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变得坚强的?
查看话题 >德国大女人,女大人?
首发公众号: 像孩子一样思考
周中,儿子幼儿园放假一天;我带两个娃在家附近的动物园晃,到下班时间,先生开车来接我们娘儿仨。天微微飘着小雨,我穿着冲锋衣,牛仔裤,户外靴,背着一个大的双肩包,左胯坐着耍赖不想走路的妹妹,右手牵着一脸疲惫的哥哥;淋湿的刘海服帖的趴在额头上。先生从车上下来,毫无眼色,没有立即把我身上的重负-胖妹接过去,站在那里先从上到下打量了我两秒钟,惊叹道:
“哇,老婆,你终于从一个上海女人变成一个德国女人了。”
先生的眼神充满了自豪;我的内心在哀嚎:我自知离风情万种的上海女人还差N条街,但是我也不想变成德国女人。
这话还要从头说起。德国女人在我眼里如同wonder woman一样;简直就是个完全不一样的存在(物种)。
1
不太女人的德国女人
认识先生以后,我对德国女人刻板印象是------
不像女人。
此粗浅看法来源与一件小事:
在上海搬家时,我哼哧着把全部的鞋整理出来:四个季节的鞋外加一双雨鞋和一双舞鞋,一共19双;我寻思:
“本人应该是全上海最会过日子的媳妇了吧。”
正想着要跟先生“求称赞”,旁边先生惊呼:
“哇,你的鞋好多啊~”
我以为自己听错了,瞪大眼睛看着他:
“你没搞错吧,19双还多?你上街随便抓个女人去数数她鞋柜里的鞋,我的数量可能是人家的零头都不到。”
他正想反驳,我继续列举实证:
“我合租过的每个室友鞋的数量跟我的都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比如桂林的晚霞,之前的Kris, 还有Anna。”
见我实名举证,先生奋起反驳,忽然欲言又止;幽幽的说:
“我 ex(前任)只有六、七双鞋。”
我盯着他那张胡子拉碴,居然有些害羞的脸,竟无语凝噎;知道他前任是德国人,最后一个问题扔过去:
“请问你前任是女人吗?”
此后跟先生在上海参加德国人的聚会,德国女人给我的感觉也大多五官硬朗,穿着朴素,总觉得是一个男人的灵魂困在女人的躯壳里。偶尔看见个优雅美丽的德国女人,我都会低声跟先生确认:
“她真的是德国人吗?咋这么漂亮?!”
我明白不该对一整个人群如此简单浅薄的评判,然而这并不阻碍此“梗”已经成为只有我和先生才懂的笑话。
去年夏天搬来德国后,天气渐冷,我费老大劲从上海搬来的各类飘逸的风衣,长裙,针织衫等凹造型的衣物基本没地儿发挥,天天带着孩子奔波在各个户外儿童游乐场。若穿个高跟鞋加真丝衣服,真不知道是它们伺候我,还是我伺候它们?满眼看去,都是各式各样的T恤,冲锋衣,牛仔裤,冬天再加个毛线帽。偶尔看到个婀娜多姿,穿个高跟鞋的的十有八九就是东欧的妹子。因此当先生说我成为德国女人的时候,我哀叹自己终于加入到“不像女人”的人群中,即使他是称赞我像德国女人一样状如牛,哦, 不对,独立坚强。

2
独立坚强的德国女人需要男人吗?
以欧洲女性特点来说,大家会觉得法国女人优雅、意大利女人热情、西班牙女人奔放、德国女人粗犷;身材高大、个性独立等用来形容男性的词语也成了德国女人的标签,在外人看来属于“女汉子”的她们真的一个顶俩儿!
在上海认识的一个德国妈妈,家有三宝和一辆电瓶车。经常见她电瓶车后面坐着老大,前面站老二,胸前还挂个不到一岁的宝宝,那个画面让人不忍直视;一般的中国家庭也不敢这么大胆儿的上路啊。一次大家去公园野餐,我不忍看她前面挂一个孩子,两个大的在旁边跑,手里还提着个大包;示意先生过去帮忙拿包,谁知她貌似被冒犯的样子说:
“我自己可以,谢谢!”
上周快递送来网上新买的一个小橱柜,我家住二楼,快递按了门铃后,我飞奔下楼,指出隐藏在楼道后面的电梯。快递员是个大妹子,她用推车把三个扁平,比人高出一个头的包装箱推到电梯口,利落的把箱子依次搬进电梯;我客气了一下,跟她手脚比划:
“就这样吧,后面我自己搞定。”
签完字,快递员离开了。电梯到了二楼,电梯口到我家门口的距离只有两米,我却用了近五分钟时间,把三个箱子分别用一个角着地,另一个角挪一点,用尽吃奶的气力,以厘米的距离把箱子一个个挪进家。关门的那一刻,我扶着酸胀的老腰,抬起麻木的胳膊擦擦汗,真想给之前的快递大妹子拜个码头,她是练过举重吗?
我再一次感叹:德国女人好像真不需要男人。
跟朋友探讨德国女人如此独立坚强的原因,可能德国女人从二战开始,就面临男人不在,她们不得不自食其力;女人的活儿要干,男人的活也要包揽;到了现代,德国经济发达,女人受教育程度跟男人不相上下,社会福利体系也支持单亲妈妈养孩子;因此无论单亲还是非单亲家庭,很多德国女人都是既工作也带孩子,女人们都历练的更自立坚强!
来德国快半年,我已经对在德国街头,男人胸前挂着婴儿, 女人背着背包和手提箱的场景见怪不怪。德国女人这个“物种”让我充满敬意,然而扛箱子这样的事情,我还是会留给先生去做滴。

The End
您还可能喜欢阅读:
© 本文版权归 Alice 漫游太空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