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记述西汉轶闻的《西京杂记》 》一一陈再明一一2020、1、14
十,汉太史公 汉承周史官,至武帝置太史公。太史公司马谈,世为太史。子迁,年十三,使乘传行天下(全乘传舍所备之车),求古诸侯史记。谈死,子迁以世官复为太史官,位在丞相下。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之过,帝怒而削去之(把《景帝本纪》和《武帝本纪》删去)。后坐举李陵,陵降匈奴,下迁蚕室。有怨言,下狱死。宣帝不复用其子孙。 太史公,实名太史令司马迁,父司马谈,以太史丞为太史令,则″公″者,迁所著书尊其父云"公″也。汉设太史令,源出周之太史,故有″汉承周史官″之言。太史令秩千石,其职责,是掌天时星历以及祭祀、丧、娶之事。凡国有瑞应、災异皆掌记之。"蚕室″即执行阉刑的场所,司马迁于此受宫刑后,一度出任中书令,借以完成《史记》的撰作,最后终老而死,而非″下狱死″。
十一,金石感偏 李广与兄弟共猎于冥山之北,見卧虎焉。射之,一矢即斃。断其髑髅以为枕,示服猛也。铸銅像其形为溲器(小便器),示厌辱之也。他日,复猎于冥山之阳,又見卧虎,射之,沒失饮羽(唯留箭尾于外),进而视之,乃石也,其形类虎。退而更射,鏃破簳折而石不伤。余尝以问扬子云(扬雄),子云曰:″至诚则金石为开″。
李广( 一前119),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与匈奴接战七十余战,屡立战功,匈奴畏服,号其为″飞将军″。因与卫青、霍去病有隙,元狩四年(前119)伐匈奴,因失道(迷失道路)遭追究,以恥对刀笔吏而自杀。李广命数奇,曾出猎,射草中石,中石没镞,示其力大弓强也。
十二,贾谊鹏鸟赋 贾谊在长沙,鹏鸟集其承尘(置于床上的物件)。长沙俗(风俗)以鹏鸟至人家,主人死。谊作《鹏鸟赋》,齐死生,等荣辱,以遣忧累焉。
贾谊(前200一前168),雒阳(今河南)人。汉初著名政论家和文学家。年少时,即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其为博士,迁太中大夫。因改革政制,得罪了周勃、灌婴等勖贵重臣,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再改任梁王太傅。不料梁王墮马而死,而满腔抱负更难以实现,于是抑郁而死,年仅三十三岁。著有《新书》五十八篇,其中以《过秦论》最为有名。《鹏鸟赋》作于长沙王太傅任中,云:“不以生故自宝兮,养空而浮;德人无累兮,知命不忧。″其意为体道之人,但养空性而心苦浮舟。上德之人,心中无物累,是得道之士也。
十三,东方朔设奇救乳母 武帝欲杀乳母,乳母告急于东方朔,朔曰:″帝忍(残忍)而愎(刚愎),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但屡顾我,我当设计以激之″。乳母如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今巳大,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帝怆然,遂舍之。
东方朔(前154一前93),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武帝时,因其博学多闻,为人言谈幽默,智计百出,常在谈笑间,为国事察言观色,犯颜直谏。初甚得武帝宠爱,官拜太中大夫给事中。后以不敬罪免为庶民,虽不久即官拜郎中,但不受重用。于是,留下《答客难》、《非有先生论》等论说,以明其志。
十四,五侯鲭 五候不相能(和睦),宾客不得来往。娄护丰辩(能言善辩),传食(轮流就食)五侯间,各得其欢心,竞致奇膳(罕見的美食)。护乃合以为鲭(鱼和肉烹制的一种佳肴),世称″五侯鲭″,以为奇味焉。
五候,汉成帝重用外戚王氐,封他的舅舅王谭为平阿侯、王商为成都侯、王立为红阳候、王根为曲阳侯、王逄时为高平侯,时称″五候″ 娄护,字君卿,齐(今山东)人。年轻时随父于长安当医生,后改学经传,任京兆吏多年。他颇有口才,与富有文采的谷水同为五侯上客,长安传出″谷子云笔札,娄君卿唇舌″。
十六,公孙弘与故人 公孙弘起家徒步(步行上班),为丞相,故人(旧友)高贺从之(投靠他)。弘以脱粟食(方便飯),覆以(盖上)布被。贺怒曰:″何用故人富贵为(旧友富贵了又有什么用)?脱粟布被,我自有之″。弘大惭。贺告人曰:″公孙弘内服貂蝉,外衣麻枲(粗麻),內厨五鼎(饮食奢侈),外膳一肴(肉菜),岂可以示天下(作为天下表率)!″于是,朝廷疑其矫(表里不一)焉。弘叹曰:″宁逢恶宾,不逢故友″。 公孙弘(前200一前121),字季,菑川薛(今山东滕县)人。武帝时,初以贤良征为博士,出使匈奴,未能很好实现武帝意图而被免职。后来再举贤良,对策擢第一,拜博士,再迁为御史大夫。因其人办事谨慎,深得武帝信任,出任丞相,封平津候。他出身平民,无特殊政冶及经济背景,不过十余年间拜相封侯,前所未見。
十七,枚皋文章敏捷 ″枚皋文章敏疾,长卿制作淹迟(慢),皆尽一时之誉。而长卿首尾温丽,枚皋时有累句(病句),故知疾行无善迹矣。扬子云(雄)曰:″军旅之际,戎马之间,飞书驰檄,用枚皋;廊庙之下,朝廷之中,高文典册,用相如″。 枚皋,字少孺,淮阴(江苏淮安)人,西汉著名文学家,以辞赋名世。其父枚乘,善为赋,其中以《七发》最为有名。枚皋为枚乘小妾所生,未随枚乘东归,母子居于梁(今河南商丘)。枚皋不通经术,诙谐如同东方朔,好赋颂而不拘礼节,所以难以升官,为郎而巳。其作可读者多达百二十篇,《汉书-艺文志》有著录。
十八,韩嫣好弹 韩嫣好弹(喜欢打弹弓),常以金为丸,所失者日有十余。长安为之语曰:″苦饥寒,逐金丸″。京师儿童,每闻嫣出弹,辄随之,望丸之所落,辄拾焉。 韩嫣,字王孙,弓高侯韩贵当之孙。汉武帝为膠东王时,韩嫣与武帝一起学书。嫣善骑射。武帝登基,欲伐匈奴,所以韩嫣深得宠信,官至上大夫。嫣恃宠,常与武帝共卧起。入永巷以姦闻,太后得知,下诏赐死,武帝也不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