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的故事》读书笔记12):6000万年前的7号眼镜猴共祖、6500万年前的8号狐猴共祖、夜视反光膜与哺乳动物的K/T界线进化爆发假说
600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与眼镜猴的祖先在此会合7号共祖。
眼镜猴的每一只眼睛都与它的大脑一样大,它们的脖子极为灵活,转动角度接近360度。它们是夜行动物,依靠月光、星光、微光活动,需要捕捉每一个闪烁的光子。
大多数夜行动物的双眼都有一层反光膜,这是为了反射进入眼睛的光子,从而使得它们可以被色素细胞再捕获一次。所以在原野中点起火把在周围晃一圈经常会发现有十几只眼睛对着这边。但是眼镜猴没有反光膜。
有观点认为眼镜猴的祖先经历过昼行性时期,这个观点得到了化石方面的证据。发现于中国的阿克琉斯基猴是已知的眼镜猴最早的一个分支,它的眼窝较小属于昼行动物。在恐龙消失之后白天变得安全,好几个在恐龙时代生活于暗夜之下的哺乳动物转为昼行性。新世界猴和旧世界猴同样缺少反光膜,它们全部都是昼行性的。只有南美的枭猴例外,枭猴也是通过大眼睛弥补夜晚光照的不足。一些早期的始镜猴起源于亚洲,随后以惊人的速度穿过欧洲进入北美。7号共祖很有可能来自中国,它们也没有反光膜,但跟眼镜猴不同,它很可能是昼行性的。
6500万年前我们与狐猴、指猴、婴猴等一大类原猴亚类物种在此汇合8号共祖。6500万年前地球的植被和气候开始从白垩纪大灭绝恢复过来,整个世界依然潮湿、森林密布。各大洲都有落叶、针叶林的覆盖。8号共祖的化石包括一大类被称为更猴类的物种。 灵长类或者说每一种动物都偏爱某一层生活,在不同的洲际森林系统中猴子会把树林分层,树冠、树枝、树干都有对应的偏好物种。
塑造哺乳动物进化历程的地区主要为马达加斯加、劳亚古陆、南美洲、非洲和澳大利亚。
6600万年前成为了哺乳动物时代跟恐龙时代的分界线,被称为K/T分界线。在此之前这些像鼬鼱一样的动物被爬行动物压制了超过一亿年。
导致K/T灾难的原因曾经有一个简单假设,当时印度地区火山熔岩十分活跃,熔岩面积的覆盖超过100万平方千米,形成了“德干暗色岩”(而2.5亿年前的西伯利亚暗色岩活动比印度大五倍,是二叠纪末期大灭绝的主要原因),这些火山活动对气候影响剧烈。
但一系列证据让科学家达成共识,一个来自太空的数十亿吨的物体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顶端形成了西克苏鲁伯陨石坑。这个撞击形成了沸腾的150米高的海啸,形成了比圣安德烈斯断层所导致的地震还强烈1000倍的超级大地震,还形成了以每小时1000公里时速横扫整个星球的冲击波,随后产生的二次灾难造成了全球性的森林大火以及阻隔2年全球日照的核冬天。除了鸟类其余恐龙全部灭绝,还有主要的的海洋生物和其他一半的地球物种。这次事件产生的大量的灰烬沉积下来留下来了大量的独一无二的铱元素沉积(正常条件下铱元素的地层含量很低)是这个假说最大的物证。
哺乳动物在K/T界线之后极为兴盛,有三个假说得到了最多的理性支持。
1、大爆炸模型,认为在K/T灾难之后只有一种哺乳动物幸存,它就是古近纪的诺亚,在K/T之后迅速分化。
2、延迟爆发模型,承认在K/T界线后有一次主要的哺乳动物大爆发,但认为在大爆发中出现的哺乳动物并不单单只有一个诺亚。许多个鼬鼱物种在灾难后形成了后来的食肉和食草物种。
3、非爆发性模型,从根本上否定哺乳动物在K/T界线前后物种在进化过程中的非连续性陡峭变化。在恐龙消失之前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分化。
但目前的分子证据更加偏向支持第二种假说。
全书链接: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doulist/121199537/&dt_dap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