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生存报告
查看话题 >而立之年,还没有结婚
又到了一年人口集中逃离北上广的时间了,这一年,发生了很多,春天裁员休息了一个季度,冬天,第二家公司又变相裁员,找了两次工作,也没了什么年终奖,结果,这一年,手里没落下什么钱,原本打算攒些钱明年能不能去老家先弄一套房子的首付,到头来,还是两手空空。
一转眼,已经到了而立之年,未婚,没有女友,压力感觉是越来越大了。工作也不过四年,有时候我也在想,读书到底有没有用,到头来,我发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也许需要的并不是能真的做事情的人,需要的是那些会吹牛X的人。拉投资需要吹,公司的项目想提高行业影响力需要吹,面试需要会吹,晋升一样需要会吹......到最后我真实的看到了,这些所谓的“知识分子”只是想做一些事情,但是最后,还是被说成了“高分低能”。我想为和我一样奋斗了很多年的人说一句,不是我们低能,而是你的项目太low!
说归说,我还是希望,像我一样的人,好好的学一下,毕竟能力不是重要的,牛X还是要学会吹。放下知识分子的尊严,“跪舔”还是要学会,但是毕竟也只是拍拍马屁,并不是真的跪舔。
不知不觉,周围的人,陆陆续续结婚了。家里也想给我介绍对象,不巧的是,两次我都在找工作,没有和家里人说,以至于家里人一直怀疑和着急。而我,也并不想说这些遭遇。从上学的时候开始,家里把我一切的不幸,都归因于我个人的不努力,说了徒增烦恼,而且,我也懒得去解释。不想把压死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放在家里。
到了新公司,还意外的遇到了大学和研究生的同学,一聊之下,都是“圣男圣女”。而周围了90后,最近也有的刚刚抱上娃。
不知道为何,心理总感觉89年前后的人,好像是被时代抛弃的一波人,在这个关键的一年,遇到了经济的不景气,以至于找一个“栖身之所”,都不显得那么容易。
我知道,很多人会说,这个是你的能力问题。可是真的是个人能力的问题么,我也不断的问自己,不想去抱怨,心理却也和其他同事有了一样的危机感。
就在几年前,社会上的招聘还是找有经验的资深的人,当时我还太年轻。可是这两年,社会像变了一样,开始向年轻的队伍出发,35岁本来是一个刚刚有学历的人工作10年左右,经验比较丰富,却又有生产力的年纪,变成了很多行业的deadline。35,像一个过滤器,要过滤掉99%的人。而很多人会对着99%的人说,机会留给年轻人吧。
之前在咖啡厅,听到两个大学教授的聊天,发现,现在这个时代,35的门槛,已经到了大学教授的队伍里面了。快餐的学历太多,以至于,“凡人”根本不配立足了。
有时候我也在想,90年前后的人,真的是很悲催的一代,年轻的时候看经验,有经验的时候要年龄。30岁左右的时候,赶上中国的事业大潮和房价的顶峰点。
在这些压力之下,能力强和家庭好的纷纷付了首付结了婚。而我等凡人,似乎真的只能给计划生育默默贡献自己的一份努力了。
有人说,挣钱和结婚生子不矛盾,可是你要知道,在你没办法给家人提供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的时候,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动作。孩子不是生下来,你给喂饱了就可以了,家庭也不是能和你同甘共苦,就要一起吃苦的。
我自己从农村出来,见过富裕的孩子怎么生活,见过你努力几年的成果不过是人家父母一笑了之就可以实现的时候,心理是多么的不堪。也知道,从小可以收到了好教育和引导的孩子,自己与他们之间的差距。只是不想这些在下一代身上重演。
又是一个春节,我知道回家之后,会有多少人说道“结婚”,不知道有推来几个你都不认识的人,说她家条件如何的好,说媒聊天的。
而立之年,我还没有结婚。
有人说,是我太脆弱;有人说,不后有三,不孝为大;有人说你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啊;有人说,你真丢人,这么大了连一个媳妇都找不到;有人说,你看看XXX都生了X个孩子了......
我知道,还有很多人和我一样,无论处于怎样的考虑,选择了自己漂泊在外,或者在拼搏的路上。而立之年的我们,也很着急,可是那并不是能把自己当作一个只生不养,或者为了结婚而结婚。毕竟,后面的路要走一生。对了,是运气。错了,就是三个家庭的不幸。
前路漫漫,一旦,下个路口,遇到了对的人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