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和燃烧所想到的...

2018年的戛纳,《小偷家族》夺得金棕榈,然而,也有不少人为韩国导演李沧东的《燃烧》喊冤,这部片子在评分上拿到了3.8的高分,却没有拿到金棕榈。出于好奇,我去看了这本片子,当时基本没看懂。全片充满了“烧房子”的隐喻,还有各种暧昧不清的感情,让我一度觉得艺术手法太晦涩,有些故作高深的感觉。
后来,南韩爆出一个接一个丑闻,邪教、冤死、性丑闻,现实变得比故事还荒诞。金字塔顶人们的罪恶被拽到了阳光底下,散发出平凡大众难以置信的恶臭。
“故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排除掉所有不可能,剩下的再荒诞,也就是真相。”
我想起《小姐》,像个噩梦一样的故事。如今看来,韩国导演可真敢拍啊。
所以今天看完《寄生虫》,虽然还是惊愕,但更能接收到导演想要表达的情绪。相比燃烧,寄生虫的隐喻不那么晦涩,影片的情节性更强,让人能跟随剧情走下去。贫富阶级的会面也更为直观,导演的镜头衔接无可挑剔,细节也精雕细琢,完全弹担的起金棕榈的荣誉。
南韩的导演们,用最高超的镜头、呕心的设计,来描写人世间令人汗毛竖立的罪恶、冲击和斗争。我想起小姐的导演朴赞郁说“自己就是个充满肮脏思想的老头”,也想起孔刘当年为《熔炉》的拍摄和上映东奔西走...说不好,艺术家们有艺术家的偏执,投资者有投资者的利益,而那些惨白晃眼的现实,会不会只是在大银幕晃了一下观众的心神,又神态自若地继续上演了呢?
我有点悲观地写着,唯一确定的是,罪恶、冲击和斗争,能被更多的人看到,都不是坏事。无论现实的力量如何,被了解本身就是一种推进。
最近国内也发生了很多事,现实本身就晃得人晕眩,一个小伙伴跟我形容过“后来我不觉得难过悲伤了,我只是觉得震惊,这种事情竟然真的会发生”。我又莫名想起琅琊榜里梅长苏对飞流说过“因为人的心,会越来越硬”。感觉折不回一个乐观的结尾了,那就坦然把悲观先放在这里。
现实会走下去,无论情绪如何时间都会给出答案,想到这一点,就又觉得坦然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