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读书报告
2019年是主动培养自己阅读习惯的第一年,接触了一些新的作家,但还是过分集中在虚构领域了,另外老师推荐的书也没看几本,尽顾着看闲书了,幸好,闲书的质量普遍不错:D
以下总结按大体的创作年代排序,随便分类。
一、19世纪及以前
英美文学
初二时看过一遍,当时什么都没看懂,只记得偏执的男主角。现在来看男主角依旧偏执,无论是复仇的渴望,还是对凯瑟琳的爱,可惜在两者中他都没有得到解脱,反而是下一代的感情让他解脱了(恩肖家族的仁慈都是隔代遗传的吗)。但平静的荒原下仍然有不平静的睡眠,整部作品的感觉就像荒原上的狂风一样,突如其来的凌厉,甚至到了无理的地步,过后又留下无尽的怅惘。
在图书馆借到的译本是《孤星血泪》,狄更斯晚期的作品,没有天使般的女主角和安定的大团圆结局,照样有鲜明的配角,给后人用来致敬和玩梗(对,我说的就是郝薇香小姐)。最后让两位主角在月光下重逢,隔着爱恨隔着前尘往事,悲剧氛围下的和解更加动人,幸好,有人劝狄更斯把初稿里那个彻底的悲剧结尾改掉了。
(为什么我看的那个版本找不到了)知道爱伦·坡是因为《血字的研究》里福尔摩斯嘲讽杜宾,读到《莫格街谋杀案》时觉得是在瞻仰历史遗迹,后世那些诡计、推理、侦探和凶手都源自于此,估计坡本人写作时没有料到自己无意中开辟了一方新天地。不知道是不是时代原因,一些著名的恐怖小说(如《厄榭府的崩塌》)反而不是很恐怖,但是其荒芜凄凉的美感直到今天也未曾失色。
法国文学
漩涡一般的词句,把读者吸进去。第一次接触波德莱尔是高中选读课本里的《忧郁》组诗,现在看《巴黎的忧郁》,他的确是精于审丑的,文字像色彩诡谲的云雾,在巴黎阴冷潮湿的角落上空盘旋。
年度最爱!2019年看的第一本书,也是唯一三刷的一本,在不同场合疯狂地卖安利。是通俗小说的巅峰,是复仇爽文的鼻祖+巅峰,从“法老号”进港写到“等待与希望”,其中情节的精彩程度都无法用“跌宕起伏”之类的简单形容,每条线索都有始有终,彼此之间环环相扣。唯一的遗憾是没有一部同样经典的改编作品,只有被魔改电影/电视剧/音乐剧/动漫祸害的观众迟迟不去看书,太!可!惜!了!
又是一部爽文,如果《基督山伯爵》只是把历史当做背景板和故事的引子,《三个火枪手》就是在历史中游刃有余的一部作品。米莱狄和黎塞留是很杰出的反派角色,一个妖艳狠毒,一介女流顶得上十个男人;一个是一代枭雄,有城府又爱才;主角团强到只能让读者感叹一句“太会玩了”,一边打仗一边吃早饭,登顶太容易,少了一点悬念感。最后的分别场景很感伤,所以我只敢到此为止了,不忍心看续作。
法革文学,雨果重要作品中相对好读的一本,故事相对集中,三个人在时代洪流中的命运和抉择,是春节期间读的,很多情节都忘了,只记得郭文和西穆尔登在结尾的长谈,郭文这个形象和安灼拉非常相似……但安灼拉在我印象中没有和别人推心置腹的长谈过,他是街垒上的神祇,郭文就不一样,他把自己的灵魂原原本本地展现出来,我会感受到他的赤诚和坚定——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坚定,在动荡的背景下,这反而让读者心安,甚至感到解脱,因为希望从未消逝,总是有一个目标是值得为之奋斗的。
普希金
最大感受:这个故事就算发生在中国也不违和。历史传奇加童话故事,像民间话本,可以养活好几代说书人的那种,优美淳朴,一派天真。一度以为普加乔夫是反派,其实他是真正的主角,没有他,大概也不会有这本书,即使有,书的光环起码要打对折。宁可一日痛饮鲜血,也不要三百年啃食腐肉,这是英雄气概。
一个“多余人”的故事,如果《局外人》和《人间失格》没有今天这样流行,“多余人”估计要成为当代网友最喜欢自我代入的标签。诗体小说的翻译非常重要,所幸普希金的原文就已经够好的了。
二、20世纪
毛姆
2019年最喜欢的作者,连看五本,之前不知在哪看到一个调侃,说他肯定和张爱玲很谈得来,的确如此,两个人都聪明而且刻薄,还会怼人。
毛姆小说里国内最出名的一本,也是争议最多的一本,因为主人公不负责任、为所欲为还是个渣男,毛姆的厌女在这本书中也暴露无遗。“在满地的六便士中,他抬头看见了月亮”这种宣传语让人误以为这是个浪漫而富有诗意的故事,殊不知真正的浪漫和诗意要以燃烧生命为代价,这个过程是残酷决绝的,大部分人想把自己代入成主角,却没有他的勇气。毛姆可能早就料到这个故事在读者中会引发怎样的议论,于是穿插了很多尖锐的句子来讽刺我们。
关于爱情残酷的一面——“我知道你是个二流货色,然而我爱你。”估计很多人都会在看书时辱骂女主,同时无法理解男主。在全书最著名的那段独白中,毛姆展现了极致的刻薄和卑微,让读者又畅快又心酸,同时还想把这段话发给前任。
很适合初出茅庐的年轻人看到很适合初出茅庐的年轻人看的一本书,从中窥得人生中必须越过的锋刃,还有一些大问题的最终答案。毛姆晚期的作品,像温和版的《月亮与六便士》,拉里拼尽全力探索人生的终极真理,最后又返回人潮当中,过“平静、节制的生活”,我相信现实中肯定有人过着同样的生活。毛姆的文风依旧犀利,但多多少少温柔一些了,用自己的身份讲故事就少了束缚,仿佛是写回忆录时絮叨往事,结局也温柔多了。
据说是作者本人最爱的一本,观感的确很愉快,就像书名一样(查资料时发现最早是在《时尚芭莎》杂志连载的,大吃一惊)。作家圈子二三事,和一个美丽女人的一生,毛姆难得写一个讨人喜欢的女子,尽管她极度缺乏道德观念。别把它当爱情小说看,也别当成玛丽苏看,否则会越看越纠结,就把它当成一个清澈的池塘,只要沉浸其中好好享受就行。
睡前读物&下饭读物,看短篇集有一个好处,就是能集中观察他们作品中流露出的生活经历,毛姆笔下总是出现去东方找人生真谛的男人(合理怀疑《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就是《刀锋》的大纲),和美丽庸俗的女人,还有充当配角的东方人和中产阶级。毛姆无意在短篇里讲什么深刻的大道理,他宁愿谈一谈人生常有的无奈和荒诞,还有难以捉摸的人性,笔调轻快机敏但不浅薄,看不动他的长篇的人可以试试这本。
纪德
因为朋友的推荐读的,不知不觉就看了四本纪德的书,可是我仍然不敢说我了解他,2020年会继续读吧。
看的第一本纪德,也是非常适合入坑的一本,书如其名,绚烂、广阔而充实,每一句都想摘抄,感觉像是“阳光劈头盖脸地砸下来”,假借师徒对话的形式,谈旅行时的见闻和断想,以及对万物的强烈渴求,第一次见到把欲望描述得这么有诗意的文字,纪德在书中渴望的是欲望本身。趁着年轻赶快读吧。
很难读的一部长篇,众多短线索交织,如果记人名比较困难的话,读起来会非常痛苦,而且个人不太喜欢这版翻译。但无论如何,《伪币制造者》依然有其独特的魅力,伪币既是在市面上流通的伪币,也代表社会上的虚伪和骗局,真实的感情反而受到压抑(三个男主的修罗场实在太香了),就连小说本身也亦真亦假:你不知道这是纪德虚构的故事,还是作家爱德华创作《伪币制造者》前写下的札记,一切故事始于插叙,终于插叙。
看书时还不懂小说的宗教背景,不明白悲剧的起源在哪,只觉得隐约触碰到了一些东西,窄门真的无法容纳二人并肩而行吗?爱情和救赎真的不可兼得?就这样困惑着看到结尾,杰罗姆和女主的妹妹谈起往事,两人陷入沉默的那一刻,悲哀的情绪缓缓流出。
还有一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违背道德的人》,因为翻译太差没看下去,不予评论,列出这个版本给大家排雷。
欧洲文学
因为改编英剧大火的一本书,荒诞幽默,笑点和梗俯拾皆是。书里的天使和恶魔还算是友情,电视剧未免太甜了。适合解闷以及防止抑郁,美中不足是末日之战的篇幅太长,几乎占了一半篇幅,会有审美疲劳。结局治愈,个人认为作者对人类还是抱有信心的……
有趣的童话故事,纯真美好,几位动物主角的友谊是绅士的友谊,所谓英国特色,重拾小时候看童话书的乐趣,作者一定是个热爱大自然的人。全书最震撼的片段是牧神出场,晨光熹微时河畔的一缕笛声,让人莫名想吟诵“归去来兮”。
与与文明社会格格不入的荒原狼,黑塞展现出非凡的解剖能力,让很多人感到共鸣,可惜我除了开头部分都没感受到共情……但这不妨碍我喜欢这本书,语句像漩涡一样把你吸进去,带你进入最后的魔幻剧场。今后会重读一遍,或者更多遍,希望能有更深刻的感受。
茨威格在我心中的男神地位不可动摇!舒昌善先生的翻译更是锦上添花!饱含深情的回忆录,追忆逝去的精神故乡,文笔一如既往地细腻,兼具广度和深度,他的确是灵魂的猎者,世界的公民。
一本讲述作家劳动的书,任何文学爱好者都不应该错过,许多篇目单拎出来就是优秀的小说和散文,对于很多作家的评论也值得一看,是文学家的札记,也是欧洲文学导读。没有惯有印象中的宏大叙事和严肃主题,却非常俄罗斯:真诚、恳切、优美而富有诗意。总之,强推。美国文学
作者把很多看似不搭调的主题融合得极好:童年回忆、种族问题,以及公平和正义。读完非常感动,“有一件事情不能遵循从众原则,那就是人的良心。”平实温暖的文字中,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看完《午夜巴黎》,意犹未尽,找来 《流动的盛宴》,海明威的比喻太强了,将年轻女子比喻成“一枚刚铸成的硬币”。那么多熟悉的名字出现在书中,难怪电影男主想穿越回去,那时人们年轻、贫穷、单纯、彼此相爱。
残酷的反战小说,主角寻觅的是心灵的避难所,一个温暖、干净、明亮的地方,逃离战壕中的大雨和炮弹,凯瑟琳的怀抱就是这样的避难所。男主和意大利军医的互动很有趣,看开头时甚至产生了“这是不是爽文”的错觉,后来笑容渐渐消失……战争不是英雄的舞台,它是一架疯狂的机器,最终会碾碎所有人。
小时候在杂志上看到节选和插图,一见钟情。全书不长,四十段文字,道尽移民生活的酸甜苦辣,作者常用一些平淡的语句戳穿读者的心灵防线,击中最柔软的地方。
中国现当代文学
艰苦岁月中的温情,最喜欢的片段是一乐问许三观是不是要去吃面条,许三观说:“是的。”还有炒猪肝和黄酒。
毛骨悚然,小组作业被分配到这篇,否则我应该不会看完……极端的冷静和残酷,刀割一样折磨读者的神经,看过的所有小说中,“恶”的浓度最高的一篇。
王蒙的语言太铺张了,不然不会读得有些不适。主题是中西文化的冲突,在几个角色身上有不同维度的体现,讽刺和批判的力度也很到位,可惜全书没有一个令人喜欢的角色,形象最鲜明的两个人物也不例外:倪吾诚眼高手低,静珍蛮横又恐怖,看完后就有些膈应。
日本文学
比我想象的页数多多了,时间跨度大,每个年代的描述都很有画面感,适合改编成影视。由于很早就被剧透了,阅读快感有所减弱。不满意的地方在于太冗长,配角过多反而都像工具人,除了两个主角没有记得住的人物,另外我也不认可雪穗的所作所为。
三、21世纪
寻找高中记忆系列……情节紧凑,干脆利落,作者的官腔一套接一套,所以电视剧为什么加那么多注水情节呢?人物塑造还是扁平了些,但作为消遣读物是合格的。
世纪三部曲只能看完第一本了,因为一战特殊的历史背景,众多人物有不同的任务和使命,因此显示出他们不同的性格和理想,作者对真实历史的考据也很细致,描写简洁有画面感,几条线索的展开和交汇也不显得杂乱,节奏恰到好处。到第二部就显出疲态了,全员打仗,许多人物的人生轨迹有重叠,作者的描写也没那么上心。《巨人的陨落》我可以响应腰封宣传通宵看完,《世界的凛冬》不可以。
营销非常成功,包装很好,把纸质书做到极致,关于情节我不想吐槽第二遍了,之前专门写了一篇书评。我还是喜欢那些有内容的书……
和美剧《大西洋帝国》一起看的,当时对禁酒令时期的美国很感兴趣。一开始以为是普通爽文,但勒翰绝不会让你开开心心看爽文的。适合拍成电影,情节和人物都没得挑,优秀的黑帮小说。新年计划
重读没读懂的书,继续看喜欢的作者的书,探索之前没接触过的领域,多看专业课老师推荐的书,下次写读书报告时不要拖拖拉拉,脑子里有东西可写。
-
安行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1-09 06:2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