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9 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LACMA)
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LACMA) 就是摩登家庭里Mitch, Cam, Alex, Manny四个去比赛装逼的那个博物馆。不过展品已经完全换了。
Fiji: Art & Life in the Pacific
重点单词:coir(椰壳纤维),ivory,masi(barkcloths),Bure Kalou(Fijian spiritual house)
Fiji人喜欢乌龟,因为乌龟水陆两栖,认为是他们水上和陆上生活的connector。
鲸牙之于斐济人,相当于玉之于中国人,金之于美国人。鲸牙一般会挂在脖子上,有了特殊意义后(不记得了),就会被当成神物,被供奉起来,结婚祭祀都要拿出来。
斐济成为英属殖民地不是被攻克,而是主动要求,为了寻求保护免受汤加挑衅,并说我们永远不会被攻克,但我们主动要求。
感受: 斐济的木雕工艺还是挺震撼的。跟着讲解员了解了一些斐济的风俗,基本上是一些人类学的东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地取材。



















Do Ho Suh: 348 West 22nd Street
土生土长的韩国人,韩国本科,耶鲁硕士艺术作品主要专于空间的创作。这部作品是用聚酯纤维复制他来美国住的头一间公寓。从外头看觉得没什么,可能就是因为idea比较新,进去之后才被细致的细节所惊到,这种工匠精神确实令人折服。马桶,浴缸,瓷砖,把手,甚至是电闸










Betye Saar: Call and Response
Betye Saar是一个黑人老奶奶,集合艺术(assemblage)。创作过程是从跳蚤市场买东西回来,对产品进行解构和重新排列组合。一开始觉得就是用别人现成的,自己拼拼凑凑也就行了。看了之后发现,艺术家每个作品都是有自己创作的原因的,作品本身也有想传达的意义。集合艺术主要是还是注重思想,想传递什么思想,如何把两个部分联系起来,拼接起来,这是重点,只是具体的底层制作过程被忽略了。
作为黑人女性,而且创作年代也比较早,她的很多作品也是关于黑人和女性和黑人女性的。很多构思比较奇妙。






The Allure of Matter: Material Art from China
逛了三天当代博物馆,终于是看到了中国元素,很庆幸。
从这层影展的感悟是,传统艺术注重的是视觉审美,大家都觉得好看的是艺术,当代艺术的注重的是新颖,idea足够新,万物都可以是艺术,只要有人觉得好看就是艺术。
(忘记拍名字了。。











Julie Mehretu
这人的画是真的看不懂,简介里还说画里探讨了全球资本化,气候变化,移民问题,我觉得是瞎扯淡。中国物质艺术里有一件展品(没拍..)是把好几吨的可口可乐瓶烧成灰烬,然后展品就是一堆灰烬。但是展品的另一部分是艺术家的4张构思稿图,可以了解到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怎么做的,想传递的概念。后两张就是对这堆灰烬的再塑造,第三张是把灰烬摆成白宫模样,(白宫->黑宫),可口可乐体现的是美国饮食文化对我们文化的影响,延伸到意识和形态呢。第四张是把灰烬摆成一只黑狗。可能他想传递的是,这堆灰烬的无限的未知意义,如果只摆成黑宫,那意义就被限制住了,被框住了。当然也挺偷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