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9年度读书报告
查看话题 >2019年读书报告
今年读书146本,较之去年少,较之前年将近少了一半。推求数量少的原因,应该是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专业的阅读与自认为重要书籍的重读上了,所以新读的书不多,去掉专业相关的更少,估计这将会是以后的常态,但由于积习难改,累时总要东翻西翻看一些被专业人士认为无用的东西,于是也积攒了一些,更有自认为还不错的书籍,今列于下以公诸同好之商榷讨论云尔。
谢里曼传 传主是位典型的摩羯座,书中对其性格的描写与网上流行的摩羯座的性格几乎一致,想到年初借了一本弗雷泽的书,后面附有著者的详细传记,原来弗雷泽也是摩羯座,而传记中对他性格和对待工作的描写也近乎相同于网上对摩羯座的叙述。
古罗马的马车竞赛 对古罗马马车竞赛的由来、马车竞赛的规则、相关人员的介绍、竞赛场的复原,以及几次著名竞赛的描述都很详尽,读了能够增长知识。
齐如老与梅兰芳 对这一对合作者,与大陆主要强调梅兰芳的贡献如出一辙,这位台湾著者不负所望地侧重齐如山的贡献。
道尔教授的头颅 人物形象扁平不鲜明,情节也一般,对话也不生动。类型小说在这些方面一般都不及严肃小说。不过书里的科幻元素:人只依靠头颅和几根管子可以维持生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读时曾设身处地地想,如果真的只剩下头颅,即便能生存,精神生活完全不耽误,也是很可怕的事情。读书人或者有思想或者自诩读书有思想者都有或多或少忽视物质存在具体地说身体存在的情况,认为是肤浅之极,可能还会用我思故我在来辩解。如果让此辈按照书中那样完全可以照常精神活动,恐怕也会被自己的头颅和管子吓死。看来古希腊提倡的人体美确实还有价值,似乎走了一个轮回又回到起点。永远有不在乎已经拥有的 一帮人存在,也是人的通病吧。
王汎森的基本著作:近代中国史家与史学、中国近代史学思想与学术的系谱、傅斯年传 总体上看王氏叙述文笔流畅,眼光也有独到之处,超过很多学者,但是总觉得叙述可以再简练一些,对余英时也作如是想。而且其眼光也并不是别人都做不到的,但在如今仍算是名家了吧。(傅斯年)虽然是博论 但王此后的研究路数得以充分体现 以人物为主又不局限于个人 试图从个人观看所在的社会断面 著者能够和人物处在同一高度 既不仰视又不俯视 刻画了五四一代学人在传统和现代 学术和政治之间的矛盾和摇摆 让今人对他们即便不认同却也敬重 而此两对矛盾迄今尚未能得以良好的解决 时至今日距五四正百年 但五四所遗留的问题和带来的反思是永恒的 著者文字简明扼要 没有通常译文的艰涩之处 又含有深度不失之浅显 不足之处 若是只读一本王氏著作 印象还不错 但几本之后会发现思路和方法基本一致 缺少变化 著者思想能及傅斯年 但对章太炎便比较隔膜 学力也明显不足了
庚子西狩丛谈 很能看出吴永的性格和作风来,无论对此做什么评价,都不能遮蔽吴氏作为传统士大夫的人格,对慈禧万分忠心因为有知遇之恩,文中一再提及,对光绪则评价不高,对有恩于己者如荣禄不吝赞扬,对排斥陷害己者如岑春煊极尽愤慨,为官虽清廉但头脑有些冬烘。一言以蔽之,对慈禧感恩戴德的中下层官员。文笔极其老练畅快,增色不少。增加的其他三种文献与之对照更能看出吴永叙述中被放大或忽略的某些重要事实。
卜子夏考论 较早对子夏的综合研究,功力和辨析均有亮点,然著者似乎对经学比较生疏,除了对诗作考辨外,其余发明较少。论语编纂和一些疑难语句的辨析可见下了一番思索之功。对于先秦人物思想,完全属于先秦文献很少,可以用汉代乃至以后的文献补充,不应认为后世文献是出于种种目的进行的伪造,而是渊源有自的流传。西方古希腊人思想的绍介也是依赖后代的文献。不可厚此薄彼,当年莫砺锋的疑问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当然也需要对材料加以辨析之后再进行利用。
两本类似综述的书:美国新清史研究三十年、后现代与历史学:中西比较 虽然都是近于概论综述式的书籍,但对于初学者如我还是很重要的。
触类旁通,思维发散,二三章都很不错,第五章与杨家将的关系很少,无需有此一章。杨家将的文本本身含金量很少,即便运用社会学神话学叙事学的知识加以研究,充其量也不过如此,以后的研究基本到头了。恐怕不会再有未发之覆了。
梁启超与晚清今文学运动 现在研究思想史的路数 和新文化史差不多 分析著作背后反映的著者思想与社会背景的互动 其实细想也确实是这样一回事 过去那种单纯的思想史或哲学史粗疏的研究弊端应该加以正视和改进了。
作者通过看似不关联的人物事迹巧妙地进行串联表达观点 知识分子在作者这里是言行不一 自私自利 道德败坏的代名词 与之对应的是文人 即专注于写作专注于自己的事业 对形而上的美好的思想不关注的人 书里的知识分子都是关心社会政治的公共知识分子 作者揭示了他们的特点 关注思想大于关注具体人 著作最后图穷匕见 首尾一气构思精巧 著者揭露的知识分子的形象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很强的代表性 此书可以用来自监 检视自身是否蹈袭此病。
几本传记年谱:童书业传、许倬云自述、闻一多年谱、长相思 童书业传笔下包含感情 既有女儿对父亲的爱戴也有理性的分析 感情没有遮蔽理性分析 理性分析也没有显得不近人情 同时提现著者身份 对其他人事分析恰到好处不过分渲染 不滥发感情 绝无大部分传记为亲者讳贤者讳的恶习。许倬云自述很能看出作者的人格来 许氏经历复杂 人脉广大 左右逢源 资格老 但学问一般 晚年又有民科苗头 此书中自夸甚多 文人通病 也看见小器易盈 非大才也。闻一多年谱中对谱主后期的思想转变描述较多,尤其是谱主最后一年的言行,政治使一位将要大展才华的学人不得假其天年,读来感到颇为可惜。长相思文笔简洁 包含感情 著者自愿做家庭妇女 也是普通人心路之一端。屡次提及李荣和汪曾祺,可见朱德熙与之感情非同一般。
杨讷著作几种:刘基事迹考述、元史论集 杨氏论述老辣,颇为喜欢发前人之覆,读起来酣畅淋漓,颇为过瘾。
历史学家的技艺、中国史学史、近代侠义英雄传、商周姓氏制度研究四种都好。第一种于我心心有戚戚,但自己平素並未特意留意史学理论,只是读史之时勤于思考时加比较而已,可见历史学理论皆素心人阅读所得,所谓历史哲学一概念殆不能成立。第二种日人内藤湖南所诸,其对中国史籍如此精熟可怖可畏,所论皆详细具体,有证有论,似乎不是从四库提要一类书中稗贩所得,于清朝史学论说尤其详细。第三种以人物带出人物的方法进行叙述 ,同于儒林外史,著者对中国固有武术津津乐道地描述,不厌其详,但很多应该是传闻和夸张,难得的是里面对传统武术的衰败没落借人物之口道出了原因,对西洋人于事物奋斗不已的求知精神也作出了表彰。第四种对姓氏的由来和演变做了精致细腻的研究,得出与传统看法迥异的结论,但限于学力,没十分读明白,准备有机会再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