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缺失
这些话的起源是我的工作伙伴们今天在群里发了她们最近的一些感悟,挺触动我的。我感觉到她们在生长,甚至是“重生”。生命真的每时每刻都有伟大的转机伟大的可能。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状态。
爱的缺失,我觉得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堵点。 所谓“爱”的缺失是指,我一直在我这里,而没有把目光真切地投向他人。而“我一直在我这里”又不是真正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萌发是觉察到生命本身,需要在关系中、与他人的互动中生发。在这种交互中感受生命本身,感受造物主的旨意,而后返回来,真正“自我”才能经由此润泽而生。 那是什么契机让我冒出了这种反思意识?是我发现我对孩子的感觉并不真切,甚至不自觉地有点抗拒,有点厌恶,而相反,我从淑玲和珊珊身上看到了这份天然融合,一份真,一份爱。是我发现我其实没有真正的聆听能力,并没有真的在关心眼前的人说出的话。当然,我对自己有苛求了,为什么会有苛求?——正是因为曾经有过一份真切的爱的感觉流淌在心里,才会产生落差,才会不自觉地挑剔自己。是怎样的一些时刻呢?—— 去年冬天的教师培训,某一个晚上邓老师在讲他的生命故事片断,有一刻我突然强烈地意识到在我面前说话的邓老师不仅仅是“邓老师”,而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我仿佛穿越了当下而遍历了他的过去,我真真切切地以无形的手触摸到他滚烫的流动的血液。那种感觉很突然,很深刻,一下子撞击到我的深处。还有一次,是主动和何老师聊起“文化”是什么,他说着说着,眼眶红了,,,,,,他让我密切注意,是否真的看见了眼前的一个一个人,感受他们真实的生命存在。自那以后的一两天里,我看每一个人,都进入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状态——似乎经过了他的提醒,只要我有意识地调用这种感觉,它就会在。是的,这种感觉只维持了那么“一两天”,我还需要这种“意识”,这种自我提醒,但生活中的大部分时候,这种意识还是松弛的,失落的。 懈怠不得,一直到我无所谓“懈怠”——一直到它已成本能,成为本色的一部分。幸好,正如我从前的文字所言,只要我想,它就会再次向我挥手。 我又想到了“凝望”,这种状态的实质是否也是一种“凝望”? 前两个月,晨起散步,我在思考自己的堵点所在,即便“思维”能力是我在实际的生活和教学中所面临的挑战,但我觉得问题的源点还是在“感知”;前五六个月,我写下我真正的关口在于“生命意识”。写这些是为了说明——其实我一直以来都隐隐知道,我的堵点就是这份“感”,对生命的真正的意识。因此2020年,我给自己的关键词是,“凝望”。 在我上述的真切感触中,我一再地用一个词,“真切”。我渴望真切,我只能捕捉这些真切的瞬间,一次又一次地把自己抛出去,一次又一次地把它唤回来。我想,这种感觉,和今天玉婷文字间涌出的真,文金的文字间涌出的真,并没有不同。“我们是在一起的”,这是今天最真的“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