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啊,就是学会与不确定性共舞

新年姗姗来迟,眼花缭乱的各种跨年演讲已经不怎么看了,看着罗振宇、吴晓波等各位贩卖知识的大师的演讲舞台上见缝插针的各种广告以及天价门票,我连点击免费直播的欲望都消失殆尽。
偶尔心里默默鄙视自己:何以堕落到如此不求进步的境地?
究其根本原因是——看了很多年跨年演讲,依然过不好自己这一生。
至少2018年底的跨年演讲,他们都没预测到2019年将会这么“难”。
但这句“与不确定性共舞”依然来自一场跨年演讲,来自另一位演讲大师——樊登老师。
有点好笑。
他的演讲内容暂且按下不表,唯独这句话,听来非常受用,并相当程度地治愈了这一年来内心的诸多焦虑与不安,在此与大家共享,希望这句话也能从某种程度上治愈一下或许也正在焦虑的你。

人就是这样一种动物,嘴上念着“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心里却盼着自己事事如意,事业有成,早日发财,儿女双全,财务自由,环游世界……
直到2019年经济下行,市场不景气的论断越来越强烈时,才迟钝地反应过来这又是一波经济衰退周期。
简单翻看百年来全球经济发展的历史就能发现,每7-10年,全球经济就要经历一次滞涨、衰退,严重程度有所不同,但身处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人却能从生活方方面面感受到这种压力。
于是我回想上一次经济危机的时候,身在何处,在做着什么事,受到了什么样的影响?
2008年末经济危机的时候,刚刚读大四,像个混不吝,大学七八个同学组队坐着绿皮硬座火车,一路打着扑克牌唱着歌来到成都参加考试应聘工作,第一次面试就成功了,可以说未曾体验到经济危机的困难,拿了offer就高高兴兴回家过年去了。
而那一年的通用克莱斯勒破产,福特在穆拉利的英雄般拯救下奇迹生还,以及4万亿刺激,汽车购置税减免后汽车消费的一飞冲天都是后来才意识到的事儿了。
2019年年初的时候,兴致勃勃规划着接下来一年的工作,一月,二月,三月;Q1,Q2,Q3以及半年业绩,全年目标。
不幸的是,当2019年接近尾声之时,空气中弥漫着失落、低沉与“太难”,许多公司的目标并未实现,非但未能实现,还体验了溜滑梯般的下滑,许多个体在其中更是煎熬无比,或降薪,或被裁,或工作压力倍增难以维系……
一切都被你计划得妥妥当当,唯独经济大环境拖了后腿,许多计划成了海市蜃楼,没有什么人可以怪罪,唯有心境平和地接受。

时间一晃就是十年。
前几天人力资源部的同事告诉我,可以休10天年假了,遥记得刚刚入职时看着那些休年假10天加上周末半个月见不着人的老前辈,觉得他们太“懒散”了,大好青春不奋斗事业,休这么久的假回来可还有什么心情投入工作?
上苍真是极其公平,转眼一瞬,这样的报应就来到我身上。
这个时代也不知道犯了什么病,关于中年人的话题总是长盛不衰,工作压力、育儿难题、孩子教育、父母赡养,每一个问题都像一座大山一样,一座又一座叠加起来压在中年人日渐衰弱的肩膀上。
中年人,一个充满了悲壮的词汇,逐渐告别了当下的流行与时尚,又未熬够足够的资本来享受社会的福利,一切都得自力更生。
曾经吹下的牛皮,将来岁月都会用耳光子施以教训。
20多岁时,觉得自己的时代永不过时,瞧不起60后、70后,觉得他们都太old了。但如今看着岁岁年年不相同的偶像明星们像麦田里的麦子一茬又一茬旧秧换新苗,终于到了连他们的名字都叫不上来的尴尬年纪。
不知道是不是王朔说过的一句话,大意是,每一代人都觉得自己才是这个时代的主角和挑大梁的人,而上一代都是保守老顽固,下一代都是傻×。
人类需要共情,当看到那么多中年人正在遭遇和自己类似的遭遇,甚至比自己还惨的时候,总会罪恶地产生一种怪异的心理平衡。
王朔还说过:“我唯一感到欣慰的是,你们也不会年轻很久。”
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原罪。
25岁前的人生,更像一颗没有分叉的白杨树,直挺挺地向上生长,充满力量,充满阳光;但此后的漫长人生,责任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重,人生中长出来的枝蔓越来越多,像弯弯曲曲的柏松,各个部位都需要自己的营养输送,仿佛要榨干自己。
但不是所有的中年都有危机,试着不要去黑化中年人的生活,让我们更加平静地接受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以及生活发生的各种细微变化,因为所有人都如此,生命亦如此,实在无须大惊小怪。

当你身处经济萧条中,不止员工,老板们也感到无助,迷茫,激情澎湃的时候分分钟觉得自己要上市敲钟挤进世界500强了,而失意落寞的时候任由公司一盘散沙一团乱麻却也无计可施。
上等老板自己扛事、解决大是大非的问题;
中等老板依靠中高层管理者共同协作来解决问题;
下等老板则将自身的压力像电流一样传遍全公司,让整个公司上上下下空气中都弥漫着经济不景气和公司随时要破产的味道。
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但下等老板往往会最先摧毁员工的信心。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在混乱与迷茫中跌跌撞撞走完了2019。
最后感慨“2019,我太南了。”
著名的Netflix奈飞公司有一本《奈飞文化手册》,里面讲述了该公司运行的8条基本文化准则,准则的核心是自由与责任。
相信大家都像挖宝藏一样想先知道它们是什么,这里先把这8条准则列出来:
文化准则一:只招成年人。
文化准则二:要让每个人都理解公司业务。
文化准则三:绝对坦诚,才鞥呢获得真正高效的反馈。
文化准则四:只有事实才能捍卫观点。
文化准则五:现在就开始组建你未来需要的团队。
文化准则六:员工与岗位的关系,不是匹配,而是高度匹配。
文化准则七:按照员工带来的价值付薪。
文化准则八:离开时要好好说再见。
看完这本小册子,仔细琢磨这八条准则,倘若不是足够优秀的公司,不是足够优秀的老板,不是足够优秀的员工,恐怕都驾驭不了这些准则。
我总是觉得,优秀是相辅相成的,是会传染的,一个不够优秀的老板,孕育不了优秀的下属,而一个不够优秀的下属,遇见优秀老板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
如果你不是老板,既然优秀的老板是偶然的,那不妨先修炼一个优秀的自己。

2019年年中的时候,经历了一次考试,最终没有通过。
有遗憾吗?
当然有,想当年上学的时候考试几乎没有失利过。但仔细回想,忙碌的工作,不自律的时间管理等,以及复习的过程和学生时代的系统和细致相去甚远。终于也明白了,曾经每次考试都很不错并非完全因为自己的运气,更多的是那个认真准备考试的自己起了关键作用。
这样思考之后也觉得释然,考试虽有运气成分,但倘若没有扎实的复习与努力的付出,那么失败便不是预期之外,而属于预料之中了。
年过30,看到身边的闺蜜好友们一个个做了妈妈,觉得自己也应该进入这个妈妈时代,开始努力准备,无奈身体有些状况需要进行一场手术,而手术后则需要耐心等待身体恢复才能再着手考虑此事。
在期盼与失望再到信心重建的过程中,也逐渐明白了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剧情与时间点,我们只回望自己的人生,只预设自己的未来,而尽量避免去横向比较,因为你不是他人,永远不知道他人表面现状下的深层逻辑和原因,只会徒增自己的烦恼。
在逐渐经历一些小小挫折的同时,也学会去提炼和抓住对自己而言真正重要和核心的东西是什么,亲情关系,亲密关系,珍贵的友情,自己能创造什么样的价值?
逐步学会去繁就简,在这个信息爆炸、人人都被信息流裹挟着艰难向前的时代,试着训练自己去聚焦一件事,练习自己的定力与耐力。
投资大师芒格说,耐心是投资最好的美德。
照我说,耐心可不仅仅是投资最好的美德,耐心是做一切事情最好的美德之一。

面对人生的许许多多不确定性,我们很容易变得慌张,不知道那个不期而遇的未来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危险和挑战,但是往往忘记了,硬币总有两面,未知的未来或许也是阳光明媚或收获的人生。
我常常用梁启超的一句话来提醒自己:人之生也与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素。
现在的我已经放弃强迫让自己的生活进入一种秩序状态,有时候与无序共处也是一种乐趣,而在更长远的人生中,学会与人生的种种不确定性共舞则更是一门必修的课程。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享受当下生活的点点滴滴。
因为人生不能总是活在未来或希望中,当下才最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