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人生》

这是一部1997年的意大利电影。不知道为什么到现在才被咱们挖出来放映。影片的主角圭多由意大利著名丑角罗伯托·贝尼尼扮演。记得很早以前曾经看过他的一部影片,名字叫什么忘了,他演一个在超市偷东西的穷汉。
影片的类型应该算是喜剧吧。风格非常夸张,离真实生活的语言和行为比较远。我想或许和周星驰一样,无厘头就无厘头到极致,那么夸张也夸张到极致。
影片反映的是纳粹统治时期的意大利。看影片的前半部分,真的以为就是一部普通的喜剧片,圭多是一个犹太人,酒店侍者。虽然当时偶尔也有一些迫害犹太人的迹象,如他叔叔被挨打,叔叔的马也被涂上油彩,写上“犹太马”的侮辱文字,他的书店被写上“犹太人商店”等,但总的来说,圭多的生活还是快乐的,有了自己的书店,抱得美人归,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他正欢快的往美丽人生的目标前进。但是随着情节慢慢发展,我们看到迫害犹太人的行动愈演愈烈。圭多一家被押往集中营。看到集中营里艰苦的生活,圭多只好对儿子约书亚说,这些都是一场游戏,谁要是能够经受住考验,谁就将获得大奖。就这样,约书亚一直在父亲美丽善意的谎言中愉快的生活着,直到纳粹崩溃的前夕,盟军的坦克开来,约书亚仍然高兴的认为自己得了大奖。高兴的喊着:“我们赢了!”而此时他的父亲却永远离开了。
我们都知道现实生活远没有圭多编织的游戏那样美好。我们这个时代经历了许许多多的邪恶、诈骗、霸凌、虐待,穷尽了各种方式,尤其是战争,既然战争的手段就是杀人,战争时期的杀人似乎就变得“合理”了,人的生命也就不那么珍贵了。所以不仅是战场上的屠戮,还因此伴生出了各种各样的杀人手段,彻底的释放了人性的恶。影片开头说,这个故事像一个寓言,因此,编导所描述的场景并不仅仅是为了表现犹太集中营,还有南京大屠杀、巴丹死亡行军、无人机追杀,关塔那摩虐囚等等。这时,那些国际准则,道德规范早已被那些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抛之脑后。时至今日,社会在进步,人们变得更加理性,而世界却并未因此变得更加太平。我们现代人应该思考的是,为什么直到今天,这些恶行依然在世界各处蔓延?
尽管世界充满邪恶,然而对于多数善良的人们来说,他们仍然对生活满怀希望,仍然对美好人生充满憧憬。影片中,圭多趁看守不注意,到广播室向妻子喊话,在德国人的宴会上,他悄悄把留声机的喇叭朝向窗外,为妻子播放他们在战前曾经共同欣赏过的《船歌》,用美妙的歌声向妻子传递着他的爱和希望。让妻子即使在清理被害者的遗物这样残酷的“工作”时,仍然保留活下去的勇气。在圭多的性格中,已经没有仇恨了,面对痛苦和折磨,他只是默默的忍受,顽强的活着,去寻找邪恶中残存的善良,努力从苦难中去制造快乐,并力图把这善良和快乐带给所有人。他相信善总要战胜恶,光明总要战胜黑暗,尽管人生并不是那么美丽,善良的人们总是对未来抱有美好的愿望。可是我们在这些含泪的笑声中,不禁要追问一句:我们真的会赢吗?
圭多对约书亚奉献了全部的父爱。他拼尽所有使约书亚感到这一切苦难不过是一场游戏。耐心对约书亚解释这一幕幕荒诞的场景只不过是游戏中的规则。这谎言对约书亚是真实的,对观众却是残酷的。在最后时刻,当圭多经过约书亚藏身的工具箱时,一如常态做出滑稽的步伐。随着卫兵“向右走”的呵斥声,我们随后听到了一阵枪声,他结束了自己的人生。他用生命为妻子为儿子编织了一个美好的幻境,用微笑去迎接死亡。看到此,没有人会为他的滑稽举止感到可笑,只剩下深深的悲哀和叹息。我们不妨再想像一下,在这之后,约书亚将会长大,他会明白父亲为他编造的谎言,他也会面对并不那么美好的世界。那么,“美丽人生”也好,“天下无贼”也罢,都不过是一场美好的梦,在梦醒时分,他能说什么呢?在饱尝人生心酸之时,他或许只能这样说:“毕竟我的父亲给了我一个纯真美好快乐的童年”。
有一个细节,也许会有不同的看法。就是圭多和那个德国医生的交往。我并不认为他们之间的谜语包含了什么隐喻。在集中营里为德国人举办的酒宴中,医生神色紧张的对圭多说:“我有话要对你说,很重要。”圭多以为医生打算设法解救他,赶紧告诉医生:“医生,我的妻子也在这里。”而实际上,医生完全是因为那个谜语在困扰他,想让圭多为他找出谜底,又担心被人发现他和犹太囚犯有联系。圭多的想法完全是一厢情愿。和圭多一家人的生死相比,医生更在意那个谜底。
影片的导演也是罗伯托·贝尼尼。他没有去展示战场上的血腥和毒气室的挣扎,只是平淡的叙述着圭多一家的生活,妻子多拉目光中对圭多的爱,约书亚天真无邪的笑声。堆成小山一般的死者的衣物。甚至在描述圭多的死时也是那么平静,枪声之后,那个卫兵若无其事的从楼房拐角处走出,似乎只是去抽了一支烟。这种克制的表达方式,更令人心塞。
本人评分: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