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教育体系及新生学习中的注意事项
一新加坡的学制
1、小学:学制6年,特殊情况8年
2、中学,根据小六会考成绩,分别进入不同的项目,基本上可分为快速(Express)和普通(Normal)两大类。
快捷(Express)的学制是4年,其中在中二结束后会有一个考试,根据考试结果和个人志愿分班,4年的学习完成后参加O水准(O Level))考试,根据O考的成绩进入初院。
我们的孩子(Scholar)全部都是Express,新加坡本土(local)Express的学生,也会在中二结束时,根据学生成绩和个人志向重新分班,这次分班会考虑学习成绩和个人的选课(相当于分文理班)。Scholar基本都会插班到中三的理科班。
普通 (Normal)的学生会在中四的课程结束后参加N水平考试,然后再学习1年,中五毕业后参加O-Lever考试,凭成绩进入理工学院或者工艺艺术学院。
3、初级学院、理工学院和工艺艺术学院
新加坡的初院相当于我们国内的高中,学制两年,学业结束后参加A水准(A Level)考试进入大学。A Lever的考试成绩为英联邦国家承认,可以凭此成绩申请英联邦国家的大学。
二中学的课程设置和作息时间
新加坡中学的学科设置分三类,
1、Language(语言):包括
English(英文),简称EL
Higher Chinese/Chinese(高级华文/华文),简称HCL/CL
一般中scholar都会选这三科。英文是scholar最大的困难,我们的孩子现在的水平大约相当坡小学五、六年级,所以这门课是孩子们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基本上中三上半年这门课能及格就相当不错了,对此家长和孩子们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是孩子不够好,而是语言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也不必为此太过担心,孩子们到坡就会由教育安排为期大概一个月的英文强化课程,平时学校也会额外安排英文实习一直到O考前,大部分孩子通过努力还是可以追上的。
华文课基本上就是咱们小学生的水平,中三的时候直接会有一个考试,成绩计入O考,理论上通过这个考试的学生才可以选修高级华文。高级华文,相当于国内的语文课,但教学方式和重点会有些不同,一开始的时候可能会有些不适应,但一般不需要担心,scholar这两门课都不会是问题。
2、Mathematics(数学):包括
Mathematics(数学),简称E Math
Additional Mathematics(高级数学),简称 A Math
这两门课没什么好说的,必修,scholar的强项,拿A很轻松。
3、Science(科学):包括
Physics(物理),简称 PHY
Chemistry(化学),简称CHE
Biology(生物),简称BIO
一般scholar也都会把这三科选上。前两科没什么可说的,scholar的强项,基本上都能拿A,生物这门课并不难,但是有很多深奥和枯燥的单词,需要大量的背,另外就是每个问题有一套程式化的解答方式,不能随意发挥,所以有的时候懂却不一定能答对,对Scholar来说是个挑战。
4、Humanity(人文学):包括Pure Humanity (纯人文学)和Combined Humanity (组合人文学)两部分
Pure Humanity (纯人文学), 简称Pure Humans,可以从4个科目中选择一科Pure History(纯历史)、Pure Geography(纯地理)、Pure Chinese Literature(中华文学)、Pure English Literature(英国文学)、马来语文学(MSP)、高级艺术(Higher Art)、高级音乐(Higher Music)、印尼语(作为第三语言)
Combined Humanity (组合人文学),简称Combined Humans,分为两个科目,其中 一科是Social Studies(社会学,简称SS),另外一科是人文科中半科,包括Elective English Literature(E Lit E),Elective History(History E),Elective Geography(Geo E),Elective Chinese Literature(很少学校开设),Elective Higher Art、Elective Higher Music等课程中的一科。
中华文学这门课相当国内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那部分吧,不要以为你是从中国来的,这门课就很轻松,实际每年全坡大约有550名学生选修中华文学,其中大部分是Scholar,所以,这门课的竞争是在中国孩子--特别是Scholar之间展开的,每年都有很多学生英文可以拿A1,但中华文学却只能拿到A2甚至B3。曾有一些孩子勇敢的选择了英国文学,而且O考的成绩也不错。
纯人文学中还有分类里还有高级艺术(Higher Art)、高级音乐(Higher Music)、课程。少数有艺术特长的学生,比如音乐、美术方面确实有很高的水平,也可以考虑选修这些课来替掉中华文学。当然这还得看你所在的学校有没有开设相应的课程,如果学校根本就没开这门课那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我们南侨中学14届已经有一个学生选修了高级音乐来代替中华文学,现在看起来成绩还不错。
组合人文科大部分Scholar会选择地理,学校也会推荐Scholar选地理,之所以这么选是还考虑到语言,英文是Scholar的弱项,地理更偏理科些,表达上的困难会小些,所以初期可能更容易克服困难。但这并不是唯一和绝对的选择,事实上很多孩子英文都能考到A,表达并不会成为绝对的障碍,这个还是要看孩子自己的特点和兴趣所在。如果在国内就对历史有兴趣,到学校后不妨借高年级同学的课本研究一下。我自己的孩子说,见过历史课本后,他有点后悔没有选修历史,但那都是中三下学期的事儿,再改已经来不及了。或者看一下学校有没有开设音乐或艺术的半科课程,如果有,在这方面有兴趣的,也可发选择这些课程。
组合人门科的两门课是分开上的,考试也是分开考,但正式考试时每门课占50分,合起来算这门课的总分。
中学每天的作息时间大概是早晨7:20左右到校,升旗,然后开始一天的课程。
下图是南侨中学的课程表,各学校应该不完全一样,但大体上相差不多。

第一节课从7:45分开始,每节课45分钟,没有课间休息。
三节课后是午餐时间,通常也是45分钟。
下午有时候课上到第7节,1点钟就放学,大部分时间是上到第9节,2:30放学。放学之后一般就是学生们参加CCA和各种活动的时间,有时候学校也会安排补课等等。
学生的出勤要求非常严格,迟到和早退都是很严重的事情。如果生病或者有其它事情需要请假,要由舍监开出请假条,交到学校的Office。
三学分的计算
1、学分的设置
每门功课的考试成绩满分都是100分,按照考试成绩划分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A1、A2、B3、B4、C5、C6、D7、E8、F9:
75分以上为A1,
74-70分为A2,
69-65分为B3,
64-60分为B4,
59-55分为C5,
54-50分为C6,
49-45分为D7,
44-40分为E8,
39分以下为F9;
C6以上为及格。
根据等级计算学分,A1=1分,A2=2分,B3=3分......依此类推。
2、L1R5的计算方法
新加坡每次考试的总成绩是按L1R5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其中:
L1:
在EL及格的前提下,在语言科目中选成绩最好的一科计入成绩,对当地学生而言,CL可以作为R5中的一项,但是对于scholar似乎不可以,所以,scholar只能在在EL和HCL中选成绩最好的一科计L1;
R5:
首先在数学(Math)中选成绩最好的一科(E Math, A Math),
之后在Science(科学)中选最好的一科(Physics,Chem,Bio),
再后在两个Humans中选最好的一科(Pure Humans,Combined Humans),
最后在剩下没有被选择的科目中选最好的两科参加计算(包括没有被选择的语言科目,如果英文够强的话)。
例:
学生成绩如下
Language: English C5, Higher Chinese A1;
Mathematics: A Math A1,E Math A2;
Science: Physics B3,Chem A2,Bio B4;
Humanities: Chinese Literature A2,Combined Humans B3
则成绩为:
两个语言中最好的HCL A1---1分
两个数学中最好分A Math A1---1分
三个科学中最好分Chem A2---2分
在两个Humans中选最好的一科Chinese Literature A2---2分
剩下没选的科目中最好的两科
E Math A2---2分
Physics B3或Combined Humans B3---3分
所以L1R5=1+1+2+2+2+3=11分
因为共6科参加计算,所以L1R5的最好成绩应该是6分。
需要说明的是,O考时,MOE会根据当年的考试结果对等级分进行调整,如果大家普遍考的好,那A1就有可能不是75,而是更高些,如果大家都考得不好,也有可能下调,比如中华文学,据说考到A1要85分甚至90分,大体的比例就是前25%是A1,依此类推。
3、减分政策
在O考录取时,新加坡教育部(MOE)还规定了三个减分政策:
1、英文及格的前提下,高级华文拿到A1/A2,L1R5减2分,拿到及格的减1分;
2、若CCA成绩为A1/A2,可以减2分,CCA成绩及格的,可以减1分。
3、参加Language Special Program 可以减两分,需要HMT成绩优秀,在JC继续学习HMT。但此项减分政策不适用scholar。
所以,scholar的L1R5的最高分是2分。
四新加坡的各种比赛
新加坡会有各种各样的学科竞赛,由于scholar学生理科普遍强悍,所以经常被学校组织去参加各种竞赛,
我能记起来的大概有:
Australian Westpac Math Competition (AMC) (Junior, Intermediate)
American Math Competition (AMC10)
Australian Intermediate Mathematics Olympiad (AIMO)
*Singapore Mathematical Olympiad (SMO) (Junior, Senior,Open)
*Singapore Junior Physics Olympiad (SJPhO) (Main, Open)
Singapore Young Physicists Tournament Cat b
*Singapore Junior Chemistry Olympiad (SJChO)
*National Olympiad of Informatics (NOI)
带*号的是我印象中含金量比较高的竞赛,其它各种比赛种类实在太多了,实在记不过来。
参加这种竞赛有什么好处?提高自信啦、开拓视野啦、交朋友啦,得奖的话CCA给加分啦等等。但是,请家长一定要明白,新加坡的学生参加这种竞赛真的是赛着玩儿的,竞赛的内容和学习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儿。得个大奖回来学校当然也高兴,但也仅此而已,学校几乎不会为参赛学生提供辅导和帮助,也不会因为你得了某个奖而在给你特别的优待,这跟国内是完全不同的。家长们对此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除非孩子自己真的有兴趣,否则不要逼着孩子去参加各种竞赛,也不要太把竞赛成绩当回事儿。除非能得到那种含金量极高的奖项,比如SMO的OPEN组的金奖,可以借此DSA某些初院,但在中学阶段得到这个级别的奖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是真的天才(天才与学霸还是有区别的)。
五
新加坡对scholar的不同要求
1、持续保持奖学金对学习成绩的要求:
在学校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学校对scholar与local并没有什么不同,scholar会被随机分配在学校的Express班级中,与local一同上课,但每学年末,学校会对scholar的成绩做一次评估,如果特别差的话,会有训诫,要求学生努力,并通常会安排补习。O考时,scholar的成绩必须满足初院录取的最低要求,即L1R5在15分以下并且英文合格,才能保持奖学金,如果达不到这个要求,会被取消奖学金,但学生签证不会被取消,学生可以转读理工学院,那就只能自费了。如果是L1R5在15分以下,但英文不合格,可以被初院录取,但英文必须在第二年补考一次,合格的话可以持续保持奖学金,如果不合格,据说情况会很严重,直接被开除学籍,只能转到私立学校。不过只要孩子还肯认真学,也没什么可担心的,据说有过这样的孩子,转到私立学校以后,也考进了国立。
2、初院录取时的区别对待
在最初的N年里,scholar在初院录取时跟local是相同的,都是按L1R5的成绩录取,但因为scholar的成绩都实在太好了,挤占了太多名校资源,然后,MOE的新政策就出来了,scholar单独录取,就是不光要看你的L1R5,还要参考各科的成绩,然后每间初学能够录取多少scholar,MOE限定一个数量(但具体是多少从未公布过),所以,初院--特别是莱初、英华自主、华初、国初、维初、淡初这几家初院对孩子们来说,是scholar之间的竞争。其实local是很少有学生真的修满10科的,但scholar却要靠十门功课的成绩去报考(部分学校的学生选修9门课,这对初院录取有什么影响不太清楚)。
六
开学前的英语强化
大部分被录取的孩子是在7月前后得到通知,11月初才能启程前往新加坡。这中间的3个多月做些什么比较好呢?
单从学习方面考量,当然是英语!英语!英语!
无论你在国内的英语有多么好,哪怕甚至你的托福和雅思都考到不错的成绩,你的英文水平都是远远不够的。以英文为一门专业课和以英文为日常生活语言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因此,孩子们需要做的不是在英文这门课上再下功夫,而是,培养起自己使用英文的习惯,比较好的方式是海量的听力、阅读。听力比较好的方式是听原版的英文广播,比如BBC、VOA,一开始可能听不懂,没关系,坚持每天听半小时,一定会有收获。见缝插针的阅读,小说、杂志统统都可以,找到你要去的学校的网站,看懂它上面的每一个通告甚至是课程表。有条件的话多去逛逛国外的网站,看什么都可以,只要你能看得懂。比较有名的杂志象经济学人、时代周刊都可尝试。试着用英文写东西,日记也好,作文也好,什么都好,只要能写出来。
没有必要专门去哪里上课。国内各种补习班能帮助你提高的是应试的技术和成绩,他不能提高你真正的实力,况且国内能用英文给你正儿八经上课的老师实在是太贵了,而每天只有一个小时的话,也收不什么效果。
林林总总罗嗦这么多,希望会对新上坡的孩子家长们有所帮助,其实家长们都太过担心了,孩子们都能很快的适应坡上各种生活,本文的目的在于帮助家长们对新加坡的生活有所了解,与孩子沟通时不至于太外行。其实孩子们要比我们懂得多的多,本文是基础扫盲性质的............如果错误和疏漏,敬请拍砖。
最后以一段我篡改过的歌词做结尾吧:
没有风雨躲得过
没有坎坷不必走
所以安心的放开你的手
不去想该不该回头
........
祝福孩子们的路越走越宽
祝福所有的家长与孩子 一起成长

如果您希望孩子在中国进行英式小学的教育,或者进行国际教育过渡的话,可以与英伦云小学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