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寻古 01:晋祠,山西博物院
.
只两个小时,就从上海到了太原。下了飞机,看到一个自带暖色滤镜的城市。冬天的山西已经没有绿色的植物,放眼望去不是光秃秃的树枝,就是覆着薄薄黄土的深绿松树。 驱车前往晋祠,这是我非常期待的一个景点。导航去了距离博物馆最近的一个入口,但因为施工未开放,最后绕了大半个晋祠公园,多走了好多路。

但就算是近年修缮的市民公园,古朴的景色也十分令人惊喜了。在我们来到太原的前两天,这儿已经下了雪,公园的湖面都结冰了。不过星期六公园里都没什么人,不知是因为天冷还是晋祠公园位置偏远。

先来到水镜台,是一处明清时期的古戏台。它可以说是一个神奇的建筑,集合了殿、台、楼、阁四种风格。从图上可见的东面看,它是重檐歇山顶(楼),而西面则是单檐卷棚顶(阁)。不过在公园里还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居然不觉得水镜台造型上的奇特,光顾着看精美的雕刻和彩画了。同时呢,还要拒绝几个纠缠着的导游。不过也有可能不让使用者发现它的奇异,让建筑在功能上更吸引观者才是建造者的目的。因为在远观水镜台的情况下,才会注意到它殿台楼阁变幻杂糅的样子。我因为在现场没有意识到到四合一的殿台楼阁而自我安慰,反而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又收获了一个惊喜。查文字资料依旧不得其解的情况下,找到下面这张图片突然豁然开朗。不过旅游就是这样,看到多少记得多少都是随缘吧。

除此之外,水镜台上的雕塑壁画等都十分精美。如果把它的两个窗户看作眼睛,把中间一开间的门看作嘴,它也算是古建中“面相可爱”的一座了。

接着穿过“对越”牌坊,来到无柱的献殿。牌坊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对越”二字取自于《诗经》“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 其中“对”是指报答,“越”意在宣扬。诗经中这一句的“在天”指的是周文王的在天之灵。对越坊的斗拱超级震撼,虽然尺寸较小且多为装饰作用,但成功地用数量之多来取得压倒性的气势。

圣母殿,一个可以算是很梦幻的建筑。它门前的八个盘龙立柱既霸气又不乏精致。圣母殿供奉的是唐叔虞的母亲邑姜。早前晋祠是供奉唐叔虞,因为他在晋水之地改国号为晋,晋祠才由此得名。只是不知为何后来晋祠的主殿圣母殿供奉了他的母后。因为不对塑像拍照,因此现在我只记得圣母像非常端庄慈祥。 不过邑姜的确是一个伟大的王后。她是周武王的王后,姜子牙的女儿,也周成王和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的母亲。她在军事上也很有建树,甚至还随子伐楚。


宋代木构圣母殿最吸引我的当然是八根盘龙木柱。《营造法式》中记载的缠龙柱,如今宋代实例仅存晋祠圣母殿这一例。这八条盘龙神态各异,但都样貌锋利霸气,栩栩如生。因为它们张牙舞爪的存在,使殿内的空间更加神秘。 回家查资料才发现,圣母殿帅气的飞檐也归功于这些盘龙外柱。由于从中间向两边每根柱子各多出两厘米,圣母殿才有了翘起的飞檐。


从圣母殿东侧的槐树边望去,大殿仿佛处在仙境,感觉外界近千年的时光在这里都是静止的。在回廊也有这样的感觉,尤其是无风的冬日上午,只有阳光和零星游客的低语,真是美妙的体验。

然而时间不是静止的。看圣母殿两侧的一棵千年柏树,已经倾斜至大殿的屋檐,已经装上了支架,照片里碍眼的栏杆就是为了保护柏树。从周代便种下的柏树,经历了三千年变化,如今和地面呈45度角。 究竟是怎样的风云历史,让它决定朝大殿的方向延申,延申,甚至要卧倒呢。晋祠原有“龙柏” “凤柏”千年柏树各一棵,但大殿西侧的一棵不幸在清道光年间被乡民砍伐了。仔细看的话,能发现大殿旁边还有一棵笔直的千年翠柏。在人类保护介入之前,正是它分开的树枝架住了倾斜的周柏。又是什么样的风云,让它坚定地向上伸展呢,当旁边的大树如山倒般地靠近,是什么让它继续向上笔直伸展呢。



圣母殿的正前方还有一建筑意义上重要的“飞梁鱼沼”。古时以圆形为池,方形为沼。因此鱼沼便是正方形,上方的飞梁,也就是石桥,是中国古桥中唯一的一座十字型桥。
望向鱼沼,温润的泉水里水草丰美,鱼儿快乐地游着。这是想起来时晋祠公园的其他水域已经完全冻住,还见到了孩子在冰面上玩耍,而殿前的鱼沼和旁边的水池里还是郁郁葱葱,潺潺流水。鱼沼里的水是晋水的第二源流,这也是我这一行见到的最清澈的水。


到亭子边有一小小通道,可以到泉水边。在这里见到了许多灵动的水草附于浅浅的水面之下,在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里让我感到非常幸福。转身回到小小的石洞,泉水流动的倒影映在石砖上晃动,大殿里静止的时间好像在这里轻轻起舞,在盘龙看不到的角落里悄悄地变得活泼起来。



下午前往山西博物院补习知识/扫盲。工作日下午游客非常少,相比几天后去到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真是天壤之别,但我们正好乐得清静自在。山西博物院的造型是鼎,这点倒是和上海博物馆特别相配。像形可以说是现代建筑的母题之一,几分像,以及神似和形似的区别总是所有使用者,观者津津乐道的批判。

不知为何山西博物院和上博因为其文化功能上的原因,像形的造型显得直白又意料之中。尤其上博“天圆地方”的造型,可以说是小时候除了天坛之外,我理解这个词语的第二实例。因此见到这样的山西博物院,立刻有了“果然是博物馆啊”这样的想法。 顶层的建筑展厅包括了山西省重要建筑文物的模型和图片,像是接下来要去的佛光寺,应县木塔,悬空寺,以及晋祠等等。在这里也介绍斗拱,鸱吻,琉璃瓦,在这里查漏补缺,或是有了基本的概念,接下来的旅行就能观察到更多内容。

印象最深的是这个巨大的龙头鱼尾鸱吻,当时只觉得震撼,而在接下来的几天在各种寺庙中才看到了屋脊上的实例,有了对于比例上的更深的体会。 在山西博物院还看了北朝壁画展,是十二月底才开的新展览。有幸看到了珍贵的门楼图,升天图和狩猎图。其中门楼图和升天图是曾经亚洲建筑史课上提到过的,狩猎图则让我想起大英博物馆的亚述浮雕猎狮图。相似之处是都有猛兽(狮子或老虎)要马的屁屁,还有勇士反身引弓。不同之处一个是年代不同(亚述时期大约是中国的西周),还有就是亚述浮雕上描绘国王猎狮,大多是在马拉战车之上。北朝狩猎图让我不禁想到了这些,虽然两者相差甚远。




--END-- 下一篇:山西五台县:佛光寺,南禅寺,延庆寺,广济寺
-
樱田妮妮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0-06 01:55:55
-
收敛水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0-03 18:33:08
-
gaogaoga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0-02 16:41:27
-
小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7-16 13:17:48
-
Tom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6-29 11:28:36
-
你的火锅底料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6-10 18:10:14
-
遥雪暗香苦寒来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30 10:35:10
-
李四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4-29 13:02:19
-
以琳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4-29 07:40:34
-
Edward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3-30 00:44:30
-
Greenfishlove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2-16 21:05:55
-
安宜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2-16 09:12:41
-
婵晓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2-16 05: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