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9年度音乐报告
查看话题 >2019·顺仔私人音乐总结
I'm always waiting for you just to cut to the bone

回顾我的2019,无非是一年里十个月的时间都为一个结果去努力,而目标达成之后感受到的更多的空虚落寞。18年年末难以掩饰的抑郁情绪已成为过往烟云,而看似平淡无奇的2019就这样极速从我的生命里飞走。
实际上仔细回想,在2019我也经历了许多崩坏的时刻,那种可能要与自己设想的前方失之交臂的紧张不安渗入肌骨,有些时候确确实实感受到了绝望。但这也是为什么Taylor Swift的《Cruel Summer》是我个人的Song Of The Year的原因。站在2019最后一天的时光里驻足,放眼望去,所有的沮丧颓废在我试图奋力摆脱之后,都消失在记忆中夏日的漫天烟火里,某一刻像极了泰勒斯在《Cruel Summer》里的描摹。她的义无反顾与奋不顾身在绝望的末世感中闪耀着金色光芒。和痛苦挣脱之时,也奋力冲出阴云雾霾,透着无畏而炽热的勇敢和激情,鲜艳而美好。
2019年,音乐愈加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把记忆藏匿于旋律中,也在音符里寻找到共鸣和慰藉。它们带领我短暂地脱离现实,在另一个世界的隐秘角落里得以喘息。流行音乐也好,独立音乐也好,它们带给我的感触和惊艳是我贫瘠的语言无法描述的。今年听歌,很大程度上还是在补习往年的作品和一些大神的作品,并且有些过于依赖榜单推荐,不过在“听音乐”上我仅仅注重自己私人的感受体验,所以这个“年终总结”,并不具备任何参考价值。只希望自己未来可以涉猎更多好音乐,去逐渐建立欣赏的体系,多去听多去学习。
以下是2019年所接触的最打动我的25张音乐作品,不分先后排名。

Death & Flamingos——Sopor Aeternus & The Ensemble of Shadows
永恒沉睡乐队今年的大惊喜!没想到Anna这次几乎摒弃了《The Spiral Sacrifice》的新古典,直接摇身一变成了一位更纯粹的哥特摇滚明星。Side A的编曲非常精彩,行云流水一般的电吉他顺畅自如,词作虽然也是描述自己的童年和噩梦,但Anna的哭腔唱法我永远都听不腻;Side B注重氛围感,以往的风格痕迹也更明显,词作更偏向她自己那套哲学理论。风格换血是可喜的尝试,这张太适合live演出了。

thank u, next——Ariana Grande
之前我觉得《sweetener》是单纯的甜味剂(当然《sweetener》也很好听,确实是她最有意思的一张),这张是真正的甜品,是她过去一路探索出的风格的集大成者。既有《Yours Truly》复古女伶的优雅格调,有《My Everything》里驾驭不同流行元素的过硬能力,也有《Dangerous Woman》里复古情怀和时下潮流和谐交融的演绎,并且她走性感路线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说服力,还有《sweetener》里舒适宜人的vocal状态以及化繁为简下将流行元素延伸放大且整合成自己风格的精彩表现。和她肤色和人格一同黑化,电子和弦乐的运用在满足她好莱坞复古形象的质感上营造她美好甜蜜性感的一面,另外大篇幅浸泡在黑人音乐中,trap和hip-hop的“脏”堆砌一派咸湿阴暗氛围也把她另一面的妖娆性感展露无疑,婊气冲天的气魄和狠劲,她成为diva指日可待。2019年年初最好的一张主流流行专辑之一!

Suspiria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Thom Yorke
虽然无法挽救瓜导执导的《阴风阵阵》剧情,但是配乐可以说是超额完成任务,甚至曾让我一度对电影改观。大量钢琴的运用,清冷孤寂阴郁的氛围和影片的写实风格很搭,《Suspirium》和《Unmade》唯美到可以用挽歌来形容。原版配乐Goblin做的是迷幻诡谲的alternative electronic,新版配乐Thom Yorke做的是古典气质浓烈的神之绝唱。太美了,《La La Land》之后就没有这么让我着迷的OST了。

Cocoon Crush——Objekt
突破固有的构架,往techno以外的广阔维度不断探索,把deconstructed club玩得如此酣畅淋漓。实验电子的基底里植入工业气压和异域色彩,旋律是破碎缥缈的,但单单是开场(Lost Mix)就足够精彩,类似流水和鸟鸣的音效融入迷幻的氛围里,直接引入一片诡谲奇妙的阴冷世界。视觉感营造得太好了,这种神秘诡异的质感,像是在宇宙梭巡时遇到的一颗黑色星球,又像是黑暗冰冷的深海水域,仿佛能看见在黑暗环境里千奇百怪的生物在伸展附着发光体的触须。光怪陆离,色彩斑斓,感觉已经超越了一般electronic music可以拓展的空间了。除了极其精彩的35和Deadlock,intro和outro首尾呼应,后段的氛围仙气四溢,illusional dark paradise!

IRISIRI——Eartheater
带着外星文明的诡异气质,古典和电子萦绕出有着恐怖片质感的邪恶又梦幻的黑暗仙境。异形噩梦般的氛围里,唯美的旋律缓缓流淌,像是一只丑陋硕大却又温柔的黏腻生物。《Peripheral》柔美的竖琴下的电子音效仿佛飞船降临,随之开始进入一片迷幻阴暗的ambient里,从《MTTM》开始就显露出后工业化的electronic,诡谲的竖琴像是阴冷海水中的海妖。前半段美得古典优雅,后半段开始运用glitch,冰冷的电子元素随着她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自动扭曲变形熔合交错,生成机械工业的生命体。《C.L.I.T》里她在火花中重生,又在《OS In Vitro》银翼杀手氛围的漫天飞雪里归为平静。各种取材拼贴而成的多元艺术品,她的vocal有着异样的美感。今年新出的《Trinity》也很好听,但我还是喜欢这张。

The QUANTA Series——KÁRYYN
顺着湿漉的岩壁,走入另一个星球的无人之境。这是KÁRYYN营造的清冷世界,冰冷的电子作为密林土壤,生长出亚美尼亚民族音乐质感的参天大树,ambient如同雾气在夜晚的林间缥缈。编曲太美,灵动的自然之气和虔诚的神性感,仿佛坐在树梢上看极光在夜空舞动。《EVER》无疑是最好的歌曲,冰冷精致的电子制作中带着synth-pop的流行意味,她清澈的唱腔在最后forever的回响里中扩展出无垠的空间,幻化出虚无的忧伤。后面的曲目都用极佳的ambient进行层层叠加并延伸,实验电子在其中纵生剔透的花朵,在不知不觉间梭巡宇宙天际,探寻关于毁灭的古老史诗和传说。或许她建立的听觉空间太过空旷,但其中伴随仙气缭绕的孤独宁静的诗意蓬勃生长,真的是太美了。

U.F.O.F.——Big Thief
极简风格的氛围民谣,有清早森林里氤氲的水汽,也有阳光轻轻照射在湖面上的粼粼波光,飘浮弥漫在空气中的是挥之不去的清冷的伤感。在器乐编排不算丰富的情况下,也做出了不少很有新鲜感的细节,有几首颇有摇滚意味,最美的部分是仿佛原声吉他、鼓点和Adrianne的声音渐渐形成一个生态系统。挺喜欢歌词的写作的,各种堆砌的意象成了这个自然环境一部分,轻飘飘地在风中摇曳。虽说是弱化旋律突出氛围,很强烈的dream-pop质感下旋律其实写得也非常柔美迷人。比起《Two Hands》更喜欢这张。

Inside The Rose——Those New Puritans
我的第一张Those New Puritans。黑暗世界的一朵血红玫瑰,阴郁哥特的原野上染着恢宏史诗的战火,烟雾缭绕中飘渺着中世纪巫术带来的肃杀。可以几近完美地将电子乐合成器和摇滚乐融进暗潮的可怖和新古典的凄美之中,旋律写作和意向表达都美到极致,有吟游诗人的伤感和超然之意。专辑质感很像Ophelia’s Dream,Jack Barnett的vocal如此优雅又不禁让人想到Anna Varney。前四首的铺陈沉重又华丽,末日般的工业气息里是黎明前的黑暗,而从《Where The Trees Are On Fire》的沉静中一步步走向破晓,有一种阳光悄然探入猩红色的天空的救赎感,构成全专最精彩的部分。他们创造了一个迷人的版图,古典美学绘制出的地图指引着,在无形中通往一个无尽的新世界。

Semper Femina——Laura Marling
第一张Laura Marling。尽管她唱着是模糊的歌词意向,但她超逾同龄人、唯美精致的songwriting实在让人无法抗拒。《Semper Femina》仿佛是女性形象的浮世绘,格局很小,但是真实可爱,古典主义和细腻氛围下她云淡风轻地唱着女性的情感故事。《Soothing》令人沉醉的贝斯,《The Valley》那一段弦乐搭建的百转千回的bridge全专最爱,《Nouel》里那句Women still can’t be alone和美妙的吉他hook真的就是英国Joni Mitchell,结尾的《Nothing,Not Nearly》的电吉他勾勒出关于爱情的最美回忆。这张专辑如此冷峻克制,却铺陈出最温暖最朴实的爱和美——独属于女性的柔美情愫。

PROTO——Holly Herndon
一场颅内高潮。她对于音乐未来可能的进化方向有多强的前瞻性、对社会议题有多大的影响性不得而知,但利用A.I.技术即兴创作出这样天马行空的experimental adventure就足够惊艳。《PROTO》就是电子乐在异域感民乐和科技提供的广阔沃土中生长的过程,难以预测的音乐走向在世界文化和宗教感融合的神圣氛围里诞生出机械硬冷与人性温度交融的产物。未来主义色彩的电子乐在被赋予启示录意义的同时,也相当的悦耳与和谐。

Hounds Of Love——Kate Bush
今年补了一下Bush奶奶的作品,这张真的是无法形容的美妙和精彩!《The Dreaming》是她放飞想象的实验大作,这张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实验和流行近乎完美的平衡,还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古典乐坚实的根基上,synth pop和progressive rock交织舞动碰撞出璀璨的花火。她是如此前卫地将神话、自然、性别、人性、爱这些概念用融合数字时代科技感、古典乐的庄重和流行乐的绚烂的方式展现出来。像是站在自然之巅的爱之女巫,她的歌声仿佛可以跨越时间穿透灵魂。这是一场浩瀚大海上的航行,是一场梭巡宇宙的旅程,是一场美丽动人的幻梦。前半张贡献的宏大壮丽的旋律所营造出的辽阔空间感美到窒息。后半张她天马行空的想象再次施展魔力,除了对于多种乐器、采样的运用出神入化之外,她也在超现实主义的写作和诡谲复杂的情绪中走完了一场救赎与苏醒。震撼!

El Mal Querer——Rosalía
artwork和音乐都有古典文学艺术的浪漫优雅,又有戏剧表演的情感张力,弗朗明戈的拉丁风情和Alternative R&B的柔顺感融合而成精彩绝伦的流行大作。传统弗朗明戈的clap、stomp、guitar的元素全部沿用,在流行民谣的衣钵上又抹上异域色彩。将民族音乐主流化,程度把握得相当到位,韵律节奏的变化又是那么复杂大胆,而且她的声音真的很美,诉说中世纪少女的爱情,带着古典的端庄和历史的苍凉感。

Trouble Will Find Me——The National
被繁华都市的夜风稀释过的悲伤依旧汹涌地涌入,沉闷之中把一种灰白色的无望和无奈的张力顺着情绪蔓延开来。和《High Violet》相比确实是在原地踏步,但是他们出色的氛围感依旧,旋律写得也相当精彩,每首都有相当catchy的段落,晦涩的歌词也平添凄美感,Matt大叔的vocal愈加显得脆弱和美。他们表达悲伤和痛苦的方式仍是优雅的冷静的疏离的,每首歌都在一种沉静和空旷中暗藏再释放出磅礴恢弘的气势和力量。闷热的夏季躲在市区图书馆看城市的繁华喧嚣再听这张真的无比惬意又应景。喜欢这张胜过《High Violet》。

Quiet Signs——Jessica Pratt
像是在小心地书写一个梦境。极简优雅的吉他勾勒出私密的卧室氛围,在夜晚暗色调的房间里细数把玩那些过往岁月里的故事。格局很小,却也无比细腻,lyric writing太美了。她把自己情感世界的细节不断提炼,晕染上信仰的神性,再悄然地放进氤氲水汽一样的氛围里。在疏离和静谧中建造起一个时间停滞的天地,所有的悲喜都云淡风轻,也都刻骨铭心。她在旋转的世界中寻找慰藉,驻足观望,时而为曾经的浪漫欢喜,时而哀悼那些无可奈何的逝去,最后她找到了和解的光芒,乘着星光的机翼,安好地等待新的一天来临。

Blue——Joni Mitchell
格局比《Ladies of the Canyon》大了一些,主题上也似乎更沉静内敛,少了上一张纯净朴实的乡土气,却绽放出比更明媚更可爱的欢喜。复杂变调和转音的难以预见让人回味,可是难以掩盖她真挚的叙述。她对于生活充满诗意的描摹,分明融进了自己永无止境的热爱和坚持。她的诗性太可爱太丰富了,情感几乎以大胆的勇敢的喷薄而出的姿态,一面感受着无法抗拒的欣快,一面又沉浸在自省和思考的悲伤里。矛盾的悲喜交加中,充盈着自在轻盈的浪漫。她的音乐里流淌着最自然最温暖的人性,蓬勃生长成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和《Ladies of the Canyon》并列最爱的琼尼奶奶的专辑。

Broke With Expensive Taste——Azealia Banks
牛逼到炸,既延续了她独特的金光闪闪的T台时尚气质,又若有若无地调配出一些复古味道,街头太妹顿生巨星的高级感。粗鲁野蛮地将这么多流派揉成一团,看似粗糙的制作中迸发无数让人眼花缭乱的精彩瞬间。她可以在《Idle Delilah》的house和dubstep中放进加勒比海风情,也可以在《Gimme A Chance》完成funk和latino的跨洋跳跃,《Ice Princess》里寒气四溢的trap露出不输《Yung Rapunxel》的凶狠,《Wallace》和《BBD》的flow流露出肆意妄为的无畏,甚至她唱起来vocal都是流行舞曲精选的质感。有不输主流的流行度,也有独立音乐的怪力乱神气质。顺畅又保值,每首歌都这么有趣。

Lover——Taylor Swift
真诚又勇敢,根基扎在80年代synth pop里,金光闪闪的合成器刷出天际彩虹,只是《1989》那恢弘iconic质感中略有的讨好之嫌被抹去,被更加私密细腻的温暖和浪漫取代。她无比出色的songwriting依旧在这缤纷中熠熠生辉,如诗如画般跃然眼前的词作饱含着浓情诗意。这似乎不再只是她情爱日记中的边边角角,而是这三年来她和爱人从《reputation》的浓烟废墟中携手走出,回到繁华都市,在明媚阳光下驻足,看熙攘街道、林立高楼、川流人群,大千世界和过往年华。坦诚拥抱所有伤痛之后再次体会一切都是成长,她把自己绵密心绪写成散文诗集,芬芳的纸页文字音符中她坚定地呼唤爱,用尽全力用普世的纯粹情感建起一座坚不可摧的城堡。整体上和之前的作品比虽然是没有什么突破,当然没有《Red》好,但是是无比真挚幸福的一张,我无比期待她的未来。

CALIGULA——LINGUA IGNOTA
一张基底为死亡民谣的专辑,且把暗潮和金属融合得这么对味,她声音的冲击力和毁灭性的美太震撼了!中世纪哥特圣堂在熊熊燃烧的大火中被焚毁,把灵魂献祭给恶魔的女子变成嗜血残暴的怪物。专辑的故事性非常引人入胜;她的歌剧唱法增添古典的美感和优雅,而痛苦骇人的嘶吼贯穿于钢琴、管弦乐和合声的圣洁肃穆里,工业噪音加强了她情绪表达的张力。被压迫女性的复仇,却是借暴力血腥之手,直接化身丧失人性的恶魔。她的凶狠和冷血,都是掩饰她绝望和无助的华盖罢了。

Norman F**king Rockwell——Lana Del Rey
她最具诗人气质的作品。词作和旋律无可挑剔,依旧怀揣着lust for life,手足无措地追忆过往,把所有伤感和现实藏在纵情享乐之后。拾取生活碎片,然后融进夏末的阳光里。她炎热中的颓废和心不在焉,在无力扭转当前之时乘着七十年代的复古质感,dream pop带着电吉他和合成器穿越时空的镜花水月,却寻觅到那座金色的精神乌托邦。电影、诗集、音乐、为爱奋不顾身的人,还有她坚定的理想主义。接受彷徨无措后,她清醒地选择铭记已逝的美好,并成为自己坚持的理由和目标,长存于向往的黄金时代之中。她笃定的诗意和浪漫在这悲凉的世界中显得无比可贵和隽永。(不过我觉得她最好的作品还是《Honeymoon》)。

The Practice of Love——Jenny Hval
在爱的母题中创造一个原始又神奇的生态体系,聚焦于生命与环境,歌颂情感与爱。圣洁纯净的氛围,rave、electronic和synth贡献的灵动让她格外悦耳又充满生气。念读和吟唱都是她在书写自己的情感,在《Lion》里她细数自然万物,在《High Alice》里她飞上树梢,在《Accident》她追溯起源,在《Ashes To Ashes》里她掬起尘土,把自己融入大地,在《Six Red Cannas》她在密林深处起舞。清新与凛冽中,她把自己对爱的思考直接绽放出舞曲质感的狂喜。每一首歌都太精彩了,抽空的框架里是万物的蓬勃生机,一个崭新的世界。

MAGDALENE——FKA twigs
《LP1》中她在R&B氛围电子化的音乐里渴求情欲和爱意,几近完美地诠释了“I love another, and thus I hate myself”,而这张里那些所谓的故弄玄虚,都形成有血有肉的情感实体。中世纪教堂氛围中,她化身抹大拉,从这位历经苦难的妓女身上,她顺着自己过往的伤痛寻找到了独立女性精神的力量。编曲就足够精彩,vocal更是惊艳。合成器诡谲多变的特效贯穿对于另类R&B的持续探索中,令人惊喜的是她把ambient和glitch运用自如,宗教氛围、古典美和未来感水乳交融。对性和情欲的探索是她永恒不变的主题,而她在这里更彻底地暴露情感的伤口,那些心碎那些悲痛都成为她情感密林的阴雨,凄美悠扬中,她在寻找自我寻找力量的同时也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维度。

All Mirrors——Angel Olsen
比《My Woman》更心碎,而且把那种彻骨寒冷的悲伤用一种戏剧化的方式提炼出来。带着哥特味道的弦乐恢弘磅礴,暗流一般汹涌着席卷而来,她的声音是狂风骤雨间的一叶小舟,脆弱中又带着奋勇向前的动人情感。复古质感的聚光灯下,她是这个寒夜的女主角,将这些情绪的表达演绎成山谷的风、都市的夜灯、行驶的车流和黑白电影的蒙太奇。《All Mirrors》折射的影像里,她破碎再重生,勇敢直面过去后,时光变得绵长悠远,“at least times it knew me”。这张弦乐编排真的很戳到我,太美太动人。

Titanic Rising——Weyes Blood
让六七十年代golden age的怀旧感在沉入水下百年孤寂的Titanic船舱中充盈,丰满温润的器乐编排营造了金碧辉煌的奢华与迷幻感,民谣细腻清丽的质感中波光粼粼的baroque pop和chamber pop都在为这亦真亦幻的水下世界注入一波波暖流,恢弘的弦乐像涟漪一般荡漾开去。最打动我的是,她沉醉于歌颂往昔美好甜蜜的同时,也感受着死亡阴影的如影随形。太着迷于那些逝去的爱与美,继而对现实的残酷也更伤感,所以更义无反顾用尽全力去追寻这短暂又隽永的浪漫和希望。逃避现实抑或重拾勇气?但这份迷幻的美俨然从海底升起,穿越时空交错中的繁华,在永恒里生生不息。真正beyond all的美。

Crush——Floating Points
应该是我今年听到的最好的电子乐作品。智能化的IDM开宗明义,自然之气和古典美感轻盈交织。它很混乱,又惊人地和谐。大量细碎节拍梭巡其中,glitch的大篇幅运用的恼人感被优美的旋律通通抹去,house、techno、garage的模糊影像是流动的颜料,温柔的弦乐和悲伤的合成器音色营造的迷幻氛围再抹上情感的细腻。所以混沌杂糅在一起的素材融成一只灵动轻盈的异星生命体,漫游银河穿越星际。《Falasie》和《Sea-Watch》是印象派画作,《LesAlpx》、《Bias》与《Environments》是密闭空间的舞池狂欢,而最后的《Apoptose》两部曲直接飘渺于宇宙深处。

Ghosteen——Nick Cave & The Bad Seeds
有一度不敢听这张悲伤的专辑。童话和寓言构建起献给死去孩子的极乐花园,亡灵在天堂跳舞,父亲在哀思的土地上用痛苦种下花树。氛围乐做出了宏大凄美的悲伤与宗教的庄重圣洁感,钢琴民谣赋予其无尽的细腻,他用一半阴郁一半希望创造了这个让孩子继续活下去的世界,这不单是寄托哀悼思念,更是与自己的和解。清冷孤寂的旋律流淌着隽永的美,他诗意的词作是书写给生命和自己的思考,情感是水是草是风,触及到的每一寸土地里它都在流动。这是一个无法愈合的伤口,轻轻一碰都会剧痛,但在沉溺和苏醒后,他还是选择让“爱”这个永恒伟大的议题跨越时空,温柔地对待这个世界。这张后劲太大,虽然整体同质化有些严重,但是真的太美了。All beauty is sad。
希望2020,和音乐的故事仍在继续。
-
zbxxxxx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1-01 13:10:52
-
IDKAboutYou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2-31 22:5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