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公司领导写材料,如何搜集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多年的办公室经验,让我对这点深有感受,素材是“米”,一个单位里“米”的来源基本上很固定,比较单一,所以搜集素材是基础,但是让你的材料写出质感跟还需要巧方法。两者缺一不可,所以这篇回答里我会和你简单分享一点素材收集的经验外再多分享一点写作方法,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素材来源:一般来讲有三个:
1、上级:指导性文件,方向性文件,总体规划,任务分解等。
2、本级:公司的年初计划、方案、年终的总结汇报类的材料。
3、下级:各个部门科室的报告总结,专项工作汇报。
来源不多,你可以采取另外一些方法来充实素材,例如:
“问”:涉及到专业的或者自己不了解的东西一定要向相关人员不耻下问,做到明白为止,材料写作要求就是精准,如果你没搞懂就写进去,只会成为笑话。
“听”:多听听领导的意见和想法,我进单位的第一天,一个前辈大姐就告诉我“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给领导写材料,你就必须弄明白领导想要什么,领导想要米饭,你给端上一盘饺子,受累不讨好。
“记”:这一点是身为文秘要保持的良好习惯,随时带个小本子,吧一些会议信息什么的随时记录,对一些决策形成的过程记录下来重点,方便自己回忆,写信息的时候、写报告的时候就能够底气十足。
“搜”:现在信息时代了,什么都方便,要充分利用网上资源,看看别人怎么做的,怎么说的,怎么丰富你的素材,优化你的素材。
写作经验
同一种食材,有的人只能做出家常便饭,有的人就能花样翻新做出满汉全席。写作也是如此,你有了食材,还要研究技巧。接下来我把我看一些书学来的小技巧分享一下,这几个都是对我写作帮助比较大的。
1、开门见山,干净利落。
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提出“首因效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一印象”,就是谈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他指出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我们写材料也是,一落笔就直触主题的文章会给人一种干净、明快的感觉,既省力又有吸引力。梁启超言:“作文最要令人一望而知其宗旨之所在,才易于动人”, 陈眉公讲:“文章最要单刀直入,最忌绵密周致”。都是说的这个理儿。下图是我看《一本红色小小写作书》的笔记,感兴趣可以仔细看看。

2、重视结构,逻辑清晰。
基本上所有的文章都要有个骨架,就像做风筝一样,没有骨架是撑不起来内容的,文章的骨架,就是它的结构。上学学写作文,老师就给我们讲过什么总分总之类的,这里我再另外推荐一个结构给你。
金字塔结构:
在《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一书中,高杉尚孝提倡大家用金字塔结构来构思逻辑。并谈到了金字塔结构的搭建的两种方法。
第一:自上而下法。乔布斯说:“把你想表达的结论写下来,这个比信息重要.”你要把最重要的部分放在前面,然后再对内容进行展开。例如写工作计划你要先明确目标是什么在写如何去实现这个目标;写申请报告你要知道申请什么在写为什么要申请;写活动方案,你会先建议组织活动然后再去说活动的意义、可行性、措施、风控等论述。
第二:由下而上法。这种适合你有很多素材,你可以对你的素材梳理分类,分析你可以获得的所有信息,逐步加固你的主题。可以用逻辑推理,也可以用归纳整理。喏,画个图给你举个例子,就酱!

提醒一下在建金字塔结构时,你要保障一个MECE原则,它的全名: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翻译过来就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简而言之就是不重复、不遗漏。简单明了所以我就不在这上面多说了,现在也有很多分析模型, 什么SWORT分析、波士顿矩阵、营销4P、战略分析3C等等,感兴趣的话以后我们再细说。
3、内容准确、具体。
写作的最高水平我认为就是用词精准。哪怕是虚构类写作都是描述越精准越出彩。林清玄谈写散文的要诀就是:“精准、精确、细腻”,写材料更是如此,切记不要妄谈、自嗨,让人感觉你的材料“不可信”、“不踏实”、“吹牛皮”。大而泛不如小而精。
另外要有一些适当实例增加你文章的画面感,这就和咱们上学写议论文,总要有充足的论据来支撑论点一个道理。
就比如向老板建议做好企业宣传,有两种写法:
A:企业应该进行宣传,宣传会增加销量。
B:企业应该运用广告牌进行宣传,因为它不仅成本低,而且能够使制定地区销量增加10%。
谁会更有说服力呢,无疑是B。
经验就先分享这么多,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好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分享的也是我学到的,如果你对如何写好材料,如何写作感兴趣,我推荐你再研究一下那些讲写作的书籍,找到一个好的老师能帮你飞速成长。加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