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宁德]陈普 | 一生求学,半世育人
他一生嗜学,云游求知,终回归石堂老家办学育人。
他生而聪慧,是天文、数理、诗文无一不通的全才,取得了令人仰慕的成就。
他是个坚定的儒者,一生坚守忠孝节义,不入元朝仕途。
他就是陈普,一生谦和忠厚,无论过去和现在,都堪称楷模。

智己策略丨文字编撰
见图片下方图注丨图片来源
王贵连. 陈普及其《石堂先生遗集》丨参考资料

在古代传说中,凡是大才出生必有异象,陈普也不例外。相传陈普出生时,有数百鹧鸪围绕着陈家房屋飞行,呈现祥瑞之兆。

陈普的父亲是普通的农民,家庭情况不好,一家人也经常食不果腹,但陈普的母亲却并未让其荒废学业,而是自己辛苦做女工和杂活供他读书。天资聪颖的陈普也未辜负期愿,据记载陈普七岁写诗,刻志好学,名闻乡里。

某天,少年的陈普和伙伴在家乡的“沉字桥”上游玩,抬头发现留在桥梁上的题联“紫阳诗谶石堂名彰千古”。细看发现只有上联却没有下联,心中不免奇怪和好奇。

相传这题联是由儒学大家朱熹所提。在古田杉洋蓝田书院讲学的朱熹,闲暇时便翻过大山到石堂游玩。一次口渴难忍,便到木桥旁的水池中舀水喝,忽觉水中有墨香味,他预感再过十年,这里必出生一个名垂青史的文豪。

事实证明,朱熹的预言是对的,聪慧的陈普以少有的才华挥笔写下“玄帝位尊金厥寿永万年”,成为千古绝唱。
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俘获年幼的宋光宗,宋朝灭亡,江山易主。三十三岁的陈普十分悲愤,决定携眷隐居山林,回归林泉,以究考圣贤之道为己任,攻经著书,专注精研学问。


宋朝灭亡后,陈普也绝意仕途功名,元王朝三次征召其为福建省教授,他都毅然回绝。此后,陈普也开始在仁丰寺(仁丰书院)倡学授徒,以传道授业为乐趣。“四方及门岁数百人,馆里之仁峰僧舍,至不能容。”可见当时盛况。
陈普一生撰著甚丰,有《四书句解铃键》、《学庸指要》、《孟子纂图》、《周易解》、《尚书补微》、《四书五经讲义》、《浑天仪论》、《咏史诗断》、《字义》,凡数百卷,但大多都已散失。

传世之作如今可查的仅有《石堂先生遗集》二十二卷,《石堂先生遗稿》一卷,《武夷棹歌》一卷。

其中《浑天仪论》中所述的“浑天仪”可作天文观察、天象演习和昼夜报时三种用途,被称为中国古代的“天文钟”。陈普发现和运用这个原理,比欧洲人罗伯特·胡克早了400多年。

除了浑天仪,陈普发明的刻漏,报时十分精确。以福州鼓楼的刻漏为例,一天的误差只在20秒之内,这在800年前的中国与世界,是最为精确的计时器了。他发明的刻漏,从宋咸淳年间经元朝到明末,使用了近400年,仍然保持很高的精确度。代表了中国古代刻漏制作的高水平;遗憾的是,他发明的刻漏在清初就已下落不明了。

七百多年后,我们透过他那些精致纯熟的笔墨,遥想当年那位令人啧啧称赞的“陈先生”,他昭显平和执着的力量,造就超越时间的优雅深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