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与自学能力培养——读《郑渊洁家庭教育课》
前几天一个新闻火了,一个11岁小孩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大专生。负责在家教育辅导这个孩子的父亲也火了,自称“鹰爸”的他,开办了包括自家孩子在内有八个孩子的私塾,离开了中国主流的学校系统,教育孩子自学成才。这个11岁小孩也是著名的“裸跑弟”。是个早产儿,生下来插满管子被诊断疑似脑瘫,但他爸爸却通过一系列的“鹰式”后天教育培养,使这个早产儿成为3岁雪地裸跑,4岁驾帆船,5岁开飞机,6岁写自传,11岁专科毕业的神童,这让我想起写作《卡尔威特教育全书》的作者,也是将自己生下来不太健康的孩子培养成为14岁最年轻博士的神童,卡尔威特的父亲说,人刚生下来时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仅仅因为环境的差异尤其是幼儿时期的环境差异,导致了人成长为天才或者人才。有的人变成了一般人甚至是蠢才。哪怕是普普通通的孩子,只要教育方法正确,也能成为不平凡的人。
正确的教育方法,有时候未必从学校获得,那么11岁专科生的教育方式可取吗?离开学校在家自学行吗?无独有偶,郑渊洁自己,和他儿子,都是离开学校在家自学成才的。郑渊洁上小学的时候,老师给的作文题目是《早起的鸟有虫子吃》,他另辟蹊径,写成《早起的虫子被鸟吃》,老师说他擅自改题目是不可以的,尽管郑渊洁写得很好,老师也没辩论过郑渊洁,老师还是让他在全班面前大声喊几百遍:“郑渊洁是全班最没出息的人。”郑渊洁说了几百遍,不想再说了,拉响了衣兜里的拉炮,学校就把他开除了。郑渊洁的父亲没有责骂郑渊洁,而是说:“没事,爸爸在家教你。”这让郑渊洁很感动,而正是因为郑渊洁的好爸爸,让他远离错误的教育方式,才成就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童话大王。
郑渊洁的儿子,也是遭遇了不好的老师,而退学在家自学。有一天郑渊洁的儿子郑亚旗问郑渊洁说:“屎是热乎的好吃吗?”因为郑亚旗的老师说一个同学迟到是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郑渊洁与老师沟通无果,以后这种事又多次发生,郑渊洁就领儿子回家自学了。郑渊洁为儿子写了十部故事体教材,他的儿子长大后,创办公司成为总裁,也是很优秀。郑渊洁的女儿则因为酷爱学校,在同样遭遇了不好的老师后,转学到一所国际好学校上学,并且成为学霸,以全学校第一的成绩毕业,并被美国多所名牌大学录取。
郑渊洁教育子女的成功与他正确的教育方式是分不开的。首先他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他认为孝顺不是说教的,而是子女看你如何对待你的父母的,郑渊洁对自己父母的孝顺,使得自己的孩子也不自觉地学到了孝顺。郑渊洁的子女一回家就马上做作业,做完作业才去玩,也是郑渊洁示范了早起四点多先写稿到六点多,天天如此,坚持几十年,只有先完成重要工作之后才能玩得放心的理念,自然地灌输给了孩子们。郑渊洁父亲天天伏案自学的身影,深深影响了郑渊洁,让他爱读书,而郑渊洁爱读书写稿的身影又影响了自己的下一代。父母的言传身教可谓影响深远。
郑渊洁讲了许多错误教育方式,比如责骂,贬低孩子。也示范了许多正确的教育方式,比如赞扬,鼓励孩子。郑渊洁讲人天性就是喜欢被鼓励和赞扬的,所以鼓励能成就一个人。郑渊洁特别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郑渊洁因为要赶稿,就把儿子送到爷爷奶奶家去,然后他儿子就打电话问他写了多少字,郑渊洁意识到,这是儿子想知道是否自己影响了父亲的写稿工作,郑渊洁就不再像以前那样回答了,而是说,没有儿子在,都写不出几个字来,就等儿子回来他好写稿呢。郑渊洁不想贬低儿子的存在价值,让儿子觉得自己是负累。而有的父母则不然,总会说,要不是为了照顾你养育你,我的事业会更成功,要不是因为你,我的健康也不会这么差。等等。这种施压和贬低的方式只会让孩子自卑,有负罪感,不会快乐成长。
郑渊洁也注意保护孩子的童心与好奇心,郑渊洁的许多童话灵感都出自于他的孩子和孙女,女儿生病住院,提出疑问说病菌都是在医院里的吗?使得郑渊洁写出了童话长篇小说《病菌集中营》,郑渊洁的孙女有一次说要是床会走路就好了,郑渊洁就陪着孙女想象如果床会走路,会遇到哪些遭遇,从而写出了童话《会走路的床》。
郑渊洁提出孩子的一个重要心理是逆反心理。当郑渊洁的儿子沉迷游戏时,郑渊洁提出全家成员进行游戏比赛,郑亚旗反而对游戏不那么感兴趣了。郑渊洁在家教育儿子很成功,就对女儿说,要是不喜欢学校,在家上学也可以的,不用去上学。因为郑渊洁天天对女儿说不用去上学,女儿反而对上学无比期待和热爱,并成为学霸。这对我们有启发,有时候父母越是强调一件事,越是得到反效果,不如做相反的事。
不正确的教育有千万种,正确的教育都是相似的,都是注意保护好孩子的良好心理状态,郑渊洁教育子女的成功不是偶然,尹建莉曾经写过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的,好的父母比学校老师更重要,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太重要了。希望天下多一些合格的父母,天下才能多一些健康优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