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朱彦民教授:南窗朱墨点周易,北阁白绢和宋诗

朱彦民,河南人,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家;艺名朱桢,号美髯公,斋号冰醋斋、怀醑堂、后素轩。师从王玉哲,范曾先生,怀醑堂乃范曾先生所命赏;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秦史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兼职教授。任国际易学联合会理事,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天津市国学研究会会长等多所学术机构负责人和高级研究员。
南窗朱墨点周易,北阁白绢和宋诗
文 / 朱彦民
(天津南开)
彦雄是个真正的歌者,一个勤奋而多产的诗人。我的手机经常收到彦雄发来的诗词新作,有时发来的是一首诗或一阕词,有时则是数首或组诗。因此,我可以经常欣赏到彦雄随机而作的诗词佳作。但也因此而经常弄得我的容量不大的手机短信爆满,每过一段时间就要清除删掉一次。而每当删诗之时,都是心里非常矛盾的时候,不删吧手机就无法再发信息,删掉吧觉得委实可惜。所以,在不得已而删掉之前,我也总是再拜读一遍,再次欣赏一下。其中的一些佳句,如“秋宵梦里香山现,难觅御沟红叶诗”、“此去经年颜色淡,未知梦里遇君无”、“苍茫暮霭数声钟”、“敢为雨后一霓虹”、“山歌一曲破春寒”、“好茶添雅句”等等,都是百读不厌、味之无穷的。
由此我可以猜测,彦雄是那种几乎每天都要写作的诗人。他以一颗赤子般的诗心,多情而敏感地感受着、体察着、鉴赏着、吟咏着世间万物与人情冷暖。情动于中,发之为言,或诗或词,或长或短,或议论或抒情,或颂扬或批评。他的诗歌记录着他的每日行踪,记录着他的不同场景下的各种情怀,更记录着他时时刻刻对人对事的诗意之判断。这就难怪,他近日发来的待版诗词集,竟是如此厚重的篇幅,洋洋大观。
相比而言,彦雄的古典诗词倾向于以歌颂为主旨,很少见到他批评某些人某些事。我想,这恐怕是因为他总是以发现美好的眼光去看待人事万物,故他的眼中充满了真善美。细究起来,他对美的赞颂,也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对大自然世界之美景的歌唱。既有对自然美景、花鸟草虫的精心描绘,也有对青山绿水、游踪萍影的心情记载。这方面的作品很多,在此仅举二例。如其七绝《夏日拾趣》:“夏蛙唱尽满园空,随意清荷逗晚风。流水有心花伴去,溶溶月色映湖中。”属于前者。再如《游平谷感怀》:“风流最是桃花雨,春色融融足媚君。如血嫣红众佳丽,行人逗得尽销魂。”则属于后者。
其二,对世间有大美之人物的颂扬。这其中既包括对古人高风亮节的赞颂,也包括对朋友之情及师生情谊的珍重。如其七绝《翰墨满楼——致常平》:“常忆毫端灿彩虹,平台对饮共雕龙。才如清照题花笔,女有谢家咏絮风。”既巧妙精致地将其文友常平才女的名字嵌入句端,又写出了两人之间相互切磋相互欣赏的朋友深情。又如《咏王纪平老师》:“化雨春风培栋梁,书香四壁映霞光。探骊诗海珠玑涌,揽秀文山襟袖扬。八十才思天不老,三千典籍腹中藏。风怀长秉谦谦品,治学殷殷留德芳。”王老的人品才情跃然纸上。
其三,对神州大地重大事件的赞美。如《贺“神七”飞天二首》(一):“一啸冲天举国欢,巨龙腾起入云端。飞船神七缘桥架,奔月嫦娥见笑颜。”(二):“浩瀚青空万里游,籁音宇外撼神州。穹庐问鼎惊天帝,圣殿灵霄任去留。”再如《七律贺嫦娥奔月二号成功发射》、《观国庆阅兵有感》等,也都是这方面的题材。
其四,对古今书画诗文精品的褒奖。如《读陈贤增老师诗词有感》:“光华浪漫吐芬芳,雅韵妙词成锦章。景语万千情款款,冰心一片淡留香。”再如《咏荷花图》:“妙笔神来菡萏开,波中遥是洛姬来。幽香四溢生风韵,一笑回眸百媚赅。”《题山水画》:“墨洇山水几春秋,江上烟霏一叶舟。无悔清寒长逸乐,丹青自会洗忧愁。”
其五,对故国乡邦深厚情谊的表达。比如《红头船赋》系列之一:“鱼贯红船发,开航后浪推。橹鸣通四海,云绕挂双桅。潮语流行处,五洲空念谁?南洋梦满载,游子几时归?”再如《故乡古桥有感》:“故日雕栏饰木桥,常逢笑脸小阿娇。歌声杨柳明月夜,舟上何人弄玉箫?”《家乡樟林四咏》、《咏幸福澄海》、《咏特区建设》等,也是这方面的内容。
其六,对古老易学经典传统的称道。这是彦雄诗词的独特之处。比如《周易与自然》:“天心周易本相同,千古盈虚术数中。宇宙阴阳涵蕴尽,时空渺渺笑包容。”再如《沁园春·贺王炳中院长莅汕讲学》:“和煦春光,天地流芳,万里气舒。播中华文化,北南并举;阴阳太极,内外同图。俊彩星驰,高朋满座,笑宴王公对酒壶。新华里,一绝佳风水,幽谷虚无。易坛熠熠明珠,有高博迢迢来海隅,授六爻八卦,运筹决策;九宫四柱,妙算豪涂;国粹传承,香飘五洲,青史光昭堪巨儒。挥椽笔,释奇书千古,世界称殊!”
还有一些内容,则可能超出了这样的区划藩篱。由此可知,彦雄诗词题材广泛,涉及到了国家、社会、人生、艺术、自然、人文等各个方面,可谓包罗万象,尽在诗中。

当今社会,有许多诗人号称创作古典诗词。但是作品往往徒具古典诗词形式,即相同字数的句子排列在一起,或称七律,或称五绝。而真正追究其诗词的格律和用韵如何,则每每平仄不分,韵部不讲,以意为之,自以为是。这些所谓的“诗词”,称其为打油诗都不够格。而对于彦雄的这些古典诗词,每当他用手机短信发来时,我总是以一种非常挑剔的眼光来审读一番,看其是否合乎平仄对仗,是否合乎押韵规矩。令我惊奇和敬佩的是,几乎没有例外,他的诗词都是严格按照诗词格律写成的,可谓中规中矩,形式完美。如其七律《绿岛咏怀》:“青山毓秀独钟灵,林里泉声云外生。绰约嫣红奇卉艳,扶疏淡墨老篁清。繁华尘洗夕阳隐,闲逸嚣消暮鸟鸣。极目山庄灯火璨,叹它绝境鬼工成。”中间两联对仗工整,造境清奇,颇有老杜遗风。
彦雄诗词不仅在格式上谨遵古道,格律分明,其诗词也已形成了自己的意蕴风格。我们知道,彦雄在艺术上是个多面手,除了诗人、画家、翻译家之外,他还是个颇有成就的青年易学家。他长期沉潜于易学易理的探究与琢磨,而易学研究是需要理性思维的。一般来讲,长期的理性思维和乾嘉学派式的朴学考证,对一个诗人的诗心、诗性的影响,毋宁说是一种极大的戕害。然而可贵的是,在彦雄的身上和诗里,我们并没有看出这种特别的矛盾之处。彦雄在研究易经易理的同时,每天依然保持着饱满、昂扬的诗歌创作热情。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不过,研易又作诗并重,这毕竟不是一个平常诗人所能有的身世境遇,这也就决定了他的诗词不可避免地带有一种强烈的思辨意味与微妙的玄奥禅意。如其七绝《无题》:“曾经沧海水无澜,天降彩云人世间。有幸三生修福果,两心相契共盘桓。”《蝶恋花·研易》:“易道玄玄玄几许,太极阴阳,学海无涯渡。酒绿灯红非我处,天凉惟见红炉煮。春去秋来朝复暮,华发稀疏,无悔随春去,只影孤单灯伴语,却缘天地心中铸。”就是说理禅诗的代表之作。彦雄作为易学家,参透天地之理,明察万物之情,故其诗多如宋人诗,讲理之处多,禅思之境远。
至于论者往往比况宋诗之于唐诗之高下,我个人有不同理解。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文学艺术风格,如果宋诗等同于唐诗,就不能称其为宋诗了。既然“诗”可以“兴观群怨”,诗就是非常广义的,非独唐诗为诗歌唯一正途。正如钱锺书先生在《宋诗选注》序言中评价宋诗:“整个说来,宋诗的成就在元诗、明诗之上,也超过了清诗。”彦雄诗词如果能够坚守此种诗词风格,他年自然也就可以出奇而制胜了。

古人形容作诗之难,有所谓:“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字稳,捻断数根须。”上次在汕头见到彦雄时,见其毛发已经稀疏不堪,大有“地方支持中央”之势。如今两年过去,不知现在是否已脱发更甚?我想所以如此,可能主要是三个原因:其一,彦雄是个“热血青年”。从生理学上来讲,热血动物往往是容易脱发致秃的;其二,彦雄是个聪明之人。俗语所谓“热闹的马路不长草,聪明的脑袋不长毛”者是也;其三,当是更重要的原因,这与他长期索肠苦吟,斟酌诗句,每日搔首凝思,推敲炼字,不无关碍。杜甫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之感慨,我观彦雄之态,呵呵,亦颇有之矣!
由诗人的彦雄而使我想到恩师范曾教授。范先生以书画大家名世,而其日常所好所乐者,唯嗜诗而已。每日读书课画之余,或频与宾客晤谈,或独自伏案书室,总以赋诗联对为趣事,或自吟自唱,或师徒联句,辞采郁郁,华翰翩翩。可以说无日不诗,妙句频出。故范先生也是当今诗兴勃然、才情高华的一代诗家。
今观彦雄之为诗状态,亦复如是。且其诗格之清雅,造语新奇,诗境之宏阔,森然大气,与范师韵文颇有些相近之处。唯彦雄年仅不惑,富于春秋,如能持续保持那颗青春不老的诗心,如能着意讲求一些张中行先生所谓幽微的诗意,则彦雄之诗词当会更上层楼,渐臻佳境。
如此,则我将拭目以待之。
[注:文中插图皆为陈彦雄画作]
陈彦雄,号一道子,广东汕头人,研究生学历;易学家、诗人、画家;易学与企业管理研究专家、研究员等,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
现任国际易联理事,易学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国际易经书画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际易经应用科学院副院长兼秘书长,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东省潮汕文学院副院长,广东省易学会副会长,汕头市作家协会顾问,汕头中华书画研究会艺术顾问,汕头市剧协顾问等职位。
(原载:路上歌谣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