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他的话语系统
今天是2020年第一天上班,焦头烂额,年底结账出了点大问题,幸而问题得已解决。下午忙里偷闲和两位女同事一起去买咖啡,免不了说到2020的新年目标。两位女同事都当了妈妈,一位妈妈说新年目标还是减肥啊,减了七年年年的目标都是这个,年年都失败。另一个刚生了二胎休完产假回来的妈妈说她的目标也是减肥。我都没好意思说自己的目标,显得颇为矫情,但的确是我真实的想法,希望可以多记录一点。去年的目标是多读一些书,多写一些东西,多拍一点照片。都算不上多,不过比起之前的确都有显著进步,所以对去年算是满意。今年希望可以继续努力,尤其是多写东西这一点上,尽量每天给自己留一点时间,认真写一些感想。
今天读了一篇挺有趣的文章,节选了许知远在吴晓波年终秀上的演讲。我对许知远并不算太了解,但很喜欢他的《十三邀》,因为他的所有所谓的偏见都如此真诚,虽然很多人评价他穷酸文人,但这个世界就是需要不同的声音啊。他带着偏见采访了很多他不了解的领域的人。的确可以看出他很活在自己的一套话语和思想体系里。
这篇演讲的开头,许知远说他熟悉的那一套话语系统消失了。从他的节目里,可以看出他对这个时代的许多不满和困惑。我理解并尊重许知远的不满,也极佩服和欣赏他想要了解那些他存在偏见的事物的决心。不久前他去了薇娅的直播间,这事儿着实让人吃惊,不过这也是我反而最爱这个时代的原因。我们有机会看到所有不同体系的话语和思想碰撞在一起,或主动或无奈,但我认为一个允许不同声音存在的时代真的是最让人期待的时代。
许知远的话语体系在任何时代都注定是少数人的话语体系。大部分人的生活还是柴米油盐,讨论着菜市场里什么鱼肉新鲜,什么菜便宜,或议论着自家的孩子怎么听话/不听话,和老朋友吐吐槽工作和生活。这些话语在我看来比许知远的话语体系要来得鲜活多了。许知远的思维大多摆脱了纯粹的物质,他热爱哲学和文学,喜欢琢磨这个社会的心理。
我喜欢柴米油盐的平凡与热闹,也热爱许知远真诚的知识分子味极浓厚的偏见。但我也是有局限性的,我对于理工科的话语体系有很大的吸收障碍。比如说我读完一部怎么也说服不了自己继续读下去的《三体》,我被作者的想象力所折服,但书中人物的不真实,对话的架空感,以及情绪的不合理性让我百爪挠心。所以虽然我看过不少书,但远远算不上博览群书,只能说爱读符合我话语体系偏好的文字。
昨天试着看哈尼从中国买来的吴念慈的另一本短篇小说集,看了一篇又弃书。我总觉得书里的每一个人说话都一个腔调,每一个人物都是功能性主角,只不过是为了交代故事。大概自己的固执和许知远也没什么差别。我挺希望自己可以打破这种执念的,我热爱诗歌,喜欢生动的长篇故事。但对于文笔不好,人物立不起来的理工科话语体系的书籍却爱不起来。这其实有点可惜,因为对一本书文笔的不满意,其实错失了很多了充满丰富和了不起的想象。
很久以前读过惠特曼的一句话,但后来怎么也想不起和找不回原句。大意是识字的人,因为需要用语言来思考和表达所有的事物,相比于不识字的人是更有局限的,因为我们受困于了文字之中,而没法那样直接地,不需要任何媒介地感受生活里的美好的事物。这个概念对我影响颇深,让我意识到每一种话语体系都有它的幸运与缺憾。
所谓最丰富的语言和文学体系,也许往往也意味着最大的束缚。要想在文字世界里自由地徜徉,首先要先走进世界,被这个巨大的世界困住才可以。
说到我的局限性,这不,现在正经历着呢。正在读沃尔玛的创始人写的半自传生意经《富甲美国》。作者的文字苍白到完全不能让我从阅读本身得到满足感。当然,书里的一些干货还是颇有启发价值。这本书一定得看完,作为自己想要最终认真享受所有不同话语体系的努力方向的鼓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