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浪漫》,有些不羁值得一生艳羡

最近,趁着假期又刷了一遍《血色浪漫》。第一次看这部剧,还是整整15年前,满满的回忆杀啊。
那是刚上大学时,第一次接触电脑,第一次跟着舍友追剧,当年印象最深的就是《血色浪漫》和美剧《越狱》。那时只是单纯的觉得那个年代的孩子很酷,钟跃民(刘烨饰)很洒脱。当时还跟宿舍的小伙伴们学会了一个眉角挑手的动作,就是北京四九城的顽主们一起相遇时的那个特别的招呼动作。
只所以时隔15年又翻出了这部剧,是觉得最近的心境很有必要参考一下钟跃民。
或许是那个年代本身的缘故,但凡被打上了老三届名号的人,似乎都有一种天然的自带光环感。其实这只是另一种“幸存者谬误”罢了,因为那些描写上山下乡或者老三届的文学作品(包括影视作品),大多都是那个年代的亲历者。然而,正是这些年代的亲历者们,现在以一种接近成功人士的状态出现在人们面前。于是给人一种错觉,似乎那些老三届们都很牛X。其实不然,有很泯然众人的人生被一点点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中了。比如像剧中的李奎勇、曹阳等为代表的一众人等。

刘烨对钟跃民这个角色的诠释,我觉得还是入木三分的。那个年代的人,多少都带有一些理想主义,毕竟是在毛主席的思想照耀下成长的一代人。所谓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
第一次看《血色浪漫》,特别羡慕周晓白(孙俪饰)的真性情,当时不理解钟跃民为什么死活要离开周晓白。这次重温时,几个细节似乎表明了很多东西。
第一个细节,是周晓白亲口告诉钟跃民她要跟张海洋(连奕名饰)结婚时,当周晓白离开、服务员前去询问钟跃民想要点什么饮品时,钟跃民愤怒的大喊“为什么告诉我”。第二个细节是大家给周晓白和张海洋庆祝结婚聚餐时,钟跃民和张海洋同时喝醉了,可是当所有人都离开时,两个人都瞬间恢复到了酒醒时的理智状态。
这两个细节,道出了钟跃民性格中倔强与脆弱。倔强,是因为超乎常人的理智;脆弱,是因为超乎常人的忍耐。这些所谓的顽主们,聚在一起的北京式贫嘴,看似欢乐,其实只不过是苦中作乐的自我慰藉。
最后反倒是被高玥(林好饰)这个角色给感染了。敢爱,但又不唐突;执着,但又不纠缠。

我想,所谓最好的爱情状态,不是周晓白的一往情深,也不是秦岭(王力可饰)的过分理性与衡量,更不是罗芸(潘艺心饰)的贪恋与心机,而是高玥的于无声处恰似小桥流水般的不疾不徐。
或许是钟跃民太过主角光环,但是你不得不承认,这世界上就是有一种人,注定异于常人,用落拓不羁的光明磊落,对抗着世界的诸般艰难与不公。无论是袁军(刘亭作饰)还是郑桐(马元饰),都清晰的知道钟跃民这种人身上天然的领袖气质与独立精神。
钟跃民的人生,是大多数人向往的人生,但却又是那种典型的可望而不可及。很多时候,我们的羡慕,无非都是源于一种不可得。
有时候,人们走过的是脚步,走不过的心门。
也有时候,人们忘却的是记忆,忘不却的是痕迹。
更有时候,人们努力地是想要抵达,懒怠的只是迷失。
有些不可得,是从开始就明了的,比如钟跃民与周晓白。
有些不可得,是在经历过之后才幡然醒悟的,比如钟跃民与秦岭。
有些不可得,是明知可能无法抵达却只是想要伴随,比如高玥与钟跃民。

无论这些可得与不得最后是否都会留在身边,至少那些追求的过程足够精彩就好。只可惜,很多人都未能免俗,觉得只有结果圆满才是最好的回馈。于是在不知疲倦地追随这些留给大众的结果时,却总是忽略了过程中的艰辛与甜蜜。
郑桐有一次送钟跃民回部队时,化用了《史记》中的一句话赠送给钟跃民,“胜,不妄喜;败,不遑馁;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这同时让我想起了另一句话,“过往不恋,未来不迎,当下不惑。”
胜,不妄喜;败,不遑馁;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
过往不恋,未来不迎,当下不惑。
最后,把这两句话送给重温旧剧的自己。
PS.传说中的《血色浪漫》第二部、第三部不置评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