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彤读录#2020-1-8《剑桥中国秦汉史》·第五章:汉代的灭亡。
今天阅读第五章的第4、5小节:东方的联盟、对汉朝灭亡的剖析。 整个第五章是莱顿大学汉学院的教授B.J.曼斯维尔特撰写。 这两小节更多的是探讨历史理论问题,只有零星八卦故事🤣 灵帝驾崩(189),董卓当时奉大将军何进和当时何进一派的袁绍征召,进洛阳清缴十常侍。 结果何进因为何皇后不愿意清缴宦官,目标意志不坚定,中途又下令给董卓取消清缴。 何进犯了最大的政治错误,就是没有坚定的意志力和目标,他想清缴宦官的战术被宦官集团知道后,直接用小伎俩将大将军何进斩杀在宫内,而董卓看到都城如此混乱,怎可再听令于任何人呢? 所有的人都在为自己未来的权益考虑,整个局势混乱不堪,这就是灵帝去世第一年的现实状况。 董卓只带了几千兵卒就控制了洛阳和整个帝国朝臣,并因为各种不得而知的原因,废刘辩立刘协,并先后将何皇后及刘辩斩杀。 同年逃出洛阳的几个人:袁绍、袁述和曹操,已经附和他们的有一定家财的将兵和王朝现任及卸任的官员,组成了一个松散反董卓联盟。 现在也搞不懂为什么董卓那么费劲的废了刘辩,给自己立了一个这么大的靶子,乃至两千年后的乱臣贼子名头不堕。 这个动作真的很莫名奇妙,刘辩当时年纪也不大,才12岁,就算其母何皇后在世又如何呢?何皇后整个家族都覆灭了,完全不可能对抗董卓!嗯~真是想不通。 从189年到196年曹操归迎汉献帝的这中间,皇帝过的真惨,被权势各方抢来抢去,最后大家发现,抢到手的是个烫手山芋,杀不敢杀,用不会用。 最搞笑的是汉献帝曾经一度被农民军抓住,这群农民军将其他朝臣都斩杀了,就是不敢动汉献帝,还恨不得他自己赶紧跑掉~ 当时声望最高的是袁绍,献帝也第一个主动要去巡幸袁绍,可是袁绍觉得这事对他弊大于利,不应;唯有曹操觉得利大于弊,遂将献帝留在许都。 后期我们说曹操走了一步好棋,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当时,有八大势力,皇帝不是一开始就去找的曹操,但只有曹操有如此战略眼光呀! 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后,三国鼎立的格局成型。220年12月,献帝禅让于曹丕,汉终! 汉朝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为过。因为前后汉400年的长久统治,将中国大一统主流思想深刻的镌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我们自称“汉人”,写的“汉字”,研究中国文化的是“汉学者”…… 因为有汉一朝,所以,全中国统一在一个领袖之下,这就是中国人所坚持不懈的理想。 无论在公元5世纪还是近代20世纪还是现代21世纪,这个理想在中国人心中是不会变的。 不论什么时候,中国如果处于分裂之下,这都被认为是暂时的局势。 不论是汉以前的战国时期,还是汉以后的中世纪时期,和平岁月虽然没有延续几年,但所有战争最终目标都只有一个,将中国重新统一到一个领袖之下来。 如果香港学生认真学习一下历史,就会知道,你可以提各种政策诉求,但所有的意见和建议必须要在一个中国的框架内去谈,如果不是,那你肯定会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