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日本史--从德川到21世纪》(二)
第十一章 经济恐慌及其回应
29年的大萧条对日本影响极大,日本的出口受到严重影响,劳动力失业率达20%,银行家趁机发国难财,此等种种造成民众对政体的失望,罢工频繁出现。
30年代起,日本军方以及一些右翼团体开始效法倒幕志士,发动多次暗杀甚至政变未遂,28年,关东军甚至私自炸死张作霖企图挑拨中日冲突
31年9月18日,在关东军激进大佐石原宪尔的指挥下,再次私自发动了918事变
32年5月15日,首相犬养毅被一群海军军官刺杀,军部强迫重新组阁,新内阁15人中仅5人是政党(此后数年政党人数逐年减少)出身,其余皆出自军部,日本正式进入军国主义时代,史称515事件
33年3月27日,由于国联调查队判定满洲国为非法政权,日本退出国联
35年12月,日本再退英美日三国华盛顿海军协议,日本此时再不承担国际义务
日本的经济在脱离了金本位后进行日币贬值以此拉动出口,随后政府利用财政赤字拉动内需,于是日本在30-36年间要比西方更早的走出大萧条的影响,期间工业产值增加了82%,经济增长50%,其中尤以军工及化工业突出,政府投资于军方的预算从30年的3分之一增至37年的四分之三,同时政府组建了内阁企划院,来指导社会经济发展方向,避免不必要的自由竞争
第十二章 战时日本
1937年的77卢沟桥事变开启了中日全面对抗,日本幻想可以通过拿下首都来灭亡民国政府,进而推举一个亲日政权,但最终遭到了强烈抵抗
39年8月,日苏爆发诺门罕战役,不可一世的日本关东军出兵六万死伤两万,元气大伤。
40年9月,德意日三国轴心同盟正式达成,目的是共同对抗美国
41年6月,日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为日本南进计划开路。2个月后德军入侵苏联。
41年7月,日本于法国维希政权达成协议,开始进驻北越,此举导致美国联合英荷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最终在11月日本发动珍珠港偷袭。
日本在偷袭得手后,半年内在太平洋上有兵力优势,摧枯拉朽的拿下菲律宾,马六甲,印尼等重要领地,但日本缺乏系统的占领计划,他们鼓吹把亚洲还给亚洲人的口号在日本压榨残暴的统治下很快就被戳穿。
37-45年间,日本约170万士兵阵亡,30万战俘失踪,大空袭导致900万人无家可归,平民死伤20万,两颗原子弹再加20万人。期间,日本也犯下累累罪行,南京大屠杀,强收越南粮食导致饥荒,饿死百万人,731部队等等。
第十三章 美国占领下的日本:新出发点及延续的旧结构
麦克阿瑟将军是联合国最高司令部的最高统帅,他是个铁腕人物,故俨然一个日本土皇帝。
日本与47年5月正式生效了 新宪法,新宪法赋予日本国民现代基本人权,类似美国的权力法案,同时也取缔了军队,并宣布永不参战
45-48年间,以东条英机为首的28名高层战犯被判刑,7人死刑。中层军官中有900人被判死刑。日本国家神道被解散,相当一部分的日本工业设备被拆除做为战争赔款。
战后原政友会重组为自由党 ,民政党更名为民主党,左翼非共产主义的日本社会党也表现不俗,在新宪法颁布后多次联合组阁
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冷战序幕,随着中国大陆国民党的失势,美国决心扶植日本作为东亚反共基地
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为日本获得了大量急需的军工订单,日本经济开始复苏
52年4月,美国正式结束日本占领,随后与日本签订《美日安全保障条约》
第十四章 战后经济及社会的转变
50-73年日本的GNP平均每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冠绝全球。50年日本的经济规模约为110亿美元,55年增至250亿,73年为3200亿,已经是美国的三分之一
期间,钢铁,造船,汽车与电子为龙头行业,重工业比例占62%
日的经济奇迹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
1.较轻的军费负担
2.开放的世界贸易体系
3.政府合理的指导,不同于苏联的硬性计划,日本的官方经济指导属于劝导,也有如川崎重工不顾政府劝导执意创业成功的例子,SONY也同样如此
4.婴儿潮带来充裕的劳动力,全面义务教育提升了劳动力素质
5.稳定扩大的内需,这个期间的日本已经不再是战前高度依赖出口的国家,其出口值仅占总值的11%,同期西欧则为21%
第十五章 高度成长时代的政治斗争及其调解
自55年起,日本政治社会逐渐分化为右翼的自由民主党(简称自民党)与左翼的社会党。双方主要争论焦点是日美关系,尤其是日美安保条约。其次是国内经济问题,尤其是工会。
右翼的自民党获得了压倒性的优势,足足垄断了28年的国会。
60年日本发生动乱,起因是政府打算出台一部控制示威的紧急法案,遭到了强烈抵制。新修的日美安保条约也使大众失望,加之整年爆发的三池炭矿的大罢工。
自60年骚乱后,右翼的自民党开始寻求与在野党进行合作,两党在政治上开始妥协。此时对扮演反对党身份的是蓬勃发展的公民运动,主要聚焦在 日美关系,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等方面
73年中东战争爆发的石油危机是日本经济的转折点,持续十余年的两位数增长戛然而止,1974年GNP竟然缩水1.4%。资源自主再次成为日本的心结,开始大力发展替代能源,如核能,水电等,到1980年,日本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度从85%减小到73%
第十六章 两极化世界中的全球大国: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
石油危机的影响是世界性的,此后全球贸易开始衰退,尤以美国为甚,71年8月,理查德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导致日元飙升。美日贸易关系也开始出现历史性变化,65年日本对美国贸易有少量盈余,85年则全面碾压美国,美国每年对日贸易赤字约500亿美元
在如此大环境下,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领导人定期举办 峰会探讨世界经济问题,简称G5峰会,日本是其中一员。
85年,G5峰会上签署了《广场协议》,五国联手进行货币调控,美元贬值,日元飙升,此举导致日本出口成本上升,故日本在国内开启了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拉动内需,此后日本依然保持4-5%的增长,对比其他大国来说仍然鹤立鸡群,但是大量热钱进入投机市场,日本的地价开始飙升,短短数年一个东京的地价就媲美整个美国,日本股市的市值占了世界总值的四成,市场开始泡沫化
80年代各大国GNP增长率表--------------P490
80年代起,自民党的统治地位开始减弱,主要由于多次经济丑闻牵连到政府高层,甚至首相田中角荣都被迫下台,此外百姓也不满社会财富分配的日益不均,福利不够
同期,日本人平均寿命持续增长至世界第一,而出生率在持续下降,老龄化问题已经凸显。
第十七章 日本失去的二十年 1989--2008
1989年,世界形势风云突变,日本裕仁天皇病逝,明仁继位,改国号昭和为平成。7月,自民党丢掉了多数党地位,结束了30余年的垄断地位。
此时日本社会上流行一种针对贫富差距扩大的批评,但是数据表明日本在这方面做的已经足够优秀,日本的贫困指数(个人收入低于平均个人收入的一半)为13.7%,在大国里仅次于美国,最富有的20%人口的收入是最贫穷的20%人口收入的2.3倍,而美国为8-10倍,中国为12倍
89-90年间,日本大藏省认为投机市场过热,开始逐步抬高利息率,导致大量资本套牢,日经指数从近四万点跌至90年10月的2万点,政府本以为此举可以有效挤压泡沫夯实经济基础,不料很快引发连锁反应,银行坏账率爆高,即使后来政府一次次的降低利率也于事无补,随后政府开始出台一系列的基建建设但始终无法使增长率突破4%
93年,在野党对当期内阁发出了不信任投票,不料自民党内部的小泽一郎反水投票赞成,最终自民党被迫下台,次年,自民党拉拢到此前的反对党日本社会党组建联合政府,重返政治舞台。日本社会党加入自民党此举导致不少党员出走,与其他一些反自民党人组建 日本民主党
96年后,自民党可以再次独掌内阁,但受到经济形势的影响,其支持率已经远不如昔。直到2001年自民党党魁小泉纯一郎的上台才得以赢得民心,小泉任内开始推进规模达3万亿美元的国家邮政储蓄系统私有化改革,他不惜面对党内众多的压力进行推进,最终得以成功,经济也在2003年得以复苏。
鉴于21世纪中国经济的发展,04年起中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经济在逐步变暖,03-08年平均增长率为2%,失业率为4%,这些指标在G7里除英国外都是最好的,银行的坏账率在逐步降低
第十八章 震荡,灾难及其后续:2008年以来的日本
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相较之美国,在日本的影响更快速,由于源头的雷曼公司是短期借贷的大头供应者,雷曼的倒闭导致08年下半年的出口急剧减少4成,日本同年的经济增长开始下跌,失业率增至5.5%
再一次的经济动荡导致自民党统治基础彻底崩溃,09年的选举民主党横扫上下两院,拿到3分之二多数,达到历史性突破。
民主党的几位首相,菅直人,鸠山由纪夫,野田加彦均执政不长,民主党的竞选承诺很多都没有兑现,面对2011年313大地震的救援迟缓尤其是福岛核电站的泄露都让民主党丧失民心
2013年,自民党联合公明党,重新赢得大选,掌握上下两院的三分之二多数,安倍晋三出任首相。
© 本文版权归 leonardozhang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