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8 俞军 产品方法论
俞军《产品方法论》第二章:企业、产品、用户 前三节
企业、用户、产品的关系:企业以产品为媒介,与用户进行价值交换,达成创造商业价值的目的。所以说,产品是企业提供的用户价值交换的媒介。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么理解用户?怎么理解价值?怎么理解产品?怎么理解企业?如何达成“价值交换”?
理解用户:用户不是自然人,而是需求的组合。换句话说,用户只有活跃了且产品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产品才算拥有该用户,拥有用户的多少,取决于满足用户需求的多少;用户有五个属性:异质性、情境性、可塑性、自利性、有限理性。作为人,有两套思维系统,系统1:本能思考,系统2:逻辑思考(引用:卡尼曼《思考,快与慢》,听别人说话,用自己的系统2,说服别人,唤醒对方的系统1);
理解用户的行为:用户约等于“偏好和认知函数”,该函数的触发需要特定环境下进行。换句话说,用户是某情境下主观和逻辑性的结合体,影响用户的行为有三个要素:偏好(喜欢什么)、认知(是什么)、情景(五步:感知、解读、选择集合、模拟推演、价值判断)。
理解用户价值: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用户价值,一组概念是价值和效用,用户价值是效用,也就是用户主观感受到的价值。用户价值具备认知依存、情境依存、经验反馈演化三个属性,在此基础上,用户进行价值最大化(该理论假设了事物的价格,创新/新政策/环境变化引发的用户行为变化很多时候是某项因素的价格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用户价值最大化的决策逻辑可简化为:用户价值 = 新体验 - 旧体验 - 替换成本。于是促成用户价值最大化的方法就至少有三种:提高新体验效用,降低旧体验效用,降低替换成本,让用户价值最大化,往往是有约束下的三者权衡的结果。
理解产品:产品是一些人加工过的与用户可交易的物品或服务。分析产品的重点是看产品利从何来、利往何去,它创造了什么价值,价值是何如分配的。从价值的维度分析,才能推演产品的趋势。一个好产品应该有三个属性:有效用,有利润,可持续。此处结合第一章的交易模型:交易模型以交易研究产品,目标是建立持续交易的互惠模型。交易的两端是,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用户价值:因有主观性,所以内涵极广;商业价值:很强的间接性,所以除了直接付钱的价值,用户付出的时间,心理成本,承诺,个人数据等都是潜在价值,需要仔细分析。
第二章的后续内容:理解企业,如何更好地进行“价值交换”?
© 本文版权归 maxwellxi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