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途考研 | 考研后“空窗期”不知道怎么过,学长在线为你讲解
考研结束后不知道做些什么,这是大家都存在的迷茫,欣欣来为你们整理了研究生的学长发的经验,来为你们表达一下他的观点。

一、是否对答案估成绩
这个我觉得看个人,如果你觉得自己估出的成绩不论好、差,心理都能应对,那就估吧,如果觉得自己心理承受能力不怎么样,其实也可以暂时不估。

但是不论你是否对答案估成绩,我都建议,当做具备复试资格去对待,因为就算你对了答案估了成绩,感觉考得好那不必说,就算估出来感觉考得不好,也别因此放弃希望,因为那毕竟不是最终成绩,做人呢还是得有点侥幸心理,可以参考下我的经历。
当时考研初试结束,我没对答案没估成绩,心里犯怵感觉考得不是很好,于是考完休息了一天,第三天就跑去报社实习了。因为对初试成绩抱有当时感觉不切实际的希望,于是一边实习,一边了解复试流程、搜索复试资料,具体建议如下。
二、如何准备复试
这个的前提是:不论是否估成绩,大家都当做有复试机会去准备,在考研初试成绩出来之前。
1.了解你报考的目标学校、学院、专业复试的往年具体流程(环节、内容、方式)。
2.查找目标院校、目标专业官方公布的往年复试大纲(有些学校专业有,有些没有,具体看你报考的学校)。
3.想方设法去认识一些你目标院校目标专业考上的学长学姐(必须是参加过往年复试的,保研的不算),自己本科学校没有,就想各种办法去认识求帮忙,互联网这么强大,这点不难。

4.针对上述提到的复试具体的流程、环节,大纲,内容,做相关准备。
三、是否有必要联系导师
这要分不同阶段:
1.初试成绩出来之前,没必要联系导师。
2.初试成绩出来之后,觉得成绩还不错,有比较大的复试可能。可以考虑【是否】联系导师。
3.国家线、院校线公布后,确定具备复试资格。可以考虑【是否】联系导师。
所以,不论是初试成绩公布,还是院校线公布,关于【是否】有必要找导师,毕竟去联系不认识的导师,就需要考虑:你能通过自己的这一波联系导师的操作,让他对你的印象是加分的,而不是导致减分。

四、毕业前的校园生活
这一块,因为我当时考完一边实习、一边查询准备复试的资料,所以「初试成绩出来之前」的毕业校园生活,只有忙碌二字。
等到初试成绩、院校线出来,具备复试资格,虽然不实习了,但也还是在为复试全力复习,无暇感受毕业校园生活。
等到3月底复试结束,复试结果出来,确定录取。然后基本上就没啥事了,写论文+在学校为本班毕业事宜做点事,也正是这段时间,让我深切感受到毕业季的伤感惆怅。
总结下来做了几件事
1.闲暇时间多了,抓住最后大学时光,拼命阅读了一些此前没时间看的书。
2.遇到此前有过交集,还能说得上话的老师、同学、朋友,好好的聊了聊天,互相告别。
3.想一想毕业前想做还没做的事,尽量去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