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预告(二):《中国人工智能法治发展报告(1978-2019)》

【“新技术法学”已与知识产权出版社达成合作协议,将于明年上半年出版“中国新技术法学皮书系列”,包括《中国互联网法院法治发展报告(2017-2019)》《中国人工智能法治发展报告(1978-2019)》《中国区块链法治发展报告(2009-2019)》等。】 敬请期待!欢迎各位金主赞助~
投稿邮箱:zf591014@163.com
自2016年起,人工智能开始进入国家发展战略。《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等文件的出台,更是明确了人工智能的重要地位。如此浪潮之下,法律领域自然也难以独善其身,人工智能与法律结合已成必然之势。由此便引发了关于人工智能法治问题的大讨论,包括人工智能在法律领域的应用、人工智能的法律责任、人工智能的法律监管等问题均为时下热议之话题。热潮之下如何顺势而为且保持理智便显得十分具有意义,法学领域更是应当如此。一方面,如果排斥人工智能在法治中的应用,不仅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也不利于法治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如果过分沉迷于人工智能则很有可能陷入一种盲目性,进而因忽视人工智能的缺点而丧失理智。由此,以一种中立的视角理性看待这一问题便更加具有意义,身处于“前所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理性地顺势而为方能彰显法律工作者的价值,科学谨慎地研究方能体现研究者的意义。
《中国人工智能法治发展报告(1978-2019)》正是以此为出发点,试图构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通过对不同问题的系统总结分析达成有效的对话,进而为人工智能的法治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对未来发展做出理性预测。本报告将主要从立法和司法、学术研究与法学教育三个方面系统总结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人工智能法治的发展状况:首先,立法与司法方面,主要从立法进展、司法实践、应用监管3个角度对人工智能法治发展进行述评;其次,学术研究方面,主要从主体地位、法律责任、实践应用、权利保障、应用监管、法律参与、法律职业以及未来展望等角度对人工智能法学研究进行述评;再次,法学教育方面,主要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角度对人工智能法学教育进行述评。本报告期望通过对我国人工智能法治发展状况的系统总结和批判反思,为人工智能的法治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对未来发展做出理性预测。本报告目录如下:
前言:中国新技术法学研究的使命
序言:1978-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法治发展的步伐
缩略词语表
第一篇:1978-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立法与司法进展
一、人工智能立法进展综述
二、人工智能司法实践综述
三、人工智能应用监管综述
第二篇:1978-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法学研究进展
一、人工智能主体地位研究进展
二、人工智能法律责任研究进展
三、人工智能立法研究进展
四、人工智能司法适用研究进展
五、人工智能执法适用研究进展
六、人工智能与权利保障研究进展
七、人工智能应用监管研究进展
八、人工智能与法律参与研究进展
九、人工智能与法律职业研究进展
十、人工智能对法律发展影响研究进展
十一、人工智能法治发展展望研究进展
第三篇:1978-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法学教育进展
一、人工智能法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二、人工智能法学课程和教材建设
附录:
附录1:人工智能法学期刊论文目录(1978-2019)
附录2:人工智能法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目录(1978-2019)
附录3:人工智能法学学术著作目录(1978-2019)
附录4:人工智能法学学术会议一览表(1978-2019)
附录5:人工智能法学研究项目一览表(1978-2019)
后记
“新技术法学”成员规则
一、“新技术法学”是一个民间自治研究小组,以“究新技术法理,铸未来法基石”为基本理念,主要以各类自媒体、正式出版物、学术工作坊、横向研究项目、案件代理等形式开展理论与实践活动,成员之间互相督促,共同学习进步。
二、欢迎认同“新技术法学”基本理念和成员规则的各界朋友和学生加入“新技术法学”,成员基本规则如下:
(一)所有成员应积极参与“新技术法学”各项活动;
(二)硕士(含在读)以上学历成员,每月应至少撰写1篇自媒体原创文章,文章内容和形式不限,只要与“新技术法学”相关即可;
(三)本科(含在读)以上学历成员,应参与“新技术法学”自媒体文章的编辑工作,同时鼓励撰写自媒体原创文章;
(四)所有成员均应参与“中国新技术法学皮书系列”编写工作。
三、“新技术法学”顾问:
张志同,北京市京润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实践导师
四、“新技术法学”成员名单:
郑 飞,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
曹 佳,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法律顾问
郑应伟,北京市两高律师事务所律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德国汉堡大学欧盟国际法学硕士
马国洋,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
陆 洋,德国弗莱堡大学法理学博士研究生,研究员
陈 扬,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LLM
聂真璇子,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杨默涵,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
李雅健,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
郑卓奇,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
陈晓慧,澳门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李 昊,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本科生
刘廿一,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本科生
李思言,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本科生
钱玉仙,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本科生
龙健宁,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本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