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鬼如魅,黄花梨手串鬼脸四大成因探究
自古皇帝爱美人,至今藏家爱黄花梨。但凡喜爱海南黄花梨的人,都知道黄花梨中的鬼脸纹。这种纹路似乎已经成为黄花梨的经典招牌,或者可以说是黄花梨的代名词。自从明朝开始就对黄花梨鬼脸早有认识。
明朝《格古要论》中曾写到:花梨其花有鬼面者可爱,花粗而色淡者低。《广州志》也云:花榈色紫红,微香,其纹有若鬼面,亦类狸斑,又名和‘花狸’。老者纹拳曲,嫩者纹直,其节花圆晕如钱,大小相错者佳。
明朝起至今,黄花梨鬼脸宛若一块巨大的磁铁,数百年来都深深吸引着无数黄花梨的喜爱者。带有鬼脸的黄花梨被视作珍品中的上品,价值无可限量,成为人们争相追捧的对象。对于鬼脸,古人曾云:一脸万金,一言道明其受追捧的程度。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为求一脸散千金、行万里,可谓梦寐以求、得之万幸。

鬼斧神工般的自然天地之美
海南黄花梨的鬼脸纹,不管是在大自然中还是在花梨木纹理中,都可以称得上是一种非常独特且有趣的自然艺术杰作,散发着浑然天成的自然魅力。从远古汉唐高士到当代藏家,黄花梨喜爱者都着实为它神魂颠倒。从思想的源头上看,中国比较注重自然情趣之美,这可从老庄时期开始追述,达到天人合一的道教审美。另外,黄花梨的鬼脸纹在中国艺术领域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赏石讲究的是瘦、露、透、皱这四点精髓,水墨山水从似与不似之间到后来的根雕艺术,甚至是根雕家具,都是对自然美的中国式理解与表达,黄花梨木纹上的鬼脸也是如此。
黄花梨的鬼脸是国人对木材纹理之美的极致表达,其他的木材图案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很多人为它那惊世之美所叹服,就算是西方惟妙惟肖的油画作品也未有此生动的气韵。它能引发无数的艺术想象,每个图案都自然而生动,让人爱不释手。世上任何鬼脸的纹路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固定的规则,纹路清晰流畅,无任何雕饰,如行云流水般,给人以流动的美感。天地对万物的造化异常神奇,你只能喟然赞叹:天地有大美矣!

海南黄花梨鬼脸的成因探究
海南黄花梨鬼脸指的就是海南黄花梨木的结疤。这与树木的年轮是存在区别的,即人们常说的结疤处呈现的美丽的花纹叫鬼脸,也就是鬼脸纹。海南黄花梨鬼脸纹的奇姿异彩是自然界对海南黄花梨独天得厚的恩赐。另外,海南黄花梨木质坚硬,颜色从浅黄到赤紫,尤其是在结疤处呈现出美丽的花纹,色泽鲜艳纹理清晰,有种浓郁的香味。从艺术层面上说,海南黄花梨中的鬼脸纹给人一种很强的视觉冲击和审美趣味。

海南黄花梨鬼脸的生成有以下4种基本情况:
一是经变异而产生的斑点
在木材的生长过程中,木质部发生变异而产生圆形的斑点。一般情况下,鬼脸的直径不会大于1cm,只有这样的斑点才属于真正的海南黄花梨鬼脸。实际上所谓的斑点直径未到1cm,因图片放大才会产生视觉错误。这个板材是纵切,可清晰地看到内里因变异而形成的点组合成了变形金刚的脸谱。

二是枝桠髓心
生长在木质部枝桠髓心处的海南黄花梨枝娅,有人说是木材的一种缺陷,也有人说是树木本身所具有的自然现象,其周围形成的花纹也富有形象。一般通过纵切原料来判断是否是枝桠的中心,经枝桠髓心处形成的鬼脸很常见,也很生动形象。
三是外伤
外伤形状是无规律可言的,但当海南黄花梨的某些伤疤呈圆形时,看起来似鬼脸又不似鬼脸。

四是树瘤
树瘤在刚生长的时候,给人一种鬼脸的即视感,即海南黄花梨鬼脸。这是树木表面自然形成的瘤,经去皮后心材呈现的自然效果。瘤有个空无眼球又形如眼的特征,结疤后可能有木制内部产生的斑点、树枝分叉处看似结疤的枝桠髓心、外伤引起的圆形疤结、瘤小形疤结。
大众常说的结疤比较笼统,上面提及的四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花纹美丽。这美丽形态不一,似鬼、似骷髅头,又似狸猫,这四种特征的花纹都可以称其鬼脸。因此很难去定义鬼脸唯一的标准,尽关注其美丽的花纹带给我们的视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