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儿子
最近在读一本叫《当我遇见一个人》的书,读完之后我不在焦虑,他没当我看到育儿师们告诉我婴儿到了一定阶段就该如何如何,我对比之下如果有那一部分我做的不够满意,那么我就难度罪恶感,不觉得就焦虑起来,虽然我对我儿子一直希望他不要被太多条条框框限制,但是我也不希望他在该享有的说不清楚的那些是否官方的说法的一些所谓教育而遗漏什么,或许这就是读书人的一种文化病吧。我无法用语言具体描述他,这正是数不清楚所以有了很多莫名的焦虑。有焦虑但我没有被驯服我遵从了自己的内心,我希望我的孩子是自由体,虽然我赋予了他生命,也许是我本身小时候因为父亲常年在外工作,母亲一个人把我和哥哥带大,很是辛苦,为了不给母亲增添麻烦,母亲说什么我都听,慢慢的我成了别人眼中的乖乖女,可是成年以后自己认知的不断增加,我开始挖掘内心深处那个属于自己的东西,发现认知的另一面,母亲还是那个勤劳的母亲,乖乖女却认识到内心还渴望拥有一个强大的自己,所以生活中虽然有拌嘴但是依旧是我心中最伟大的母亲。意识到自己内心渴望的,所以我并不想我的儿子乖的不得了,我希望他活泼开朗,阳光自信,所以我在育儿上首先考虑到的是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自由感,所以我并不是对一些事情上过多的去限制他,我也相信时机成熟,渠道水成的自然规律。不想强扭限制或为达到某种成果,拔苗助长,我不喜欢那样。说了那么多其实还是觉得书中作者的观点正是我要表达的,或者我和作者不谋而合,然人家是大作家,而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母亲,能碰撞出这样的的火花或者有人说只不过给自己的找一个合适的借口或理由等等吧,虽我儿也不是最优秀的或者说算不上优秀,而且周围的人很是不明白我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不好,我只想不给他太多创伤,虽然有些事已经不可避免的发生了,但是我还是希望把创伤降到最低,给他足够的安全感,我觉得这是作为一个婴幼儿最需要的。再也许有人又要说这不是溺爱吗?对一个婴幼儿我觉得溺爱一点也未尝不可,专家不也说了吗,立规矩3岁才开始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