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北京行——下 | 艺术盲的第一场艺术展


11月初的北京,已经进入初冬,空气干燥而清冽,体验够了南方潮湿的空气,对这份干燥和清冽多了一份贪婪的喜欢。
7号上午天气晴朗,阳光无比慷慨。跟着老姐的好友去红砖美术馆看了一场艺术展。
美术馆的外立面全部由小红砖砌筑,整齐有序,配上金黄的银杏叶、干净的蓝天,在日光的照射下,毫不吝啬地向一个初次到访的游客展现着它不可言说的美。

一副巨大的展览海报挂在一面墙上,海报上是一个穿着皮夹克、正吃着香蕉的短发女人,头发挡住半边脸,看向镜头的眼神充分诠释了什么叫桀骜不羁。
要不是海报上面写着艺术家的名字莎拉·卢卡斯(Sarah Lucas),十有八九会把她误认为是个硬汉。
不禁感叹,艺术家真的很有艺术范儿!

1.
作为第一次看艺术展的艺术盲,只能靠墙壁上的宣传介绍去了解艺术家和她的作品。
虽然海报中的卢卡斯看上去很刚、很男性化,但她对自己的描述却直击方寸,让人心底一软。
我是个亲切,甚至母性十足——虽然我没有孩子——的中年女人;依然十分孩子气,直截了当,有时会突然发脾气,具有男人是的幽默感。我本性乐观,常常可以在冷酷的状态里发现有意思的东西——至少能够努力打起精神。莎拉·卢卡斯(Sarah Lucas)
十分喜欢她的这段自我描述,我也同样认为自己是个虽然没有孩子、但也母性十足、同时也希望保留住自己身上的孩子气、乐观的中年妇少女。
这份共鸣让我与她有了一种奇妙的情感链接,这种链接让我卸下了对陌生人的疏离感、对异国文化的隔离感、以及对艺术家和艺术的仰视。
此时,她不是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不是一位来自英国的国际友人,也不再是一位具有影响力、高高在上的艺术家。我把她当成一个新朋友去了解,她这些参展的作品自然成了我们之间对话谈心的桥梁。
2.
展览中展出了卢卡斯30多年艺术生涯中的100多件作品,宣传海报上的《吃香蕉》让我感到对视是有魔力的,看向镜头的卢卡斯看着你,仿佛是自己在看向自己。
除此之外,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以火攻火》、《红天》,这三个作品都属于卢卡斯的“自我肖像”系列,创作者和创作对象都是她自己。







我相信,在面对创作对象是“自己”和面对创作对象是其他外物时,创作者的两种心境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
拿自己开刀创作,是要向内了解自己;创作完成,是要向外展示自己,展示自己,就是展示自己所理解的世界。
把自己当成作品是不可避免要被各方审视、甚至误解的。愿意通过作品向外表达多少,取决于创作者的坦诚度,而如何面对外来的审视和误解,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
展馆墙壁上关于卢卡斯的介绍中,结尾这样写:
漫长的时间、多为的空间没有消磨掉莎拉卢卡斯的特质,她也时刻告诉自己:最艰难的是“守护原本的自己”。红砖美术馆馆长 闫士杰
“守护原本的自己”,这大概是一个艺术家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之后,实践总结出的重要心得吧。
3.
这是我第一次去看艺术展,今年8月份,和蓉哥一起去剧院看了第一场音乐剧。在这之前,艺术对我来说是完全的盲区。
以前总觉得自己跟艺术不沾边,不懂艺术史、不认识艺术家,没有先天的艺术天分、也没有后天的艺术素养。
那时理解的艺术,像是精美橱窗里的奢侈品,而我并不是精准客户。至少要等自己口袋鼓起来、脑袋有一些关于艺术的知识存量才能去接近、去欣赏。
现在我可不这么认为,创造艺术也许需要的门槛,但是感受艺术是不需要门槛的。很多时候,这个门槛是自己给自己设的,是我们在面对没有经验过的事物时,一种不知觉的自我剥夺。
如果你能被一首歌打动、能从多张自拍里选出自己最满意的一张,相信我,哪怕是和我一样的艺术盲,你也可以看懂一场展览。
感受艺术只要有颗敞开的心就足够了。对真善美、假丑恶这些原本就存在于每个人内心的东西进行感受,是不需要培养,可以直接被唤醒的。
不同的人会被唤醒出不同的感受,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去接纳、去感受自己的这份感受。
当你面对一幅作品时,它已经不再属于创作者,只属于你,所以被唤醒的感受没有固定的模板、没有对错,最可贵的就是属于你的这份真实、这份独一无二的感受。
4.
美术馆、艺术馆这些地方,是艺术家们向我们提供的一种场合,在这个场合里我们会自动把自己调整到一个观赏者的角色,可以充分忘情地去欣赏里面的展品。
身边也有很多人会把这种场合当成艺术圈外人士与艺术圈儿之间的隔离带,把自己隔离在想象中触不可及的艺术之外,实在太可惜。
不妨勇敢一点、敞开一点,把艺术馆这些场合转换成我们艺术盲和艺术之间的纽带,走进它们,去体验更多的感受被唤醒。
当然如果我们能把自己锚定在艺术馆的那种欣赏者状态,你会发现身边的点点滴滴都是艺术,它无处不在。
路边的野花比美术馆的油画更鲜活,小朋友童真的话语比艺术馆的馆藏更充满创造性,别人的生活方式比展览馆的展品更有艺术气息......
刚看完宗萨仁波切的《正见》,他在最后写到“愿它带来某些好奇心”。
也愿,在面对诸如艺术这种我们不常接触的领域时,我们可以保持一颗不再自我剥夺、敞开的心!
(哎歪,把每篇文章都变成我的许愿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