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现在还在看动漫
还有几个小时,就要步入2020了。
距离2000的节点,原来已经过去了20年。
而还有6天就要交论文稿的我,却在此刻忍不住想望望回头路,看看当时的那个小女孩。
因为写论文,我常常想起辅导我大学毕业论文的导师。
他是一个日本人,想法独特。我在后来的日子里常常反复想起和他交流的那些对话。
跟他聊天,我无须掩饰内心的叛逆不合群。
有一次,他很好奇地问我:“为什么现在还在看动漫呢?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感兴趣吗?”
他的语气毫无冒犯,我知道他仅仅是想听听我的看法。
我当时愣了一下,说:“我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看动漫这件事好像已经成了我的一种习惯,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不会去想,我为什么还在看,因为没有为什么。”
但是后来,我却也开始思考,我为什么现在还在看动漫。
看动漫这件事,在我的记忆里,很早就存在。
但对于小孩子来说,看动漫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每天放学后马上飞奔回家打开电视,一集一集不落地追。
记得有几次,爸爸要看新闻转台,我不肯,拼命恳求。
爸爸反而严厉起来,责骂我尽看一些没有营养的东西。我忍住眼泪气鼓鼓地回房,饭也不吃,闷在房间里忿忿地在日记中写下自己绝不原谅爸爸云云。
动漫才不是没有营养的东西。它是我心里的圣域。
里面的剧情总能带我进入一个新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什么都有可能。
我是一个歌声中带着魔法的小鱼仙。
我可以穿着不重样的漂亮衣服上天下地收集魔法卡。
我身边跟着只有我才能看见的小精灵,它突然有一天出现在我面前,问我愿不愿意守护大家。
我说当然愿意。就算要牺牲自己,也要拼命守护这个世界。
虽然这个世界肯定不会让我牺牲(除了魔法少女小圆),我总能化险为夷深藏功与名。白天是个普通学生,夜晚就是我的战场。
电视就像一个黑色的魔盒,我坐在它前面,眼睛就无法离开。
只要打开它,我就能进入一个梦境,自由自在地翱翔。
在大人看来,动漫就是给小孩子消遣的东西。
所以即便是责骂,也顶多会说不要看这么多不要靠电视这么近会近视。
但是上了初中以后就不一样了,常常会被说,长这么大人了,怎么还在看动漫。
我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暗暗在心里想,因为你们都不给我出门啊。
当时我没留在镇里上初中,考到了县里的一个中学。同学们大多都住在县里,所以每周末回到镇里也没人可一起玩耍。也不可能跑到县里找同学玩。
家里人几乎不会让我一个人出门。妈妈常常过度紧张,她会跟我说,外面的世界太危险,女孩子一个人出去不知道会遭遇什么不测。所以我的活动范围不过小镇里的两条街。
既然这样,还不如宅在家看动漫呢。
小时候的玩伴渐渐四散离去之后,我开始在动漫里寻找缺失的伙伴情。
在动漫里,主角们的感情永远都是那么地坚固。
不管说出多少口不择言的话语伤害了伙伴,周围人总能从那刀子似地话语中找到潜藏在那深处的、支离破碎的心。
他们把那些碎片一片一片地捡起来用自己的心去拼凑,告诉他,不要怕,我们都知道,真实的你是怎样的。我们永远是朋友。
所以当我爱罗体内的守鹤暴走伤害了所有人时,鸣人伤痕累累却笑着告诉他,我懂你。
所以当佐助为了复仇叛逃木叶村,一行人可以追了他一路,追不到,那就继续追,追了一整个青春。
有一段时间,我在初中遭到排挤。
我不是一个合群的人,满身缺点。所以才越发羡慕动漫里永远不离不弃的友情。
我很记得,《好像告诉你》的经典场景。
爽子在同学面前慌不择言说出“千鹤和矢野才不是我的朋友。”
因为千鹤和矢野从没说过她们是朋友,她怕像自己那样的人,可能并不够资格称之为她们的朋友。
在暗处听到此话的千鹤和矢野误会了爽子的意思消沉了好几天。然而最后她们还是选择了相信并解开了这个误解。
“我们已经是朋友了。”
当看见她们三个笑着哭着抱在一起的时候。
屏幕外的我也哭成狗了啊。
还有我当时很喜欢的一篇短篇小说,《颜色》。
五个在cosaplay路上追梦的少年少女。
一直都是孤独一人的他们遇到彼此以后,逐渐变得不可替代。
“没有人是活在孤岛里的。”
他们这样告诉我。
我长大了,却依然没有找到无条件信任的伙伴情。
连亲情都有条件,又怎么会有无条件的友情。
这不是悲观,既然没有无条件的爱,那就让自己变得值得被爱就好了。
但是逐渐看清现实并没有让我远离动漫。即使大家都觉得这么大人还看动漫,稍显幼稚。
可是现实世界已经这么清醒了,在动漫里找回赤子之心又有何不可呢?
我已经过了幻想自己是动漫里的主角的年龄了。
永远16岁的主角、最强的高中生、放学后的秘密……
反正是没有大龄青年什么事的。笑。
但这并不妨碍我为故事里的他们落泪啊。
看着他们仍然青春,仍然坚信“友情、努力、胜利”,仍然彼此信任共同追逐同一个梦想。
我依然会感动,我也依然愿意相信。
动漫就是我在现实里为自己留下的一片自留地。
2020也快要到了,我也已经24岁了,可是我还在看动漫。
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