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的田燚:我是一个挺悲观的人 | 着调专访

“我感觉我比以前更实在……更敢讲一些。”
2019年6月30日,闷热的台北淡水河边餐厅露台上,二十岁的田燚讲出自己闯进娱乐圈后发生的变化:“一点意思都没有,没趣。”做艺人不到一年,他说生活并没变得更有趣,那时他正为个人首张专辑的录制奔走,这张名叫《你渴吗》的作品,在去年12月5日发行。

“我觉得当了艺人之后确实不像正常人,会缺乏一些其它的快乐。”
田燚身形细高,竹子竿式的消瘦,使得从淘宝买的宽肩大背心基本失去了遮羞的功用。为了躲避餐厅的嘈杂,田燚选择在户外的露台接受这次着调专访,虽然蚊子叮了他不少包,他还是坚持着讲述了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那些经历与化身偶像后散发出的光芒有些格格不入。
2018年的夏秋,选秀综艺《明日之子2》将田燚推向公众视野——声线清澈,形象干净,神情总流露着无辜和可怜——作为评委之一的杨幂对他情有独钟。
“我是有自知之明的,我知道自己热度比较低,挺糊的一个人。”相比《明日之子1》出圈的毛不易,田燚察觉自己参与的这一季,并未收获毛不易式的关注度。然而出差去广州时,接机的粉丝数量出乎他的意料。“我看到有两个人注意到我了,觉得可能有几个粉丝来了,但是又看到旁边有一群人,就想着可能待会还会再来一个艺人,最后全都跟着我来了,妈呀,没想到都过去这么久了……”粉丝的长情让他心生“使命感”。
“我是一个挺悲观的人。”言谈总有挡不住的东北腔,田燚在辽宁铁岭出生长大,选秀过后火速当了艺人,但音乐经验不算丰富,他说如果有机会做下一张专辑,自己的想法会更多一些,“但是也不知道,也许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张专辑。”
田燚的微博关注者有475万,“大号经常会发一些我个人会觉得有点傻气的东西”,于是他还开了小号,讲一些更私人的话。经营大号,田燚履行着偶像应有的规定动作——美图、广告、音乐宣发、生活轶事,然而这次着调专访,他将自己“不受欢迎”的青少经历和盘托出,揭开光鲜背后的残酷。不顺遂的成长里一直有音乐陪伴,音乐将他从泥淖中拉出,洗掉身上的泥泞,最终绽放了光芒。
采写:麻乐
文静
“你是男的还是女的?”
算卦算来了四个火,组成他的名字,“我有查这个字,在字典里面它是幸福的意思。”妈妈希望他生活幸福,因为“田燚”听起来像“甜蜜”。
音乐从一开始就出现在田燚的生命里,拿着妈妈的MP3听《甜蜜蜜》是对音乐的最初记忆。成龙与韩红的《神话》、齐秦的《大约在冬季》、韩剧《大长今》的主题歌,都影响了幼年的田燚。妈妈领着他去美容院,电视播着《大长今》的歌,田燚自顾自跳起舞来,美容院的人啧啧称奇:哟!小男孩还跳上舞了!“太傻了!”田燚说。
幼儿园里老师找孩子唱歌,大家总会呼喊田燚的名字,因为他唱得最好。《小鲤鱼历险记》、《精灵世纪》这些95后标配的童年动画,是他的曲库来源,母亲会带他到批发市场购置动画片儿歌VCD,田燚每天跟着唱。小学的班会上,他也经常被安排唱歌,是典型的文艺骨干。

被同学们选为班长,田燚却并不能威慑住谁,“大家都不听我的,都听那个女班长的。我可能小学比较像女孩多一些,性格、声音。”文静带来麻烦,他性格懦弱,声音偏细,“大家可能看我还挺不顺眼的。”班上的男同学无缘无故拿着扫帚打他,“大扫除的时候单纯看我不顺眼,就拿扫帚过来打我几下。”
“为什么?”
“欺负我。”
“你惹到了他们?”
“没有。”
“那你会哭吗?”
“我没有。”
告诉老师也无济于事。田燚有些洁癖,厌恶学校的旱厕,所以选择不去厕所,这对他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再加上大家听着声音也像女孩,就把我当女的看待,有时候我还挺’火’的。”二年级的小孩,会指着六年级的田燚说:“你是男的还是女的?”走过烤冷面的路边摊,人们也会问:“那个人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
田燚并没觉得这段经历有什么痛苦,每天画画和看漫画消解了他在“被欺负”这件事上的注意力。“我觉得我的声音唱歌还挺好听的,我还挺开心的。那时候还没有发育,有点童音。”后来越长越高,被欺负的情况减少,上了初中,又是新的开始。“没人管你小学是什么样子的了,好像也都忘了。”

厌学
“妈,我不想去上学了。”
初中时,智能手机还不流行,田燚把下载的歌装进手机,李宇春的《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曾轶可的《会飞的贼》是他常听的音乐。初一初二,田燚是典型的好学生,年级排名前二十,学习刻苦,“每天手上全是字,背古文,坐公交车的时候也拿着小本背,那段时间学习超好的。”初三时却一落千丈,“一百多名……我妈一直觉得自家孩子是挺优秀的一个孩子,学校前二十名真的是拔尖的孩子,一下子掉到一百多了,就变成众人了,当然也没有差到三四百这种。”
几十名的差距对初中孩子来说是严重的下滑,但这对他的冲击非常短暂,“就感觉,哦!该怎么办,然后当天晚上努力学习,第二天又算了。”
懒是厌学的一大原因,他每天只惦记回家看电影,吃点东西,休息一会儿,玩一会儿。加上对数理化的厌倦,田燚无心向学,“发现自己怎么学,电路图我也搞不明白,也不想再深钻那个东西了,数学拉分最多,我们班有男生女生考149,太牛了,我往死了学考了个110,差太多了。”

青春期叛逆起来,15岁的田燚开始“在家里面假装上网校”,报了诸多学而思在线补习班,田燚每次打开电脑,却用PPTV看起了恐怖片。
“现在好像都不用PPTV了,那时还有PPS,看《恐怖游轮》、《美人鱼》、《致命弯道》,还有韩国的《杀人漫画》。”田燚如数家珍,对恐怖片的偏爱,他解释是“感觉有个性”,“看起来感觉好爽,尤其紧张起来的时候,初三压力很大,就想看恐怖片。”甚至连在家吃饭,他也会在电视上放恐怖片,“我妈会说:你有病吧。”
成绩下滑,田燚有些自暴自弃,萌生了逃课的念头。从小学到初中,田燚的父母因工作繁忙,把他放在姥姥家生活,姥姥年迈渐渐管不住田燚,“比如晚上七点有一节语文课,六点半我从家里出发了,我就想要是七点上到八点半,一个半小时我都能看一部电影了,拉倒吧,就不上了,就回家了,回家之后就跟姥姥说今天休息了,没有上。”坐在电脑前依旧是打开PPTV。
中考临近,田燚跟妈妈说:“妈,我不想去上学了,我就想在家上学而思网校。”对老师、同学和学习极度厌恶,田燚在家呆了半个月。“我不爱跟别人说话,挺招人烦的,初中也长得不怎么样,不好看,那时候也不瘦,性格也不好,人缘也不好。”每当开学或教师节,妈妈总要给老师送礼打点,“老师对我也不好,我也不喜欢老师。”后来老师劝他回学校,妈妈也开始盯紧抓他补课。

小众
“不唱歌的话,这一天就感觉白活了。”
最初音乐和唱歌只是消遣,直到初三,学业不再顺利时,田燚察觉自己真正爱上了音乐。《我是歌手》第二季开播,他迷上了周笔畅,“小学看过周笔畅,就是’大白菜、鸡毛菜、喜羊羊美羊羊’(《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我就觉得什么鬼?对这个人完全没感觉。”而《我是歌手》里周笔畅的一首《烦》,让田燚瞬间倾倒,“感觉这个女人好有魅力!好有个性!”
从无感到迷恋,田燚成了周笔畅的铁粉。相比以前被动听音乐软件推荐的许嵩、李宇春、徐良,田燚开始在音乐里主动追求起个性。
散养时,田燚隔三岔五逃课溜走,后来妈妈抓着他补课,严防死守,“我感觉唯一的消遣就是听歌,补完课回到家已经九点半了,一定要打开唱吧唱40分钟的歌,我觉得如果我不唱歌的话,我这一天就感觉白活了一样,学了这么多化学、物理……当时就在家里唱周笔畅的《标本》、《何必》。”
田燚在周笔畅的歌里找到力量,边做《三年中考二年模拟》边戴着耳机听周笔畅的歌,“边懵懵地做题,有时候睡着了也听。音乐是我觉得每天除了学校旁边一家特别好吃的快餐店以外让我最开心的事情了。”

田燚的音乐审美也在进化,高中后他听起了范晓萱的《赤子》、陈珊妮的《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这些都是独立音乐的标志性作品。“还有邱比!”在《中国好歌曲》看到邱比表演《整夜大雨后》,田燚感慨:“妈呀!好特别啊!我就听了他的很多作品,还有《我们:就要相爱》,听《傻》、《云朵》,哇!词也太美了吧!”
那时他爱用虾米音乐,顺着推荐辗转听到了Hello Nico、Hush、郑钧,还有如今跟他在新专辑《你渴吗》里合作的祁紫檀、范忆堂,以及同唱片公司的王若琳。
田燚喜欢的音乐人大多标榜个性,与主流市场的音乐人大相径庭,这也贴合他在整个高中时期独来独往、不合群的性格。

肥胖
“我是又胖又丑,又不说话的。”
进入高中,同年级一两千的学生数量增加了他的孤独感,说完田燚笑了:“我性格从小就不太随和。”
分科前,班上的男生拉帮结派拜把子,“一起聚队、打球、上网、做足疗,一起去喝酒、吃串,谁过生日都去一次自助,大概三四十个男生,他们在QQ空间晒照片,什么大弟、二哥谁过生日的……感觉自己真的好疏离,学习也不好,长相更一般,没有什么优点,每天听自己喜欢的歌,有一种同类的感觉。”田燚无法融入,他沉浸在小众音乐的世界里。
长相和身材是他没有朋友的重要原因,“大家不搭理我,感觉这个人稀奇古怪的。”初中开始田燚的体重从120斤涨到140斤,高一的时候达到160斤,高二的时候超过180斤。身体猛长,同时爱吃,田燚在饮食上不太控制热量,“好吃就行了,老是吃什么盐酥鸡、炸鸡、汉堡,半夜11点多也不饿,但我就是想吃个鸡米花,喝点巧克力牛奶,也不运动,就一点一点地累积起来。”


照镜子时甚至被自己丑到:“可胖了,又不是练肌肉的那种肌肉男,好丑,真的很丑。会照镜子,就是感觉真的好丑,自己还是有审美的嘛,哈哈哈。”肥胖的体态导致心情不佳。
转了文科,田燚跟同学的关系并没有好转,他厌恶学校的风气:“文科班更社会一点,女生都会化妆什么的,男生都是比较社会的那种感觉。学校里会有一些势力,一楼的谁,二楼的谁,三楼的谁,四楼的谁,有一个很专用的名词。”
在他眼中,漂亮的女孩总爱跟帅气的男生搭话打闹,而跟自己互动的同学少之又少,“我也不是那种开心果角色,不是搞笑地跟大家一起玩的那种人。但是也有那种虽然有点胖,但是受欢迎的同学,因为他性格开朗外向。我是又胖又丑,又不说话的。”
胡子长了,妈妈不让他刮,说是越刮越多,田燚的形象邋遢到了极点,“头发也不经常剪,鬓角都长得好长。”
到了文科班虽然还是很少人搭理他,但田燚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数学没那么难了,成绩逐渐回升,他找回成就感,于是又很努力地学习。田燚独来独往,吃饭总是一个人,上体育课解散后他就回班里做题,趁这个时间找数学老师问题。

变瘦
“变好看了之后,你唱歌大家也都愿意听。”
一次拔牙后的被迫节食,给了田燚没有过的甜头——一周时间他从180斤瘦到170斤,形象有了变化,“肚子瘪回去一点了,脸也小一点了,感觉挺开心的,自己的形象精神了不少,就开始一点一点减。”
田燚开始跟着手机app做运动,高中按部就班的紧迫生活反而督促了他的运动,跑步、节食、跟软件锻炼,在高二下学期到高三上学期5个月时间里,田燚从180斤减到了130斤。剪掉胡子,开始打扮,“收获了学校很多女生的喜欢。”
别班的学生问“你们班是不是新转来一个男的?”、“你们班挺高挺瘦那个男的不是新转来的吗?”知情的同学说:“不是,他以前可胖了。”
形象升级,越来越受欢迎,田燚的性格却没怎么变,“那时候我还是继续保持自我,性格还是没有改变,但那个时候也唱歌,在班级里面唱歌。”英语课上唱歌,同学们突然发现“这个田燚好像唱歌挺好听的”。一个女生跟田燚说:“田燚,你有没有发现变好看了之后,你唱歌大家也都愿意听。”班里跟他聊天的同学多了,互动也多起来,那个不受欢迎的肥胖田燚消失了。

采访的当下,田燚说自己的净体重115斤左右,他对瘦这件事越发较真,“这样脸才会显小一些,如果体重上去了,脸也会变大,脸变大了我就不开心。(脸变大)感觉失去生活的希望了,想死了,我是不是有点病态?”他咯咯笑起来。
当了艺人,田燚觉得失去了一些“正常人”的快乐,他不能无所顾忌地饮食,他不想看到变胖和变肿的照片,格外在意形象给外界的观感,“我在家每天也都会看,经常打开相机拍一下自己,看看今天的脸比昨天大了还是小了,比一个月前大了还是小了。”有工作时就格外注意,不用上镜的时候,他也会跑去吃火锅,他说不要搞得自己“要成仙”似的。
田燚保持着爱独处的个性,他喜欢一个人吃饭、看电影、逛超市,没有任何人陪伴,倒也不是不爱交朋友,“我觉得看缘分吧,自己也挺开心的,也不一定非要跟谁一起,可以干自己特别想干的事情。”
他沉醉在自己的世界,不觉得孤单,就像高中时每天晚上放学回家,走在路上的半小时,听着邱比,飘飘欲仙。“感觉已经出神入化,听邱比的时候会有这种感觉——当你做你自己,你是神一般的仙一样的感觉——那个歌词你知道不?”

节俭
“也不一定非要穿什么Gucci、范思哲。”
田燚的父母是公务员,军人出身的父亲对他唱歌这件事不太赞成,总想让田燚考大连警校,当个警察。
2017年9月,田燚到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学金融,按父母的既定规划,学了金融的田燚要去银行上班或者考研,但他觉得这会消磨了自己,“唱歌就真的变成一个梦了。”
“我自己在唱歌这方面还是有信心的,我觉得自己能够唱出专属于田燚自己的感觉。”抱着这样的信心和对唱歌的执念,田燚决定报名《明日之子》第二季。他提交了四个自录唱歌视频后,便石沉大海,“感觉就是被淘汰了。”两个月后,田燚又看到腾讯视频的招募启事,便又报名,接到了某个节目导演的电话,再录四首歌提交,过了两周,还是没消息。负责报名的工作人员发消息告诉田燚,上海要办最后一场线下海选,田燚找了个在上海的网友陪他比赛。这个网友同是周笔畅的粉丝,“第一次线下见面,很紧张,他真的陪我去了。”
面试一周后,节目组通知田燚去长沙参加全国面试,“去了长沙全国面试吓一跳,这么多好看、优秀的人,应该说是很美,弹各种乐器。”田燚以孙燕姿和曾轶可的歌曲突围,跻身一百多位候选者行列,继续进京面试。北京又刷掉了一批人,最终80多位选手终于闯进《明日之子2》的新手战,田燚入选“盛世魔音赛道”,过关斩将,拿下了第二名。

做了艺人最大的变化是手头的钱多了,心仪的鞋包都可以买。读书时犒劳自己花六七十吃一顿的呷哺呷哺,也升级成了几百一顿的自助餐。不过工作少的时候,田燚也领不到工资,生活基本保持节俭,衣物上不会大手大脚,他觉得百十块的淘宝背心也能穿出时尚,“也不一定非要穿什么Gucci、范思哲。”这些大品牌的名字,都是上了节目后才知道的,节目组总给他们搭配大牌衣物,“那些东西我还是接触比较少,我最近才知道劳力士是什么,因为我看创造营有个选手戴了很多表,我就查这个东西多少钱,大概几十万一块,感觉有钱人太多了,往上比不了……”
经纪人有时给田燚借大牌衣服,告诉他这是谁谁穿过谁谁代言的,田燚会回复:“不要老拿那些代言压我,我觉得穿起来很丑。”

艺人
“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出道之后,田燚说自己体验到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他的微博大号和小号都有很忠实的追随者,田燚切实感受到真心喜欢他的人,有许多粉丝期待他的作品,希望看到他的进步。“小号里面每天会有很多私信留言,很多评论,我觉得挺珍贵的。虽然我经常会偷懒,但是大方向会觉得自己还是需要努力加油,不想辜负他们的期待。”
田燚觉得自己的人气和热度并不是特别高,但看到接机的数十位粉丝时,还是出乎意料,心生感动,于是身为音乐人的使命感再次加强。“像我喜欢周笔畅,我也不是嗑她的颜值,喜欢曾轶可、王若琳也并不是因为她们美,真的是跟我心里上有一些共鸣。”
在发表新专辑《你渴吗》之前,田燚出过公益歌曲和电影主题曲,他直言那些歌都不是他真心喜欢的,理想中的音乐是“在保证公司有市场的前提下,走一些不是特别主流的,飞一点的,有点小众的,迷幻的、梦幻流行的音乐。”他甚至还喜欢听后摇。
参加节目督促他写起了歌,比赛过程紧张,没有时间去感受和沉淀,比赛过后,他才真正有机会去体验心里萌发的各种情感,凝结成歌,每当心里有情绪,他就哼在手机里,花时间整理修改,找老师做出demo,写成谱做成歌,在音乐圈经历的一切对田燚来说都是崭新有趣的。

《你渴吗》里集结了众多田燚欣赏的,或企划觉得适合田燚的制作人,度身打造处子秀。现阶段的田燚是音乐里的学徒——跟着祁紫檀,田燚两小时就录完了《日光里的一切》,歌唱不需细抠咬字,只要情绪对了就好;而跟周以力做的《那个我》,则字斟句酌,录得更久一些;录自己写的歌,田燚就更有主动权,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演唱;录别人的歌,他需要从制作老师那里学习演绎的技巧。
“还挺喜欢录音棚录歌的,挺享受的,每次感觉连续上了三小时的唱歌课,收获还是挺大的。”每当制作人问他对歌曲有什么特别的想法,经验不足的田燚有时给不出答案,他像一张白纸,还有许多书写空间,“想法不是特别多,感觉还是挺为难的。我感觉未来应该更多地参与,如果有机会能够录下一张,我的想法可能会更多一些。但是也不知道,也许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张专辑。”轻松地说出这句话后,田燚给了一个解释:“我是一个挺悲观的人。”

编辑:克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