是,像黑人选民一样,许多美国原住民仍然因人头税,识字测试和人身恐吓而无法投票。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土著人民都想要美国公民身份。作为各自部落国家的成员,许多人担心美国公民身份可能会危害他们的部落主权和公民身份。奥南达加印第安人国家的领导人特别直言不讳,认为在未经他们同意的情况下向所有印第安人强加美国国籍是“叛国罪”。其他人则不敢相信一个以武力夺取土地,分居家庭并残酷歧视印第安人民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