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001:内部谈判
基于田野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官僚系统内部上下级之间的“谈判”(或讨价还价),按照上级发动常规机制或动员机制谈判 - > 基层采取以信号博弈为基础的正式谈判,或以社会关系为基础的非正式谈判(轮流出价),或“准退出”(消极应对) -> 基层执行博弈,的顺序和策略进行。

A.当上级采取常规机制发布决策,基层首先会采取以信号博弈为基础的正式谈判以应对,即通过正式公文,以摆事实(传递私有信息,即)、讲道理的方式,争取上级调整决策内容,以减轻基层的压力。这种方式的内部谈判的特点在于,其一,正式、公开,以正式公文的方式进行;其二,基于私有信息和合理性,即基层通过提供上级“不太了解”的“基层实际情况”,阐述有关事实和工作合理性;其三,这种谈判通常只能进行一轮。
B.当基层无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赢得谈判优势的情况下,通常会诉诸非正式谈判。即,借助同乡同学同僚等人际关系,在休闲娱乐的场景下,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争取谈判优势。这种方式的谈判特点在于,其一,非正式,远离官僚话语体系,远离正式制度,依托社会关系和非正式制度;其二,不需要提供较强的合理性;其三,通常情况下需要进行多轮谈判,即轮流出价,最终形成共识。
C.当非正式谈判依然实效,基层只能采取“准退出”的方式执行谈判结果。由于官僚体系的特殊环境,上下级不存在完全退出谈判的情况,所谓地“准退出”,指的是基层消极应对谈判结,消极执行上级决策。
D.当上级采取动员机制发布决策,此时,上级投放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注意力在这件事情上,且具有很强的压迫性。此时基层通过正式谈判或者非正式谈判赢得优势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通常情况下,基层会直接采取“准退出”的方式执行上级决策。
(问题来了:为什么就不能好好执行上级决策呢?)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