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9
每年的开始都是以写去年的总结作为起点。
2019年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总结,大概就是颠沛流离。前几日,与同事说起这一年的变化,我们都不禁感慨,去年的此时还没有想到今年会有这样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就像是在一条喘急的河流里,身不由己地被河水带着跌跌撞撞地前行,几乎要摔倒,几乎要放弃,还是咬了牙坚持下来。
开始,我只想放弃,但还是坚持着,那段时间处于崩溃的边缘,人也无法思考,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思想世界里,不能自拔。我像头困在笼子里的狮子,只顾用蛮力撞动围栏,直到撞得头破血流,那当然是徒劳。
后来,我渐渐安静下来,开始审视自己的处境,分析自己的有利点和不利点。也从这样的巨变中,找到了一个出口:我经历了一个企业从萌芽到高峰,直到衰退的全过程。这个过程贯穿了我整个的职业生涯,这也是我幸运的地方。我知道企业是如何壮大起来的,也看到了是如何衰败下来,衰败的过程如一个高速下旋的摩天轮,很多时候所有人都身不由己。
当我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这件事情的时候,发现我经历的这些其实更是一笔财富。这种积累并不是人人有机会得到。这段经历是对心理的考验,对职业素养的考验,还有对前期储备的考验。
我有点庆幸,我并不是毫不准备的那个人。我多多少少地有了点一积累,有了一点可以对抗残酷现实的资本。
虽然外界的“暴风雨”不断,但我还是每天找出时间读书与写字。每天留给自己两三个小时,暂时地沉入到书本里与文字里。这像是一个临时避难所,每天我都能短暂休息一会儿,停止对外界纷乱的关注,只与自己对话,这也把我从高亢的气氛里拉回到宁静里,紧崩的神经慢慢松驰下来。
一些同事开始自暴自弃,或者一边抱怨一边不得不做。我也有抱怨,但我的内心渐渐平静下来,不再受干扰,它的主人是我自己,不是其他人。
读书、写字、锻炼依然是今年的三部曲。
2019年的最后两天,在写完一篇行业文章后,我特意给自己放了两天假。这两天没有读书、没有写文章,闲散地过了两天。当是辛苦一年的奖赏。也想借此适当地放空,清空内存,为了明年而努力。
当突然转换了轨道,其实很不适应,虽然只两天,却也觉得漫长,无所事事,没事可做,只好喝茶。当一天没有内容的时候,人是枯涩和干瘪的,到了晚上,只得靠茶水浸润,才慢慢丰润起来。
今年读了45本书,比18年少,18年读了63本。今年计划是读80本书。可见记忆是可能欺骗人的。我一直以为今年读书的状况要好于18年,其实没有18年读的多。今年读了许多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作品,看到了一个好的文学作品会以什么样的面貌呈现。从中也看到了差距,我写的与世界顶级文学家的差距。
当读了一些经典作品后,好像眼界也长了许多,再去看一些普通平常的作品,就觉得寡淡无味。人的眼界是一点点增长起来的。但也不可能是平白无辜地长起来,需要多看多想多思考。
今年读得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读书时间少了许多。有时每天才有一个小时读书,周末如果时间没有规划好,就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这也是我明年要改进的地方。每天至少要留出一个半小时读书,周末最少要拿出一天读书。
今年写了36.6万字。今年写作的计划执行得不错,但也有几个月,因为变故和颈椎问题,写得不算多,大多数时间,较好地完成了写作计划。
今年行业文章写了大概35篇,每篇字数都在3000到4000字。有一段时间,文章稍显啰嗦,叙述不那么简洁有力。后来做了改进,强行缩减字数,缩减后,文章明显提升了叙述的节奏,不拖沓。现在每次写完初稿后,每次都要缩减10%左右的文字,这也要成为今后的目标。
行业文章虽然在一定范围内获得了认可,但传播度和阅读量并没有达到理想状况。慢慢来,不着急,我经常这样对自己说。心一急,笔下的文字就容易走样,写文章的时候就会急于求成,渐渐就没了初心。我现在基本能做到,每篇行业文章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这种努力,不是以考量阅读量和传播速度为标准,而是叙述的节奏、评论的角度、文字的准确度是否能达到最满意的状态。如果没有,就需要再修改。
今年还写了几篇短篇小说。这些小说没有考虑发表,更多地算是习练作业。写虚构的作品是颇为享受的。自己能变换许多身份,有时融入其中,有时站在远处瞭望事情的进展,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创作过程。
除了短篇,目前正在写一部长篇,大概写了6万字左右。一直断断续续地写着,但始终没有集中大量地写,这让小说进展不快。其实今年的计划里是要完成一部长篇小说的,但最终没有完成,大概是因为对这部作品的不自信和对自己的不自信。不管如何,明年6月前是肯定要完成的。
还写了一些散文。散文是见缝插针写的,大多发表了出来。这当然还远远不够。多观察、多感受,是写好散文的一个要素。现在,我也会职业病似的,遇到一处景致,就会下意识地用文字表述出来。有一点点像观察小品文。
今年,不再为所谓的写的结果而纠结。“写作最大的奖赏就是写作”。写作过程于我更为重要。至于能写成什么结果,那不是我的事情,不需要我来安排。我只需要享受写作本身就好了。
全心全意地做一件事,周身都有因为投入而产生的光辉。
今年走路978公里,目标是1000公里,基本达成。如果12月份空气质量好一点,可能就会完全成目标,虽有遗憾,但也无伤大雅。
其实今年是这几年走路最多的一年。年中的时候,体重涨了六七斤,是裤子提醒的我,原来合适的裤子有点紧了。赶紧秤了秤,体重确实是涨了。因此加大了运动量,一两个月后,体重又恢复到日常状态,但运动的频率却保持了下来。
走路是一个有趣的过程,可看到四季的变化。春天,可以拍到路上见到的各种花草;夏天,虽炎热但人却因为出汗而通透;秋天,看到叶子一点点由绿变黄,再枯萎落下;冬天,万物萧瑟,萧瑟里却正孕育着生命。四季轮回,人在自然里,去观望自然,人又成为自然一部分。所谓,我在看风景,风景也在看我。
我也鼓励身边的人多走路。但真正能做到的却又不多,不知为什么,这些开始坚持很好的人慢慢得就没有了锻炼的音讯。我有两个同事,常年坚持跑步,当我起床的时候,他们已经跑在路上了。总有比我更努力的人。
今年上瑜伽课200次。练习的次数多,也缘于年中的体重增长。虽然练习了几年,其实进步并不大,一些高难动作我依然做不了。我坦然接受了这个现实,练习瑜伽,我希望通过体式关照到身体,自己与自己对话,我只尽力完成我能做到的就好。
瑜伽也回馈了我一些外在的变化。现在走路,我会自然地挺直身体,就算坐着,大多数时间也会挺直腰背。在发胖的那个月,我发现我的背比原来“厚”了。经过这几个月的练习,背部的肉才渐渐减了下去。
我很庆幸,在2015年,只是某个偶然的想法想学习瑜伽,就立即找了一家健身房办卡练习。后来健身房关门,但瑜伽练习却一直坚持下来。
今年,我还把看到的大多数的花拍了下来,发到了朋友圈。年尾的时候去看,没想到这一年我竟看了这么多花,也认识了一些花。花是上天的赏赐,看着它们生机勃勃,人也没理由消沉下去。
今年春天的时候,我又泡了一些水果酒,有青梅、蓝莓、樱桃,买水果、买罐子,忙得不亦乐乎,但也乐在其中。青梅买了两种,一种云南的,一种是福建的。这些水果与酒精混合在一起,在时间的作用下,变成了独有的味道。昨天晚上,喝了最后一杯2018年酿的青梅酒,不禁感慨时间的飞逝,又感叹时间的力量。
今年,我还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就是我戴牙套了。戴牙套之前,我设想了许多困难,比如外出吃饭不便,每次吃完东西刷牙,还要咬胶。真正戴上牙套,困难远比这个多得多。牙齿的酸痛、牙齿移动后咀嚼不好、打骨钉后脸颊内侧溃疡的疼痛;还有牙套不贴合,可能要重新来过。
但我从没后悔自己做的这个决定。戴牙套后,每天我只在早中晚饭期间摘牙套,每次吃完东西就用水牙线、牙线,然后还要刷牙,比之前麻烦了许多。但也有了收获,医生说我的牙周状况比之前好了许多,这算是戴牙套的意外所得。
每年的总结与回望,更像是一个驿站,写完这篇总结,2020年正式开始,开始新一轮的定目标、写计划,读书、写字、锻炼仍是重要的三部曲,尽量把日子过得有趣,懂得愉悦自己。可以预见的是,2020年职业生涯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但不管怎样,我要尊从内心做出自己的选择。
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