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特兰大游记
去之前,对亚特兰大唯一的印象是,90年代举办过奥运会。
决定去亚特兰大玩,是临时起意。
翻了几篇攻略,可口可乐总部、CNN总部、《飘》作者故居、马丁路德金故居、奥林匹克公园、历史博物馆,想了一下,觉得可以一逛,就定了。
因临近圣诞,酒店居然出奇便宜,80刀订到了喜来登,与Airbnb持平。虽然事后才发现,停车要单独收费,接近房费的一半,而且酒店又破又旧,居然连被罩都没有,敷衍地用一层布垫在反复使用的被子下面,害得我穿着秋衣秋裤睡了两晚,体验实在很差。
出发时查天气,才发现未来几天都下雨。但也风雨无阻地出发了。
抵达时下午4点多,休息了一下,就在大雨中开车半小时去吃了韩国烤肉,一看价格,居然还挺便宜。
第二天上午先去了奥林匹克百年公园,这个公园为了纪念奥林匹克100周年而建。
公园里有几个纪念碑,上面刻着96年奥运会时夺得奖牌的运动员姓名。看到乒乓球那一部分,还是刘国梁、邓亚萍的时代。

旁边就是可口可乐总部,门票17刀,看了可口可乐的历史、宣传片和各国拍的可口可乐广告。中国的广告是刘翔拍的,也是够有年代感了。
参观后才知道,所谓可口可乐秘方只有两人知道、一人知道一半、两人不能同时坐飞机之类的传言都是假的。
最后是畅饮环节,可以品尝可口可乐在不同国家出品的饮料,每国一种,每个大洲选了8个国家。中国放的饮料是可口可乐出的酸梅汤,很甜。导游推荐俄罗斯的饮料,有黄瓜的清新,的确如此,很不错。其他饮料,有的很甜,有的很怪。

不知不觉在可口可乐总部逛了2个小时,之前已经决定不去CNN了,因为看了些评价,说CNN的参观比较无聊。所以就去吃饭,随便搜了一家评价还不错的美国南部餐厅,在下午要逛的玛格丽特·米歇尔故居旁。点评里的推荐菜是fried green tomato,看得我很疑惑,以为是个什么我看不懂的表达。没想到上来之后,真的是裹着面炸的绿西红柿。不过味道还不错,炸过的面皮很酥脆,里面的西红柿很生很硬,略微有点酸,倒正好中和了面皮的油腻。
玛格丽特·米歇尔故居门票13刀,说实话有点坑。里面东西很少,一楼是她的故居,二楼是《乱世佳人》电影在亚特兰大公映时的一些影像资料。有导游讲解,但也不过是简单介绍了她的生平。
玛格丽特·米歇尔出生时,南北战争早已结束了几十年,但她对这段历史一直很感兴趣。亚特兰大又是南北战争的重要战场。她没有读完大学,因为母亲去世,作为长女的她不得不按当时的风俗,退学回家主持家务。后来她成了报社的记者。在和第一位丈夫结婚没多久后就离婚了,因为丈夫违法卖酒,而她父亲是律师。嫁给第二任丈夫后,她因病膝盖受损,无法行走,于是辞去报社工作,在家读书,后来在丈夫的鼓励下,写了这本书。书还没出版,就被电影公司买下来版权,后来电影也大热,她赚了很多稿费。她一生中就写了这一本书,十几年后,她因车祸去世,肇事司机在得知撞的是她后,也自杀了。
这本小说是我小时候看的,当时其实也没全看懂,因为那时还不能理解除爱情之外的人生追求。
来之前特意看了电影,才把小说里的情节有想了起来。

从故居出来,又去了一个工厂改造的mall,里面是一个个小店,卖吃的,卖衣服,卖日用品。
不过感觉没啥好玩的,很小资的感觉。服装店里放一台缝纫机,打上“手工制作”的牌子,就能卖个高价。想我小时候的衣服,大都是奶奶拿缝纫机做的,我这才享受工业化几年啊,手工就又被推崇起来了。
还逛了一家奇贵无比的厨房用品店,一个笊篱,50刀。但那手感的确好,光滑,夺目。但总感觉买得起的人好像也不用自己下厨吧。带着一脸震惊离开,后遗症就是开始嫌弃家里5刀买的笊篱。
之后去吃了一家台湾小吃店,点了大名鼎鼎的卤肉饭和盐酥鸡,因为我很喜欢这两个菜,却从来没吃过台湾人做的,所以特意要尝尝正宗的味道。结果发现,好像不如我做的好吃,咸,很咸,非常咸。
菜单是纯英文的,有一类是“Gua Bao”。
我问白人服务员,“What‘s Gua Bao?”
小哥一口中文,“就是类似肉夹馍。”
第三天上午哪也没去,中午吃的自助火锅,好像进入了一片华人区,那一块的招牌全都是中文,而且还发现了“卡拉ok”店,有点时光恍惚的感觉。

然后就回了。
总体算玩了一天半,日程安排得很松散,几个本来想去的地方最终也因为懒,没有去。
据说亚特兰大是森林中的城市,可以是冬天去的,又全程下雨,虽然之前查到了好几个据说很漂亮的公园,但都没去。
亚特兰大的黑人比例还是挺高的,去之前就被提醒,一定要注意安全,晚上别出门。
想来有些迷茫,马丁路德金毕生努力,就是实现平权、消除歧视。但时至今日,也不敢说消除了心中的芥蒂。
总体感觉,亚特兰大是个有些旧的城市,街道、楼房都感觉旧旧的,没有老成欧洲的历史底蕴,却也达不到纽约的现代感。
然后就是发现,自己真的很不喜欢旅游,旅游给其他人带来的新鲜感、刺激和放松,似乎都对我没啥效果。
不过这几天吃得是真不错,回来直接胖了2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