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第30、31奏鸣曲,傅聪
贝多芬第30、31奏鸣曲,傅聪。西敏寺的片子应该是50年代傅聪刚到英国不久的演录,算是肖邦才俊应对贝多芬的初试啼声吧,结构氛围均无问题,但是就是欠缺深厚的积淀,琴音都是轻灵透辟的,他这个年纪弹到这个份上已是极大的成就——但还是属于竭力地“演”奏而非化为自己的话语从容道出的那一类。
今晚看傅聪,首曲海顿略显粗拙,二曲莫扎特有些硬朗,三曲贝多芬渐入佳境,Op126中6首情态各异,简约与繁难,游刃有余,意象纷呈,令人叹为观止。这真是贝多芬纯音乐之极品。下半场舒伯特前抑后扬,抒情如歌,轻淡收尾后,掌声响起。返场三曲,如水的肖邦,两手翻飞,摇头晃脑,通脱潇洒。向大师致敬!
傅聪大师的贝多芬no30 op109比我喜欢的Gilels版本要沉稳,对比更明显[威武]大师后撤左脚蹬地使力,几处重音我甚至觉得自己脚下的地板都跟着震动[思考]弹到激动处弯腰低头自己跟着哼唱的样子让我想到了古尔德[酷]返场两首第一首再求曲名疑似斯卡拉蒂[疑问]
中山音乐堂傅聪独奏音乐会。《傅雷家书》是高中时对我影响最大的书之一,很惊讶近80岁高龄的傅聪还会走一次巡回。演奏了斯卡拉蒂、德彪西、贝多芬和舒伯特,返场两次,弹了肖邦。曲终时老先生总是默然而缓慢地从琴键上移开双手,起身鞠躬,弓着背静静离开。以后应该很难再听到他的现场了吧,唉。 贝多芬的2大调奏鸣曲(109),舒伯特G大调奏鸣曲(894),以及斯卡拉蒂的六首奏鸣曲。
傅聰上半場六首斯卡拉蒂,貝多芬田園鋼奏。節目單說他近年鑽研斯卡拉蒂,賦予其新意。我看這新意就是一種靈動,總之不太像斯卡拉蒂。田園要好一點,可也少了大革命之後野外的清新之氣,倒好似走入了中國的山水画。琴用的是雅馬哈,感覺沒上次保羅斯柯達的好。斯柯達彈巴赫不行,一到莫扎特就回來了。
#傅聪钢琴独奏音乐会#舒伯特G大调奏鸣曲比贝多芬第30号奏鸣曲好很多。 傅聪钢琴会听下来,感觉德彪西,贝多芬,斯卡拉蒂的作品感情变化太快,捕捉不到,唯有舒伯特如行云流水。
傅聪曾说,斯卡拉蒂的音乐是最健康的,贝多芬的音乐里有股“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肖邦则像透了李后主,充满悲情。舒伯特的音乐里有着陶渊明的气质,德彪西的印象派和中国的山水画异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