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仪:一曲卜算子,两花并蒂开

李之仪应该是宋代文坛上的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
说他特殊,一是因为他官职不显,却被蔡京这样的权臣视为眼中钉;二是因为他文名不显,却被苏轼推崇,被范纯仁器重。
仅《苏轼文集》、《苏轼诗集》中,就收录二十多首与李之仪的有关作品;而李之仪的《姑溪居士全集》中,则收录与四十余首苏轼有关的作品,此可见二人的情谊深厚。
李之仪最著名的一首词叫做《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江之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这首词,隽永异常,道出了世间痴男怨女不得不说的肺腑之言,算得上是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
而他之所以能够写出如此动情的词作,则源于所经历的爱情。
但李之仪的爱情,不是唯一的,而是并蒂而开。
他一生遇到了两个动人的女子。
一个,是他的结发之妻胡淑修。

胡淑修生于书香门第,精通文史,尤擅算术,据说当时著名的科学家、著有《梦溪笔谈》的沈括就经常向她请教,堪称全才。
她一生与李之仪患难与共,福祸相依,更是救助李之仪于水火之中。
李之仪曾经拜范仲淹次子范纯仁为师,并且很受范纯仁器重。
北宋建中靖国元年,也就是宋徽宗时期,一代名臣范纯仁病重,即将走到人生的尽头。
他在临终前,将李之仪叫到病榻前,对其口授了自己的政治遗言。
李之仪对这位恩师十分敬重,便按照他的遗言,将他的政治主张整理好,作为仪表,呈交给宋徽宗。
范纯仁死后,他昔日的对手,手握大权的新党领袖蔡京,开始对其进行政治攻击。
因为李之仪深得范纯仁信任,属于保守派,又有编撰遗志呈交圣览的事情,所以称为蔡京集团重要的攻击目标。
蔡京从他呈交给宋徽宗的仪表中,找出了反对新法的话语,开始对他发起了一场猛烈的文字狱,将其诬陷入狱。
胡淑修得知丈夫身陷牢狱后,急忙赶到汴京,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关系,希望将李之仪救出来。
可是,蔡京恨透了李之仪,势将其置于死地。
所以,无论胡淑修找谁帮忙,蔡京就是不放人。
胡淑修不同于一般的女子,性格坚毅。
他没有想过要放弃,继续寻找能让自己丈夫免于死罪的机会。
终于,他从无意中得知,有位官员家中藏有范纯仁的手稿。
而这份手稿正是驳斥蔡京诬告李之仪的最好证据。
胡淑修看到了希望。
她知道,自己只要能够将这份手稿拿到,就能将丈夫救出来。
她急忙前往那位官员家中。
无奈,那位官员因为害怕蔡京的权势,连累到自己,迟迟不肯拿出手稿。
胡淑修一心想着救丈夫出狱,便收买了这位官员的仆人。
他从仆人口中得知了那份手稿放的地方。
于是,在一天夜里,胡淑修一身女侠的装扮,穿堂入户,将那份手稿偷了出来,然后亲手拿着手稿朝为丈夫伸冤。
胡淑修的举动震惊了朝野,士大夫们无不称奇。
甚至连太后也被感动了,特地将她接到宫中,给予抚慰。
蔡京无奈之下,只能免了李之仪的死罪,并令其编管宾馆太平州,也就是被贬到了现在的安徽当涂县为官。
胡淑修看到丈夫死里逃生后,喜极而泣,同时也为丈夫在逆境中依旧保持着泰然自若的心态,感到欣慰。
后来,胡淑修便跟着李之仪一起前往太平州。
但太平州并不像它的名字般太平无事。
在这里,李之仪的儿女们相继离世,胡淑修的人生,也在这里走到了尽头。
痛失儿女和爱妻的李之仪,心情低落到低谷,身体也随之出现问题。
此时的李之仪,郁郁寡欢,觉得自己也将不久于人世。
可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年轻美貌的奇女子出现在了李之仪面前。

这位女子,姓杨名姝,是位有正义感的歌妓。
她早年在听说黄庭坚被贬到当涂做太守时,就曾为黄庭坚打抱不平。
她以一曲《履霜操》,抚慰了黄庭坚受伤的心。
这首屈子讲述的是伯奇因后母谗言而被放逐,最后投河而死的故事。
当杨姝与李之仪相遇时,她又谈起了这首曲子,并触动了李之仪心中的痛。
两人因此成了知音。
在杨姝的宽慰下,李之仪渐渐走出了丧妻丧子的阴影。
与杨姝在一起,李之仪再次体会到了人生的快乐。
这年秋天,李之仪携杨姝来到长江边。
面对滚滚东逝奔流不息的江水,李之仪心中涌起万般柔情,写下了上面那首千古流传的爱情词《卜算子》。
之后,李之仪于杨姝又生下一子一女,一家四口其乐融融。
几年后,李之仪遇赦复官。
皇帝为了补偿他,特地恩荫于他。
恩荫是宋代的一种福利制度,也就是给官员的子女一个小官当当。
李之仪的小儿子李光能够享受此等恩荫。
但是,却因为一位文友,惹出了一桩大祸。
事情是这样的。
当涂有位罗员外去世。
他的家人邀请李之仪为其撰写墓志铭。
铭曰:“姑孰之溪,其流有二,一清一浊,清者罗公,浊者功甫”。
一清一浊,对比分明,赞誉了罗员外的为人,罗家人很高兴。
但是,这“浊者功甫”,却是李之仪的文友郭祥正的表字。
李之仪的这番话指名道姓,说郭祥正是浊流,郭功甫知道后非常愤怒。
他决定报复李之仪。
他知道蔡京与李之仪有过节,便知前往汴京告状,说李之仪的儿子是冒充的,就是为了获得荫封。
当时的宋朝,虽然有风流大夫包养歌妓的习惯,但二者却不能婚配,也就是说李之仪与杨姝的婚姻是非法的。
就这样,李之仪的儿子被取消了恩赏,妻子杨姝也被施以杖刑。
侍候,郭祥正还幸灾乐祸地写了一首诗嘲笑李之仪两口子:
“七十余岁老朝郎,曾向元祐说文章。如今白首归田后,却与杨姝洗棒疮。”
李之仪并没有理会郭功甫的讥讽。
他对杨姝极为内疚,觉得自己害苦了她,便为她填了一首《浣溪沙》:
玉室金堂不动尘。林梢绿遍已无春。清和佳思一番新。
道骨仙风云外侣,烟鬟雾鬓月边人。何妨沈醉到黄昏。
不久,李之仪病卒。
杨姝遵照他的意愿,将他与前妻胡淑修一起安葬在当涂藏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