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基础 | 全画幅与非全画幅的区别
个人认为,如果想真的学好一样东西,就必须把基础打得足够扎实。唯有如此,方能筑起高楼万丈。 不过,我倒没想过什么是“想真的做一件事”。
用力的姿态、寄予厚望的殷切,往往都附有几分上价值的味道,夹杂着几丝对现状的不满与焦虑,我不喜欢。
做事还是应该快乐放松一些,今天想学就学一点,想写就写几句。
明天想干嘛,我明天才知道。
所以,今天还是更新摄影基础吧,介绍一下什么是“全画幅”和“非全画幅”。 买相机时,我们经常会听到“全画幅”和“APS-C画幅”,“残幅”、“非全画幅”这些专业名词,接下来就理一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全画幅”与“非全画幅”
“画幅”通俗点来讲就是相机的感光元件面积的大小,也就是下面的这个物件:

它装在相机中的这里:

全画幅与“非全画幅”在谈论的都是画幅的大小,也就是相机感光元件的大小。衡量的标准是传统的135胶卷的大小。

传统135胶卷的大小是36mm*24mm,如果相机的画幅跟传统135胶卷的大小相同,则称为全画幅。若相机的画幅大于或者小于传统135胶卷的大小,则称为“非全画幅”。

由于“全画幅”一词出于相机生产商,或有商业策略考虑,使这个让人误会的名称一直保留。实际上,“中画幅”、“大画幅”都比“全画幅”大!
比全画幅大的画幅平时我们很少接触到,所以在这里主要讨论的是“半画幅”和“全画幅”的区别。
二、“全画幅”与“APS-C画幅”
市面上很多入门级相机,基本上都是“半画幅”,即“APS-C画幅”。

如上图所示,它的感光元件的大小明显比“全画幅”的小。“全画幅”感光元件的大小约为“APS-C画幅”的1.6倍,“APS-C画幅”也并非“全画幅”一半大小。
因此,从根本上讲,“全画幅”与“APS-C画幅”的差别在于“全画幅”的感光元件比“APS-C”的大。
那么感光元件的大小对成像的影响有哪些呢?
1、照片视角的差别
最直观的影响是照片视角和容纳内容。下面这张图片可以直观地看出,当我们站在同一位置用不同画幅的相机拍照时,全画幅拍出来的画面比APS-C画幅拍的要大。冲洗出来的照片也体现出了视角的差别。


原理很简单,但相机位置不变,焦距相同时,画幅更大记录的拍摄物体范围会更大(灵魂画手)

2、解析度的差别
APS-C幅和全画幅如果像素相同,因为非全画幅感光元件面积小,导致密度过高, 所以使用小光圈时有衍射,成像质量会直线下降,而且过高的密度使得镜头成为瓶颈,所以并不能提供更为精细的画质。因此,非全画幅表现的图像模糊、反差低、高感光度成像噪点多。(具体区别可以到相关论坛比较全画幅和非全画幅图片,看全图)
反过来讲,如果想要做到不受过多干扰,那么APS-C画幅的像素密度就得低一些。像素少相应的记录的信息肯定比全画幅的少。
3、暗角的差别
非全幅在大光圈下不易出现暗角,但全画幅可能出现暗角。主要原因在于镜头,视场越大,透镜的聚光作用,导致周边光线弱出现暗角。而非全幅感光面积小,集中利用的中央的亮光区,暗角相对于全画幅难出现。
4. 景深的差别 景深上,全幅相机的景深更浅。由于我们平时既需要大景深,也需要浅景深,所以这点而言,也很难说孰优孰劣。
5. 相机大小与重量的差别 一般来说,全画幅相机比半画幅相机要相对笨重一些,不过现在索尼的全画幅微单已经做的很小巧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朝着小而轻发展的,这里的相机大小与重量只是相对而言。 总结一下,“全画幅”与“APS-C画幅”之间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如果你想买相机,预算可以的话,建议买全画幅相机。
今天也不是什么特别的日子,但它也是个值得你开心的一天,那祝你今天对自己更满意一些吧。
明天的祝福,就留到明天再说吧。
今天要是12月31号就好了,或许就可以跟你讲,明年的祝福,留到明年说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