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
《教父》看完后在看《阿城精选集》,后者既不爽又苦闷。前者虽然后调很苦,但至少阅读过程很爽。
摘抄:
(1)但约在十点钟可不是好兆头。说明他是见客名单上的第一位,说明对方不会请他共进午餐,说明沃尔茨没把他当回事。
(2)克莱门扎使劲擦拭抛光凯迪拉克的金属表面。事情会很棘手,非常棘手。他考虑要不要再叫一个人来,但想想还是算了。这一点上他遵循了基本的逻辑判断。将来有可能会出现有人会因为利益而出卖他的情况,要是只有一名同伙,那就是正反双方各执一词。但要是还有第二名同伙做旁证,平衡就会打破。不,办事必须严格按照程序。
(3)他彬彬有礼地把警察送出家门,在他们背后慢吞吞地斩钉截铁地关上门。他挽起凯的胳膊,领着她走向屋后的厨房。“来吧,亲爱的,你母亲在等我们吃饭。”
(4)黑根离开后,迈克尔开玩笑地对父亲说:“其他的你都教过了,现在请告诉我,怎么用别人喜欢的方式对他们说不。”唐走到大书桌前坐下。“你不能对你爱的人说不,至少不能经常说。这就是秘诀。要是非说不可,也得听起来像是肯定。或者想办法让他们自己说。你得耐心,不怕麻烦。可话也说回来,我毕竟是个守旧的人,你是摩登的新一代,用不着都听我的。”
资料:
唐(Don):意大利等一些拉丁语国家中对男子尊称用“阁下”或“老头子”,也翻译作“堂”。这相当于日耳曼语中的“冯”和英语中的“先生”。
感想:
(1)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对家族外的人报仇的心是不言自明的,可是对于妹夫的报仇一直到文章结尾才揭晓,以致于我在阅读过程中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忍到最后才一举拿下。读者竟然比人物更不能隐忍。
(2)女人和男人的爱情不是一回事。凯为了迈克尔两年没有亲近过任何人,同时也变成了一阵来去匆匆的风,不曾停留在同伴的身边。但很不幸,凯喜欢的是她想象中的迈克尔。迈克尔在这两年中,被一道名为爱情的雷劈中。回归后的迈克尔没有主动联系凯,即使对凯的求婚也只是因为需要一位妻子,而凯会是一位好妻子。迈克尔爱那位西西里乡下女孩,就会事先考虑,想必她还没有意识到迈克尔就会主动改变,而迈克尔自己都不会意识到。凯拥有让迈克尔改变的权力却要时常告诫自己不可滥用。但迈克尔的爱情也只能死去。迈克尔总会回归的,承担家族的负担,这样单纯的人不适合陪着他成长。正如《前任3:再见前任》中,女主自责自己没有接受男主的成长和改变,没有做好和他一起改变的准备。女人的爱情总爱抱有幻想,即使这一个不可以,还有下一个,总是幻想着会有一位盖世英雄。而男人的爱情却可以放入其他的情感,比如很现实的养家糊口。女人追求的虚无缥缈的纯粹的爱情是什么?是脑海中对自己的自我怜惜还是一种真的可以等到的契合?
(3)真正爱的人不会在语言上伤害他。曾经以语言为标准将朋友进行了划分。以前大家都是同学,但同学不必然就会变成朋友。在校园,很容易为“同学”留下情面。当有了小学同学、初中同学、高中同学和大学同学这样的划分后,每一个在前面出现的人都要受到时间的检验。
(4)家人与家族的羁绊。《教父》中的人物都与家族相关,即使逃离,名为家族的基因也会深深烙印在骨骼中。而迈克尔这类人则会回报家族,扛起家族的重担。家族的影响是好还是坏,是复制还是改良?从迈克尔身上没有感受到太多的改良,即使他努力的将子女打造成合法的出身。
(4)父母与子女都有一个小家庭。唐没有强硬的插手女儿的婚姻还挺出人意料的。是为了塑造他温柔以至于宠溺的父爱形象吗?但唐却传达出女儿的家庭需要自己经营,不能总是妄图通过娘家的权势施压。
题外:
之前读到一篇同人文是黑手党设定,忘记了是否有明说是借鉴《教父》。当时还觉得后劲挺大,挺难受的,结果现在才发现是原文写得好呀。借鉴的挺彻底的。
又题外:之前读的一篇穿越文,女主竟然会沙盘模拟,我当时觉得这作者还得专门学习这方面的资料呀。结果读《三国演义》时,才发现这就是官渡之战中曹操的计谋,原原本本。真是咯了一口老血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