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温线“普济轮”海难·历史上的1月5号
1918.01.05 申温线“普济轮”海难

申温线“普济轮”海难

上海招商局普济轮,5日凌晨满载乘客由上海驶向温州,三个钟头后在吴淞口铜沙洋三夹水海面受同为招商局的“新丰轮”撞击,沉没。船上300余人,仅有船员三十余人和乘客五十余人获救。两百多位遇难者多为温、处、甬绅商,包括前温州军政分府都督兼永嘉知县徐定超(时任浙江通志局总办)一家7口。

普济轮1882年下水,设计寿命20年,此时已服役36年。当时申温客运仅此一船,约十日一班。当日旅客中处州籍五十余人、宁波籍四十余人、福建籍十余人,其余皆为温州籍。比原定时间晚了两小时开船。5日凌晨3点多遭新丰轮撞击左舷,五分钟后海水没过下层舱顶。此时船上却寻不到一个救生圈,无一件救生衣,四只逃生舢板,一只缆绳死结未能及时解开,随船沉没,剩下三只漏水,仅一只没有倾覆,艇上20余人不断用帽舀水。最终,被路过的“金长兴”号运木船船主黄仁才救起。肇事新丰轮仅有两只舢板可用,救援不利。且由于当时水温极低,部分获救者上舢板后未获得保暖抢救,不幸冻毙。 次日上海招商局派出“广济轮”携部分乘客家属前往出事海域,却拒绝打捞尸体。激起家属愤慨,温、处、甬同乡会纷纷陈抗。温州旅沪同乡会每天雇船四五十艘出海打捞。收得40余具。

徐定超 >>
1845-1918,字班侯,温州永嘉枫林人。先后任户部广东司主事,户部则例馆修纂,山东、陕西、湖北、河南道监察御史。为官清正廉洁。1906年发起浙江拒款保路运动。1909年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监督,该校涌现出一批重要的学者教员,如鲁迅、李叔同、沈尹默等,曹聚仁、冯雪峰、丰子恺等皆求学于此。(另见 4.15) 辛亥革命后,温州各界推举徐定超来温主持军政分府都督。1912年秋,辞去都督,赴杭州从事《浙江通志》编纂工作。

海难中,徐定超夫妇以古稀之年,偕虞廷恺(时任参议院秘书长 详见本期推送)等人昂立船首,与黄曾枚等极力疏散乘客,维持秩序,让众人攀缘桅杆,抓爬舱板,拉紧缆绳,以待救援。曾有一只舢板划到他们附近,徐定超夫妇坚持将登艇机会让给他人。


复仇血案 >>
徐定超长子徐象藩致信招商局,要求对救援不力、打捞延迟等事限期做出答复,如再敷衍,将采取行动焚毁广济轮。然而招商局始终没有回复。一年后,徐象藩发现广济轮停靠在温州朔门招商局码头,决心为父母复仇,召集同族数十人,携带柴油前去烧船,被广济轮船长开枪打死。
临终遗言:
报复有心 雪冤无力
龙宫无恙 携我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