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爱可恕|2019年年度观影总结

今年观影144部,16部剧集,这个报告比起其他朋友不算多,无奈地发现自己开学后在电影方面精力不如以前,也开始放弃了剧集。选十佳的时候犹豫了很久,因为这两个多月很多好片都还没来得及看。所以才有了把这一年来看的新片旧片凑起来的十佳。 很幸运的是,在观影稀疏的最近几个月里,看到了很多发着光的电影。它们满足了我现阶段对电影形态的一切想象,并不断铸造打磨着我的观影历程。 我不想给这十部电影排序,因为每一部我都很喜欢,加上三部"特别提及",它们共同组成一面多棱镜,为我的2019电影图谱折射出格外绚烂的七色光。
我的十个选择: 《小孩子》法国/布鲁诺·杜蒙(2014) 虽然我不想排序,但它依然是我心目中的年度最佳。杜蒙带给我一种前所未见的影像叙事。离奇的凶杀案和荒诞不经的法式喜剧背后是宗教道德反思与移民等社会问题的另一种凝视。到处闲逛的小孩子、四处走访又显得愚钝的警探、目所能及怪异的小镇、怪异的人们和肢体形态,如此格格不入的一系列元素却共同构建出了一个“人间地狱”。出奇平静的影像却充斥着离奇和吊诡。“恶魔正在这片罪恶的土地上重建着无理的秩序。”或许这就是电影的迷人之处。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台湾/杨德昌(1991) 夸这部电影毫不吝啬,甚至语言贫瘠。“这个世界是不会因为你而改变的,我就像这个世界一样不会为了你而改变。”小张震拿着手电筒不断审视着这个满目疮痍的世界,自己已经一步一步堕入了疮痍的它。他想去改变小明,但小明就像这个不会因为你而改变的世界一样。最后那沉重的几下,重重地刺向了他所不理解的一切。杨德昌极其丰富的文本和镜头,就像这把刀,一层一层地剖开台湾个体与社会之间联结的横切面。 国歌响起时哈尼镇定的步伐,雨夜屠杀后小张震照着的一具具尸体,被日夜软禁审问而差点发疯的父亲……种种吊诡的瞬间皆是时代永久的伤疤。个体、社会与时代不断牵系,而杨德昌运用其纯熟的镜头语言和丰富的画外音,将整个时代浓缩在了这逐渐失控、不断轰鸣的四个小时里。
《一一》台湾/杨德昌(2000) 今年第二部杨德昌。如果说牯岭街是不断轰鸣的四小时,《一一》就是平静却一步一步地走完了人生。三个小时里,杨德昌带我走过了不同阶段下的不同人生。洋洋就是杨德昌,平静地用自己的相机告诉别人他们不知道的事情,给别人看他们看不到的东西。这或许就是电影所能做到的宽度和厚度。镜头场景把持有度,大小画面皆是细节。极佳的现实“穿透感”。
《重庆森林》香港/王家卫(1994) 王家卫让我醒着做了一场梦。戏里戏外皆是梦中人。
《星际探索》美国/詹姆斯·格雷(2019) 年度最佳科幻。影院观影达到的效果远超其他介质。布拉德皮特那双清澈的眼睛啊,海王星上见到自己父亲时的镜头难以忘却。格雷用好莱坞的资源拍自己的东西,将人类命题拉伸到宇宙界限。皮特寻父的艰辛历程、与父亲关于人类与孤独命题的对话,不断加重着回望人类、回到地球时的声声震鸣。“我很期待我的孤独终结的那天,那意味着我到家了。”远方的远方或许真的一无所有,一片虚无,但又像父亲说的,“像我们这样的人不多了。” 这样的电影,文本本质是经典又传统的,却随着时代和导演一直焕发出其永恒的魅力。
《痛苦与荣耀》西班牙/佩德罗·阿莫多瓦(2019)
今年上影节看的最后一场电影,是少了几分激烈,多了几分沉静的阿莫多瓦。与之前不太一样的阿莫多瓦。称赞于阿莫多瓦对颜色的大胆使用,与布景的融合皆是如此匀称完美。几次与自己内心的“痛苦”和解(与电影的和解,与爱人的和解,与初使欲望的和解,与母亲的和解…)都是对生理痛苦的一次又一次解放。阿莫多瓦用了非常温柔而沉静的方法书写着自白书,痛苦犹存,荣耀依旧。这部作品越回味越有味道。
《亡命驾驶》美国/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2011)
相比较《霓虹恶魔》,我更喜欢NWR在前作《亡命驾驶》中的光影变幻。暴力美学和顶级视听放大了电影本身的魅力。雷弗恩的电影风格化且反类型,一旦被他的电影吸入,可以无限放大其独特性。《霓虹恶魔》也玩得更大胆,即使还处于影像探索阶段。
《你的鸟儿会唱歌》日本/三宅唱(2018) 日本正有一大批新导演在悄然兴起,三宅唱就是这样一位导演。《你的鸟儿会唱歌》就是这么一种电影。我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石桥静河在酒吧里跳舞的样子。对它有一种难以言述的喜爱,三人关系的平衡与倾斜都构建在准确捕捉的情绪状态上面。日本新电影有一种魔力,压抑的社会环境下个人情感却在暗处不断涌动,流动的私情感与这个平静的社会构成了一股不知名的力量,它打开了另外一种崭新的观影形式,《夜以继日》是这样,《你的鸟儿会唱歌》也是。
《阿黛尔的生活》法国/阿布戴·柯西胥(2013)
今年除了认识了石桥静河,还认识了阿黛尔,她可能会成为未来法国电影的聚焦点。这部柯西胥的电影中,大量的特写镜头对焦阿黛尔这张单纯又无辜的脸。阿黛尔在生活中的情绪一直以来都游离不定,一直处在感情缺位的状态。而当爱情出现,沉浸在其中的阿黛尔才找到了真实的自己。而当爱情又消失,对爱的背叛以及不知所措,让阿黛尔那张单纯无辜的脸也增添了几分与之不符的成熟。一部基于"阿黛尔的脸"构筑起来的电影,是关于爱情欲望最本初模样的尝试和探讨,让我再一次确定了,爱无关性别,只关个人。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 “我对你会一直温柔,永远。”
《春风沉醉的夜晚》中国大陆/娄烨(2009) 娄公子的电影自始至终带着一种独特的气质,《苏州河》《xxx》《春晚》《浮城谜事》《风雨云》都一以贯之的气质。《春晚》抓住了角色情感深处细腻而温润的气息。宿迁之旅的“三人行”状态亦是王平割腕之前所憧憬的,但仅仅停留于短暂的和谐和沉默下。对焦时代下的人物,时代同人物的共罪一直是公子的电影命题。一如今年迟迟才上映的《风雨云》,时代转动的齿轮愈加震耳欲聋时,我们唯一能够确定的是,时代下的每个个体依然鲜活、复杂。 他们爱的是什么?他们希望拥有的又是什么?我想在电影里的人们,很多时刻都会出现这样的空白。“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
特别提及:
《女人的阴影》法国/菲利普·加瑞尔(2015) 法国导演总是孜孜不倦地用各种姿态讨论着两性间那变幻莫测又细腻独特的情感生活,这是法国人对爱情的某种思辨吧。加瑞尔就是用近乎简单纯粹的纪录手法去探究夫妻双双出轨之后不同的精神困境与行为决策。去繁从简的镜头,更近一步地伸进男女情感上所扮演的每个不同角色,一年之后的复合又显得讽刺可爱。但无论如何,法国人总有一种不变的爱情特质:充满着无法解释的浪漫。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中国大陆/娄烨(2018) 今年大量命运多舛的上映电影,娄导一人占了两部。除了依然无法看到的《兰心大剧院》,就是跌跌撞撞的《风雨云》了。关于成片,只谈论现在上映的版本,叙事结构和逻辑本身的部分缺失是否与删减剪辑有关,还是需要时间来回答。但公子在视听调度上一定程度消解了这种故事的不足。说它破碎也好,开头的冼村沦为匆匆掠影也罢,它依然是今年中国大陆极其重要的电影。 熟悉公子电影的人应该可以看得出,纹身一直都是公子电影的密码和图腾,掩盖深处的创伤和秘密。当伤疤和秘密被揭开,当末尾广角镜头推向浓雾笼罩下的这座城市,人与时代共罪的这一切真的容易被时间抛弃,被记忆遗忘吗?
《切腹》日本/小林正树(1962) 今年影展观影氛围最好的一部,小林正树半个世纪前的剑戟片。武满彻顶尖的配乐恰到好处地打在画面上,小林正树极强的空间构图能力,两者的融合尽显日本古典美学的独特韵味。 “最后的武士”津云,当他把井伊家三个武士的发结扔在地上,并把井伊家搞得一片狼藉,最后被火枪结束生命时,一定意义上象征着武士时代的结束。小林正树在讽刺声中又充斥着声声悲悯,结合成片时(60年代初期)的日本,他又在暗示些什么呢?
着笔至此,差不多写完了。选择电影的标准没有办法量化,无非是喜不喜爱。但我一直希望看到的那类电影,是散发着特有的气质,又不断萌生出新鲜事物的影像。于我而言,电影绝非商品。它可能是一面镜子,可能是一座岛屿,也可能是一种无固定形态的流体。它承载着想象力,多变而丰富。 影像的力量就在于,它让我通过感官直接感知到,没有一棵树,没有一朵云,是不美丽的。


"Amor vincit omnia."
F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