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抱石的复盘和思考
最近遇到运动上的问题,开始习惯“遇事不决上油管”,偶尔会发现一些不错的视频,比如Lattice Training的top5 training habits of pro climbers ,讲了五个比较抽象的“习惯”,解释得很详细(做听力不错),不仅适用于攀岩,也适用于其他运动,甚至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记录在此聊以自省,与君共享。
1. Consistency
频繁更改自己的目标,自己的训练方式,无法保持在一个领域的持续成长。
顶级运动员可能小伤不断,但通常没有因大伤而长时间中断训练。
2. access the top percent / commit 100 percent to it
在攀爬时,觉得自己“到极限了,不行了”,然后掉了。下来回想,又觉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Mindset matters a lot. Start when you are mantelly fresh, and only for a short period of time.
在每周的训练中,规划出一部分时间,try your absolute limit.
3. the desire to learn and to adapt
不怕弱点,遇到短板,解决短板。远离舒适区,拒绝抱怨和找借口。
4. commitment
motivation can be up and down, one still works hard on the goal.
慎重地确定目标,坚定不移地去实施,不受状态起伏而改变。可以和周围人分享自己的目标来获得督促,但不建议发在社交网络上,容易通过外界的认可过早获得满足感。
5. set-backs
不畏挫折。
对照下昨天到北京岩馆抱石的经历,遇到全新的线路时,如何从身体和精神上热身,如何克服挫败感,如何分配体力,都还有很多可以改善的。知道浩石的线偏软,一开始选择了简单横移线热身后,没有再刷V0-1是明智的,通刷V1-2后,进入V2-3,起初遇到了一些挫折,很多 线起步不能,心情顿时低落了。一直到在好心人指点后,使用了合理的动作,并不费力地过了一条线,自信心才回来,才意识到这个难度并非无法攻克。但从物理热身到调整好心理状态花了近一小时的时间。之后也是捡简单的V2-3一条条磕,当中因为动作的不合理也浪费了一些体力。发现自己很有把简单线爬难的本事...
磕完10条后,才开始挑战大屋檐(当中还加了餐,鲜芋仙的芋圆,光吃芋圆为了消化就停了快半小时),虽然掉了两三次以后通过看视频自己想出了更合理的beta,但因为状态不在巅峰,最大力量已经不足以再挑战这条线了,很是懊悔。于是收身,横移,吊单杠。因为右肩持续不舒服,没敢多挂指力板。
反思这次训练,大部分时间还是躲在自己的舒适区捡便宜线。
平衡墙和夹角线占了5条,1/2,这种不太需要绝对力量的线,更应该留待后半段训练。每次抱石都不爬大斜壁和屋檐,那是永远爬不好。何况有大斜壁的抱石馆在少数,更要珍惜可磕范围的大仰角线。
也暴露了自己读线能力的短板。太毛躁,连手点都没读好就上墙,更别提脚点的思考了。事实上很多线合理利用脚点难度减半。
所以说攀岩也得用上脑子,除了脑子里的恐惧和胆怯=v=
希望明天晚上应酬取消,让我再去一次浩石吧ToT(看这就开始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