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我的摄影总结
查看话题 >2019年我的街拍总结 - 心得篇
昨儿写了一篇关于我2019年高频使用的器材。写完以后自己看了一眼,感觉自己拍的照片不咋地,简直是一个器材党。我其实并不排斥器材党,但是我自己并不想成为一个器材党。去年一年买了那么多相机,我回想了一下究其原因大概就是自己想上手玩玩儿那些没试过的机器,再就是亲手体验过以后决定到底要不要留下来。
这一篇我想总结一下2019年这一年拍摄的心得和思考。这一年拍摄有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发生在七月回国的时间。
转折点之前
之前也说到过,年初买了理光GR3,买了以后很长一段时间这个相机就是我上下班路上的拍摄工具。大概是这个样子:



捕捉路上行人的各种姿态好像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反正就snapshot,导致很多照片构图就是歪七扭八,也忽略了人物和环境之间的互动。那个时候就感觉都用GR了,大概跟森山大道就差了一条路边儿的野狗吧(狗头)……现在在看当时拍的基本上就是瞎按快门,仗着数码快门成本低。由于对街拍的极大兴趣,也开始了解一些著名的摄影师和组织,比如马丁帕尔,Alex Webb,比如国内的刘涛,比如马格南图片社等等。看过这些人的作品以后发现自己对街头幽默这种拍摄风格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各种借位,各种光影组合,以及街头人们日常且奇形怪状的姿态。然后就尝试着去找这种构图,尝试着在形式上进行模仿,比如:


拍完这些照片以后总觉得只是形式上的,浮于表面的模仿。并不像马丁老爷子那样用照片去讽刺社会现象。所以就觉得自己拍的东西没啥意思。也确实很受打击,觉得自己怎么拍都拍不好,以至于五六月份基本上都没怎么拍照。
转折点
今年六月底七月初回了趟国,然后就去了我媳妇儿家乡合肥,然后,然后,然后我居然跟刘涛老师面基了!!!这个事儿真的把我这一年要吹的牛逼都承包了,逢人便吹,简直要把我自己牛逼坏了!!!其实说起来也挺神奇的,到合肥的第一天晚上,我出门儿溜达了一圈儿,这个城市简直就是我在刘涛老师照片上看到的合肥 -- 喧嚣的广场,饱和度极高的橙黄色路灯还有闪烁着大红大绿的LED灯牌。然后我媳妇儿就在Instagram上给刘涛老师发了个私信,说能不能约着出来喝个咖啡聊一聊天。万万没想到,刘涛老师居然给她回复了,还说自己是个大烟鬼酒鬼,这简直正和我意啊。
跟刘老师见面那天,他正坐在路边儿选片儿,并且跟路边的流浪汉聊天,也准备好了晚上要喝的啤酒。跟刘老师见面的时候我握着他的手高兴地在地上蹦,我媳妇儿说从来我这个成天丧了吧唧的人从来没有这么兴奋过。跟刘老师寒暄了一番以后,他带我俩来到了一个串儿店,并且直接说这顿饭他来请,我简直是受宠若惊啊,跟自己偶像吃饭还不用掏钱。一开始我也不敢让刘老师看我照片,就问了问他现在用的器材。他现在居然在用2012年的徕卡X2,他说还是花3千多买的一个二手的,快门有时候会有粘滞,连拍时候都拍不到。然后问我用啥,我说我今天刚把GR3给摔坏了(后来回美国修花了250+刀,我TM是够250的)。聊天过程中发现刘老师是一个非常非常平易近人的人,并没有任何架子,我俩抽了3包烟,记不得多少瓶啤酒了。席间还是没忍住给刘老师看了看我的照片,刘老师也挺客气地说有几张拍的还不错。不过主要聊天内容还是听他的创作经历,很神奇的是我说出他任何一张我喜欢的作品,他都能告诉我当时的创作经历跟照片背后的故事以及他生活的城市造成的这种现象。刘老师说了他在当地遇到的各种奇葩,就是那种不尊重原创作者和摄影艺术的奇葩。刘老师给我推荐了吉行耕平的画册 《The Park》,确实是一本很神奇的画册。聊了聊马丁帕尔,马格南图片社。刘老师还跟我说,他从事街拍以来,持续5年时间只有今年的大年初一没有出门拍照,其他几乎每天都在外面拍4-6个小时,有这个拍摄量的保证,想不出片都难啊,更何况人家是用心去拍每一张而不是我那种浪费快门。吃饭过程从晚上10点持续到第二天凌晨4点,最后刘老师还带我们去了他觉得特别神奇的地方走了一圈,他在那儿拍了好几张照片并且还言传身教地指导我构图,并自嘲老法师。最后的最后,刘涛老师一直告诉我要保持拍摄量(哪怕每天就拍一个小时),保持好奇心。
转折点后
器材真的不重要啊。这个是我跟刘涛老师吃完饭以后最大的感慨。我种草买的所有相机镜头都比刘老师手上用的这个贵,但是为啥我拍的就是渣渣,人家拍的就是幽默,情节,互动?还不是水平不行,阅读量(书和照片)和拍片量都不够啊。从国内带了几本摄影相关的书,其中这一本:
这本书看了两遍,每次看完以后的感受都不一样。书里也介绍了好多我之前只见过作品但不知道名字的摄影师比如Matt Stuart, Nils Jorgensen。Matt主页里视频中枪响那个配音简直是引起我极大的舒适啊!
然后自己也在马格南图片社官网上买了几本画册,主要是马丁帕尔,Alex Webb的。还买了本Elliott Erwitt 签名版的苏格兰那本画册。虽然没看完,但是看了几本以后觉得有一个项目,持续的输出作品表达观点比出色的单张要难好多。所以我准备做一个小项目,在以后的街拍中遇到相应的主题去主动拍摄。以及看完基本摄影书籍和相册以后,私以为在照片的审美上有了一定的提升,不再沉迷于大光圈小清新了。
我也思考了摄影对我的意义,主要有两点:1.记录生活,2.自我表达。记录生活方面主要是拍家人,猫和友人,一些无法复制的时间片刻。我还为此买了两个宝丽来,拍完以后就能拿到实实在在的照片远比存在硬盘里的数据有真实感。而且一年的拍摄量让我去翻找照片我也懒得动弹。而自我表达方面主要是在做街拍上,继续我喜爱的街头幽默(说起来,今年下半年还加了一个B站up主的微信,给他看了我的照片,他居然说能看出有刘涛的街头幽默,这句话又让我牛逼了半天)。废片多没关系,摄影大师也不是每张都是大作,那我也只能提高我的拍摄量。器材适可而止,够用就好(前两天大出血,卖家明年发货,收到以后再上传照片到器材的相册里),早日做到人机合一,不再浪费掉街头上任何一个精彩瞬间。努力克服恐惧心理,要敢于为自己想要的画面举起相机按下快门。做有效的积累,不做无意义的浪费快门。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