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9年度观影报告
查看话题 >Sleepless in _____ 2019年年度总结(电影/音乐/剧集)
Are you lonely? Are you always SLEEPLESS

主题曲:Sleepless - Epik High
【序】
失眠好似是永远不会断的话题,无论是在何处。
Sleepless in ______这个大空格,似乎能填进,任何地方。
可以是北京,上海,纽约。也可以是家中,租的房里,酒店里,办公室里。
2019年,
夹杂在两个十年之间,是10s的完结,是20s的开始。
在这十年的开头跑到北京去,在这个十年的末尾完结在纽约。
总的来说,
2019年是平淡又幸运的吧。
迎来本科毕业,转身马不停蹄进入研究生生活之中。
在国内国外,各搬了一次新家。
看似快节奏,实则还是有时间停下回顾与休息。
Do you have trouble sleeping? Do you have nightmares? Are you heartbroken? Do you feel down? Depressed, hopeless Do you miss someone?
被失眠从上一个十年纠缠到新的十年,也逐渐习惯它的存在,
也好像开始成为它的朋友。
好似也没有太多值得失眠的理由,却也哭过累过难受过。
无论在哪里抬头看到的总是同一个月亮啊。
2019年有幸认识新的朋友,有幸与老友再会。
搬到新的城市,有分别,也有团圆。
看了不算太多的电影,写了不算合格的论文,考了不算太高的分数。
看过,听过,读过,
却依然搞不懂生活呀。
啊,长大好像永远是那么无趣,自己也不再年轻。
Do you find that things you once enjoyed No longer interest you?
没有特别糟糕的一年,总是有很多欢乐的瞬间的,值得铭记。
于是呢在上海某个小阳台上迎来新年,
打不开的香槟,大家的笑声,洒在露台地板上的气泡。
新的一年啊
你也在失眠吗? Are you lonely? Are you always SLEEPLESS
共勉。
2019年1月10日,写于国内。
【电影单元】
其实每年选十佳的过程,实则也是对过去一年新片观影的总结和审视。在这一过程中,会梳理和回忆一年里所有看过的新片,有好的,也有坏的。其中,也不乏会二刷或是三刷某部作品,获得和当初首次看这部作品时截然不同的感受。
其实打分有时候也是一件随意的事情,可能当初打四星并不是代表它不好,只是喜欢的同时又觉得还有可以更好的地方。某部片可能在回味之中,地位逐渐上升,达到五星。某部片可能在一开始看完觉得五星,时间久后觉得大概还是四星的水准吧。所以久而久之,也没必要再去纠结那些分数和星数,纯当作初遇时的回忆。
我个人来看,2019年当然是大年。即便一些今年已经展映并得到好评的作品还未上映或是出资源,还是在这一年内看到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好作品。在我开始写总结的这几年以来,今年可能是第一次有两部韩国电影入围。韩国电影近些年除了在商业和工业上的进步以外,也诞生更多独立和艺术市场的佳作,值得期待未来的表现。
今年的十佳电影中,看到更多两面性和对立性,所以在做图过程中也注重对立和重叠。这种对立可以是《寄生虫》和《悲惨世界》中的阶级问题,贫富差异式的对立。也有社会环境上的对立。又是片中人物角色的对立。
下面的电影排名不分前后,随机陈列。
注:撰写过程中基本避开剧情陈述,但依然可能涉及轻微剧透。

寄生虫 기생충
导演:奉俊昊
国家:韩国
可能是2019年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一部片,甚至在不热衷观看字幕的北美都掀起一股热潮。从工业角度来说,这部片已经到达满分,无论是美术指导和设计,还是摄像机流畅的运动轨迹,都体现奉俊昊在硬件上已经无懈可击。围绕这部电影最多的讨论,还是围绕着“软件”所展开。不仅是因为导演自身的社会学背景,也是因为它戳中的话题不仅存在于韩国,也是如今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国家所面临的相同困境。
在同样的阳光照耀下,一边是空气中浮动的灰尘,另一边则是宽敞草坪上喷洒出的水滴。奉俊昊用如此黑色喜剧化来表达社会问题和阶级矛盾,也是其在“软件”上的优秀。导演向来是擅长欺骗和调动观众情绪的高手,在本作中也不例外。用穷人家庭视角来审视有钱家庭,以“好骗”或是“善良”来形容,其实就已经陷入自我阶级的局限性。而我们观众也极易被代入这一单方面的视角之中来看待问题。富人阶级轻轻松松不废吹灰之力就能融入这片精心设计的环境之中;而寄生上流的他们却依然隔着一层看不见的玻璃幕墙,可触,却难以打破。
在影片中,本身最有可能跨越阶层的女儿却失去这一机会;而同样是底层的两家人互相争斗,两败俱伤。寄生虫的更替后依然是寄生,宿主更替后也依然是宿主。到最后,本质上,什么也没有改变。这栋豪宅依旧竖立在这里,那边的贫民区也依旧存在。
【是“有钱所以善良,”懂吗?】

婚姻故事 Marriage Story
导演:诺亚·鲍姆巴赫
国家:美国
其实无需拿《婚姻故事》和其他同题材的影片相对比,本片中的离婚困境,更适用于当下的社会环境。而其中对洛杉矶和纽约双城记的描写,也更适用于如今的美国社会。其中双方各自职业特性,也是由诺亚·鲍姆巴赫从自我和产业内人群真实经历上,一点一滴挖掘出来的。这点来看,诺亚·鲍姆巴赫对台词和剧本的把控能力,算是当今新生代导演中杰出的。
对本片中“佳句”的热爱大于对本片全片的热爱,特别是其中那些细抠出的细节与瞬间。如果说套用影片开场的模板的话,那么我爱这部片的理由正是因为,它是那么的温暖又那么令人心碎。
它是坐在粉色毛绒抱枕上的斯嘉丽·约翰逊,笑着哭着讲述着属于她部分的婚姻,讲述着她的爱与挣扎,她为何选择离婚。它是默不作声离开房间的亚当·德赖弗,一道门,将他温柔的眼神关在房间之外。它是从无话不说的欢乐时光,到凝望菜单时房间里漫长的沉默。它是彼此望向对方温柔的眼神,也是房间里相隔最远两个座位上躲闪的目光。它是所有最深情爱意所有点点滴滴所有曾经拥有的回忆都变成彼此憎恶对簿公堂的理由。它是在争吵与崩溃之后抚摸在彼此发丝之间的手。它是台词在欢笑与尴尬之后令人哽咽难言的留白。
它更是镜头懒散晃动,它是生活片段的蒙太奇,它是彼此最细微情绪的表演。它是风浪后留给彼此最后的温柔。原本以为影片会在亚当唱完being alive的那一刻结束。但是导演还是留给这段感情一个相对幸福的结尾吧。有的时候,并非是不爱,只是爱的方式不再一样罢了。
【如果生活是一面白墙,那么婚姻就是墙上拳头砸出的那个洞口。】

悲惨世界 Les misérables
导演:拉吉·利
国家:法国
维克多·雨果在1862年发长篇小说《悲惨世界》,在两百多年的后的今天,拉吉·利则在巴黎市郊再次拍出一场悲惨世界。拉吉·利对“贫民窟”的了解深入,让他能够将这里各方势力写入剧本之中,并使得故事线能够绕着这些不同势力打转。除去人文关怀以外,导演也将这一现实问题摆到台面之上,甚至引起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关注,这也是另一种胜利。
导演对叙事节奏的把控十分成熟,全片下来剧情紧凑,流畅,丝毫没有浪费任何一场戏。除此之外,他擅长场面调度——其中几场冲突戏,以及人物对持的戏份,再到结尾的高潮冲突戏,都拿捏得当。能够在处女作长片之中有如此完善的表现力,值得评审团奖和外语片提名的加持。
从开篇到海报上,丝毫不见“悲惨,”只见到欢乐。当人群在香榭丽舍大道上欢庆世界杯胜利时,这是所有人的法兰西。但当一群人回到穷破的社区之时,这却不再是他们的法兰西。同样一片土地上却有着完全不同的遭遇。拉吉·利在对恶作展示的同时,也细致探讨这层恶是从何而来,如何诞生的。这才是这部影片的核心观点。这是另一种社会学观察,重新思考阶级问题,社会权力问题。这种展现可能是粗暴且直接的,却能够直切问题的核心。
【悲惨世界的本质,便是看着邪恶从孩童身上绽放,抹去他们眼睛里原本的纯洁,取代而之的是愤怒与恐惧。】

第一头牛 First Cow
导演:凯莉·雷查德
国家:美国
凯莉·雷查德或许是近年来严重被低估的导演之一,她向来喜欢把镜头对准“野蛮”的一面。这种蛮荒可以是《某种女人》中的冰天雪地;是《米克的近路》中的荒凉景象;也可以是《温蒂和露茜》的衰败小镇。这次她把镜头对准蛮荒西部,这片充满机遇,却近乎荒凉的新土地。
有趣的是,凯莉·雷查德又是一位擅长于温柔细节的导演。她总是能在野蛮与原始之中,挖掘到如此细腻和温情的一面。西部片给人先入为主的野蛮感,在这部片中却丝毫不存在。她挖掘的是在这个充满机会和危险的土地之中,两个“弱者”的故事和友谊。无论是被原队伍抛弃的男主,还是来自中国的移民,本身都并非这片土地上的强者。他们之间的合作却取得成功,达成意想不到的结果。这种友谊不只是人与人之间,甚至还可以是人与动物之间。
作为小说改编的作品,本片在叙事上保持文学性,全片如同阅读一本短篇小说,逐章展开,不急促也不拖沓。好像片子中没有哪一刻是高潮,也没有哪一刻是低谷。她的镜头和调度是温吞的,就和她影片中的情绪一般。这就是那种你看完很难特别指出哪一点最好,但观影过程却让你享受的电影作品。
【It'a a beautiful thing.】

蜂鸟 벌새
导演:金宝拉
国家:韩国
成熟稳重的处女作,关于青春童年与成长的故事。导演写出好本子的情况下,也把它拍的很好。剧作扎实,有大的时代背景,也有小的家长里短。青春期的情感迸发,最细微和细腻的感情与友情变化,都被导演收录到镜头之中。好像全片没有哪一处是在煽情,但总是在某个瞬间有想哭的冲动。朴智厚的面部特写,也拉近观众与角色的距离,让我们回忆自己的青春。
这么想来,好像童年和青春就是那样,蹦床一样,上下起伏,时好时坏。我们见过好的老师,也遇到过差的老师。有过好的朋友,肯定也有差的朋友。小时候总吵着想要长大,却发现长大后也没多好,有更多的烦心事。现在说想要回到过去,却发现童年也是一样痛苦。某些片段和瞬间是幸福的,大体上也充斥着烦恼。
那时候,世界好像很远,天大的事情也被困在那小小方块荧幕之中,与你无关。听着大人们讨论这些大事,自己则是专注着眼前的书包和功课。直到某一天,桥塌下了,连同你的世界一起崩塌,第一次你的生活和新闻里的世界重叠交织在一起。那一刻你的童年正式结束,你才知道长大,真的是那么难受啊。要能够忍受孤独,更要能够忍受分离。蜂鸟用力扑腾翅膀,隐匿在花丛之中,如此费劲却也等不来答案。那些生命中的未解,来往时错过的人,构成我们渺小的一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 Sorry We Missed You
导演: 肯·洛奇
国家:英国
比起肯·洛奇上一部夺得金棕榈的作品,我却更偏爱这一部。《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将粘贴到门上的送货信息作为片名,讲述着在这个电子化和快速化商品消费时代下,普通人所面临的生活困境。如今,现代社会的贫困早就并非当年的贫困。现在的贫困转化成某种困境,让像男主这样的家庭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却依旧被束缚在贫困线的边缘来回挣扎。
肯·洛奇在这部中抛开对社会与福利系统的直接展示,也没有像上一部作品中的那样直白的呼吁。而是如同观察者的形态,用镜头去围绕这个普通家庭的生活片段。因此,除去男主的送货工作之外,我们还能够看到一窥女主的社工,儿子女儿的教育问题等。全片显得更加生活化的同时,也对各个角度大小社会问题的万花筒展示。
本片有戏剧化编排吗?肯定是存在的。但我们不能否认片中情况并非属实。包括亚马逊之类的企业,不止一次因反人性化的工作环境而登上新闻。消费者从下单到拿到货物中途的过程往往被模糊化,导演在这次这是将这容易被遗忘的一环搬上大银幕。比电影还要残忍的是,这部电影中的故事却可能在全球各地每天不间断上演着。责怪穷人很容易,很多人热衷将贫穷和社会问题归功于底层中下人民的好吃懒做。殊不知,工人阶级和下层中产阶级,可能付出着最多的努力,却一步一步陷入更深的困境之中。导演对这种题材拍摄以及无比流畅和成熟,在不过度煽情下激起观众的反思和同情,目的就达到了。
【片刻欢乐时光背后,是无数皱着眉头苦恼的挣扎。】

痛苦与荣耀 Dolor y Gloria
导演: 佩德罗·阿莫多瓦
国家:西班牙
阿莫多瓦集大成之作,像是对他导演和创作生涯的一次总结,像是用戏剧化手法来献给自己的回忆录。痛苦与荣耀,可能没有比这两个词更好去形容他一路以来的心路历程。交错叙事的时间轴,戏中戏的设定,复杂的同时却又是直击最原始纯粹的情感。因此,我们在这部电影中才能看到肆意散发的红色。
为何阿莫多瓦热衷于红色?或许红色既是成功时刻的光辉与荣耀,以及所有欢乐的瞬间。也是献血与伤疤,以及所有岁月留下的痛苦痕迹。对于如今的阿莫多瓦来说,拍出流畅成熟的作品并非难事。但是在这部作品中对自我的折射和反思,以及他真挚的情感流露,和对于电影艺术的温柔,都让这部作品跳到更高一层次。
回顾一生是艰难的,因为总是有遗憾与过错。他在这里用另外一种方式与过去和解,去弥补和致歉,用最温柔的方式来讲述。直到最后影片黑屏才知晓,人类的经历并不相通,但情感却是相通的。
【我仅仅因为做自己而辜负了你,真的很抱歉。】

兰心大剧院
导演:娄烨
国家:中国
这是一个复杂的故事,有众多人物,围绕着上海,各有各的目的,也扮演着各自的角色。这一次,娄烨并非像《风雨云》中用剪辑把一个复杂故事讲明白讲好,而是在前半段完全抛弃观众,另观众和片中巩俐的角色一样陷入这场复杂的阴谋之中。
个人觉得更喜欢英文片名,礼拜六小说,如同影片中彻底模糊舞台剧和现实的界限。这种模糊不仅表达在剧情上,也表现在各色人物和黑白摄影之上。雨中的上海滩也沉浸在朦胧之中,无论是外滩还是黄浦江都被灰色所覆盖,像是夹在黑色与白色中的那块地带。赞同影片复杂性使得许多角色变得扁平化,难以竖立形象。不过,娄烨把巩俐的角色塑造完美,她的角色是如此复杂,背负着多重身份。她要面对前夫,面对爱人,面对父亲,面对女粉丝,更是漂浮在国家危在旦夕之间,也是漂浮在自己个人的爱恨情仇之间。而另外一个角色,小田切让,出现时间并不多,却用几笔也成功塑造出他的故事。
正因前半段的“眩晕”才凸显后半程娄烨的调度功力,礼拜六小说,在礼拜六上演,也终结于礼拜六。仔细回想,《兰心》是一部后劲很强的电影。这部体现出娄烨不仅在艺术处理上得当,在商业化尝试上也十分成功。
【我做这件事是因为你,而我最后做的决定,是选择我自己。】

灯塔 The Lighthouse
导演:罗伯特·艾格斯
国家:美国
罗伯特·艾格斯真是能够制造氛围和质感的导演,从他的处女作《女巫》到这一部《灯塔》,他在对影片拍摄的质感,和叙事上恐怖氛围的营造都颇有大师感。《灯塔》从画面比例,到摄影和灯光,都彻底模糊时间,让人不经意以为在看上世纪的一部老片。如果说《女巫》还仅是他试水之作,本片在预算增加的情况下才是他实力的真实体现。
有限的活动空间,仅有两位主角,随着剧情推进越发疯狂,宛若是一场舞台剧。动物喻意,人物冲突,已经恐惧吞噬灵魂般的剧情推进。外景远景如同雾中风景,而内景,人物面部特写下的大段独白以及情感喷发则又如同圣女贞德蒙难记,整体又略像伯格曼的作品一般。罗伯特·艾格斯除去在风格处理上以外,他撰写台词的方式也十分具有话剧感。隐喻和人类原始恐惧是他热衷于运用的元素,他上部改编自民间传说,这部则演绎成神话故事。
罗伯特·艾格斯似乎一直在挖掘人类恐惧的源头,这种源头受外力侵袭小,反而大比例来自于人类自身。他在《女巫》中探讨的,在这部达到新的层面。两个陌生人在狭小空间中的碰撞,就像灯塔岛上的夜晚,吞没他们仅是时间问题。
【大海才是我的归宿。】

原钻 Uncut Gems
导演: 本·萨弗迪 / 约书亚·萨弗迪
国家:美国
从进入原钻到从肠镜荧屏出来,代表着这部电影必然将充斥着白南准式的白噪音与影像跳动。在现代博物馆中观看白南准的作品,那种扭曲的电子“垃圾”画面以及噪耳的电流声,恰似这兄弟俩的电影风格。萨弗迪兄弟一直在拍纽约式的故事,但从来不是描述传统的纽约。他们永远在窥探这座城市中的某个角落,去将那些原本只存在于这座城市中的小部分放大,迸发出新的火花。在这部里他们将故事放到纽约的钻石区,这个仅有一条街的狭小空间内,却充满着机遇与赌博。
全片观影体验是疯狂的,无休止的台词,同时多个人在银幕上喋喋不休,配合上不间断的配乐,仿佛置身于大型装置艺术之中。萨弗迪之前作品的短板可能是剧情,而在《原钻》中,剧情更为紧凑,前后逻辑关系也更强,像一场纽约市疯狂大冒险。观众随着亚当·桑德勒在纽约飞奔,感受到他的疯狂与压力。
魔戒或许不存在,却又以不同形式存在于我们生活之中,与金钱和欲望永远挂钩。在这部电影中,魔戒则化身原钻的形式。亚当·桑德勒的角色对赌博上瘾,而观众则是对本片的氛围上瘾。故事推动之后,嘈杂感也达到巅峰,在最高潮的顶端戛然而止,留给观众的只有震惊。然后在所有人还没喘过气之际,彻底完结本片。
【I disagree.】
【特别提及】
Portrait为片名,Portrait为故事主线,Portrait也成为摄影主调。如同维米尔油画般光影,和面部特写,放大人物表情。两人感情加深是通过绘画时对彼此的凝视,对表情和神态的捕捉。同样,摄像机捕捉演员的神态变化,两位女主出色的表演更是为本片加分。几乎无配乐,最主要两段音乐,也正好是在影片情绪最重的两个桥段。
【剧集单元】
随着流媒体大战愈演愈烈,剧集质量也水涨船高。2019年看到很多佳作,有新剧也有老剧。
按照往年的形式,每年我都是选出5部新剧,和5部回归剧。但今年很多追多年的剧集完结,所以私心多一部回归剧。
注:排名不分前后

早间新闻 第一季 The Morning Show
导演: 米密·莱德 / 大卫·弗兰科尔 / 琳·谢尔顿 / 罗克珊·道森 / 塔克·盖茨
电视台:Apple TV+
在所有Apple TV的剧集中,我一开始就最期待这一部。这不仅是《新闻编辑室》后又一部来到电视新闻后台的剧集,同时本剧也汇集如此强大的阵容团队。其实很好奇主创们会如何打造这样一部作品,特别是在如今的川普时代,传统媒体不但在形式上面临着新媒体的挑战,在可信度和内容上也面对着各种指控和危机。
主创并没有将如今的美国主流环境引入其中,而是将重点转到后MeToo时代之中。两位优秀的女主演合作本身就以如此吸睛,在片中她们彼此强势摩擦出的火花也十分精彩。在打破传统男女搭配的主播阵容后,这部剧也意图打破这类剧集的内容限制。观众会发现,剧集虽然描述很多早间新闻背后的运作方式,但并不只是单纯将剧情停留在这一层面。节目组中不同人物背后的故事也随着剧情推动逐渐展开,联系到一起,最终引导至结尾的高潮戏份。
It’s a show about a show behind a show. 整部剧观感流畅,对故事节奏拿捏稳当,各个演员们都发挥稳定。除了隐射和反映现实中许多存在的制度问题以外,本片也致敬了那些敢于发生的人们。当然,除了铭记那些站出的人以外,也不能忘记那些,被静音,和被沉默的。或许这才是主创团队想向我们传达的最终讯息,就像断开信号的节目一般,停止只是继续的另一种形式。
【- Are we doing this? - Yeah.】

守望者 第一季 Watchmen
导演: 斯戴芙·格林 / 妮可·卡索 / 安德里杰·帕瑞克 / 斯蒂芬·威廉姆斯 / 大卫·塞梅尔 / 弗雷德·托耶
电视台:HBO
完全100%目瞪口呆式的观剧体验,单集质量呈标准正态分布,一开始觉得还行,有看下去的兴趣,中途则是渐入佳境,越发精彩。其实无需担心没有看过《守望者》原著或是电影,剧集是在这基础上往后推并架空设定在当今的作品。看到半程才意识到,主创团队完全就是借《守望者》这部作品的壳,然后用当年拍摄《守望尘世》的方式来玩转这部剧集。HBO对这部剧的投入,也让主创团队有更多空间来自由发挥。
除了对原著致敬以外。剧集还引申美国历史事件,并借古“喻”今,把当今美国社会分裂状态展现其中。抛开一定程度的社会隐喻以外,你也可以单纯将这部剧视为一部漫改,或是科幻故事,也会有流畅的观剧体验。在如今各个电影大厂越发趋于保守的情况下,反而是电视产业能够勇于去投资和拍摄这样风格特征明显的作品。
其实今年的《小丑》反而并非是“反超英”的作品,这部剧集才是给我感觉是真正做到打破很多超级英雄或是漫改作品的限制。在剧中,不但在剧情设定上反对超级英雄的存在,也做到一改光鲜亮丽超级英雄作品的特点,为其中加入黑暗色彩。
【If You Don't Like My Story, Write Your Own.】

切尔诺贝利 Chernobyl
导演: 约翰·伦克
电视台:HBO/SKY
这部电视剧集的冲击力,完全不亚于多年前发生在切尔诺贝利的那一场灾难。切尔诺贝利的整个处理过程十分漫长,时间跨度也很大。剧集提取其中一些主要的瞬间来阐述,重写这场灾难的台前与幕后。即便切尔诺贝利的灾后救援十分重要,但是也在时刻告诫我们,这场危机发生的本质是人祸,并非天灾。而这场灾难的后续,也只是不断牺牲更多来去弥补这一过错。
HBO和SKY又在展现其强大的制作能力——从布景,道具,到摄影,完全是按照一部电影的规模。就连其中每一个空镜,都在诉说着这部剧的制作是如何精良。偏向灰白的冷色调,除了笼罩着一股冷战时期的气息以外,就表达这场灾难如此悲惨的事实。主创团队在处理上,并没有过分渲染其中的英雄主义,也并未刻意煽情。仅仅客观阐述,就能够让观众感受到当时危机边缘的气氛,以及那些前仆后继牺牲自己生命扑向其中的普通人群。
正如海报上所说,谎言的代价究竟是什么?有人在这里扮演着说谎者的角色,而有些人则在此扮演挖掘真相的人。
【每撒一次谎,就欠真理一份债。总有一天,这份债是要还的。】

摩登情爱 第一季 Modern Love Season 1
导演: 约翰·卡尼 / 埃米·罗森 / 汤姆·豪尔 / 莎朗·豪根
电视台:Amazon Prime
这部剧的评价两极分化,估计是因为每一集讲述不同的故事,而不同集的质量层次不齐,混合在一起难以做一个客观的判断。有几集的质量极佳,故事也动人,让人更有共鸣,也获得很多好评。有几集则并未那么优秀,处理生硬,则收获差评。我个人来说的话,没有特别讨厌某集,整体上都很喜欢。或者说,也没有特别想要强调某一集内容,因为全季下来都是那么温柔,恰到好处。
这部剧改编自纽约时报上的一个专栏,朋友给我发过几篇那个专栏的文章,文字也是那么平淡如水,但放下后,却又感慨万分。可能在摩登都市里的爱情故事,某种程度上总是波澜不惊,却又能在心底留下某种震荡吧。这里的故事涵盖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群。这些各式各样的故事每天都在持续上演在纽约这座城市各个角落。
所以我觉得这部剧,既可以成为每天下饭或是睡前随手点开一集的消遣。也可以成为某一天空闲在家一口气刷完的痛快。看着别人的故事,或许会联想到自己的一些点滴,或许完全没有共鸣,但多少会有感动。
【有时候你会意识到,真爱在人生中有很多不同的意义。】

继承之战 第二季 Succession Season 2
导演: 马克·米罗 / 安德里杰·帕瑞克
电视台:HBO
2019年,HBO或许把《权力的游戏》搞得一团糟,但是也拿出另一佳作,或许在今后能够成为电视台的新一支柱。在去年播出第一季的时候,《继承之战》就得到评论届很多好评与关注。本以为第一季已经十分优秀的情况下,本剧在第二季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也在近期的各种颁奖典礼和榜单上赢得一席之位。
《继承之战》优秀在何处?剧作本身就优质的情况下,本剧对台词的打磨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不但你能够从中学习到各式各样形容词的花式运用,全季下来更是金句频出。作为由人物对话主导推动剧情的剧集,编剧们仅用台词就让剧情中每位出现的人物都立体化。即便是新出场的人物,你也能够迅速从他/她的语气和台本中,迅速熟知此人的人物形象。
在剧情之上,本剧真正做到在抓马的同时,又保持合理性。围绕着豪门争斗的剧本,很容易就跳出现实的框架,进行一些天马行空的剧情发展。然而,本剧在强调“战”的同时,也符合正常的人物逻辑和动机,环环相扣,不时给予观众新的精细。除了在本季结尾的一计“重磅炸弹”以外,单集结尾也常常进入小高潮,让观众想要立刻点开下一集的冲动。
其实说了这么多,不如简单说,SUCCESSION IS SOOOOO GOOD. 快去入股,现在开始看不后悔,每集看完你都想拍手叫好,就是有这么好看!
【Shut up and take the money!】

伦敦生活 第二季 Fleabag Season 2
导演: 哈利·布拉德比尔
电视台:BBC,Amazon Prime
如果第一季还有人说剧情过于戏剧化,某种程度上是女主角咎由自取。那么第二季的《伦敦生活》则是对生活溃败的全方位展示。菲比·沃勒-布里奇不仅如此有趣,还如此有才能,而她的才华也在这一季得到褒奖。她总是能够抓住生活里点滴细节,不经意之间展现给你看,然后揭开笑容背后的伤口与痛苦。
这一季,看起来好像是个爱情故事,也好像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或者说又像是关于都市中新时代女性的故事。这么多话题,在三小时的故事中,都被点到。但是她又不把时间放在反复纠缠某一件事情之上,就如同保持着某种固定节奏的单调生活一样,其他的点点滴滴不过是其中插曲,无论好坏,来过后也有消失的那一刻。
所以我们才看到她在神父面前的崩溃与眼泪,笑容停止后,是对生活和未来的茫然,是对自己行为的不知所措。她似乎一直扮演者早已掌控自己生活的决策,对于生命里的细枝末节都了如指掌。我们总是看到她转过身笑着对着我们吐槽那些有的没的,像是和认识多年旧友的闲聊一样。神父的出现,似乎是唯一能够看到她与我们对话的人,打乱她的节奏,也打破她最后的心理防线。
《伦敦生活》并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也不能指导我们什么。但是它却能成为某个夜晚你放下iPad或是合上电脑屏幕后的感慨或是一声叹息。
【“I love u. “ “It’ll pass.”】

黑客军团 第四季 Mr. Robot Season 4
导演: 山姆·艾斯梅尔
电视台:USA
很难去形容这部电视剧集,你不能用简单的科幻片,或是惊悚片,或是悬疑片去涵盖它。《黑客军团》四季以来一直让观众夹杂在“这到底在讲啥?”和“我靠这好酷!”的两种观剧感受之中。一边,剧集随着男主的精神状况,不断来回扭转,让人对原本就复杂的故事线更加混乱。另一边,这部剧似乎要把摇杆运用到极致,不断上升下降来回摇摆的摄像机,让观众和男主一样沉浸在这种眩晕之中。
如果你要细究,这部剧那么多季以来只讲了好似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不过,你要仔细斟酌后,这个故事似乎又错综复杂,难以抓住其中的每一条支线。社交网络,黑幕交易,跨国集团,财阀,垄断,黑暗势力,黑客群体,剧集中似乎涵盖到现代社会的每一寸黑暗面。在这一剧情背景下,除去叙事之外,本剧也在形式上玩转各种不一样的方式。甚至将一集编排成舞台剧的形式,四幕,人物对白与冲突,升华,到最后爆发。不仅是这一季,每一季都有类似这样带有玩票性质的单集,最终呈现效果是几近完美的。
但是剧集的收尾却是无比温柔,暴露着现代社会中,大城市里,人们的孤独感。它触及到每个人心底最脆弱和受伤的地方,那些不愿被提及和回忆的伤疤。导演和编剧到最后才揭晓,告诉我们,这似乎从来不是一部关于黑客的故事,也不是关于黑暗势力的故事。这是一部关于自我和解,自我原谅的过程。
【来吧,你也得放手,才能够成功。】

我爱上的人是奇葩 第五季 You're the Worst Season 5
导演: 斯蒂芬·福尔克
电视台:FX
这个剧,分分合合,丧了大家那么久,那么多年。无论是男主还是女主,都是由内而外从骨子里透露着一股丧气。每次剧情好不容易有一点欢乐与幸福,就被编剧残忍撕碎。可是主创团队啊,你是不是忘了这部剧应该是一部喜剧啊!每次在片刻欢笑后,又回到最开始一股丧气,充斥着悲惨结局的节奏。
好歹到最后一季,看起来一切都回到正轨,往正确节奏开始走,让人不经开始期待Happy Ending的到来,做一个这么多年来的圆满大结局。但是编剧又一次戏弄我们,在每一件事好像通往顺畅方向的时候,结果又出现各种差错与问题。
不过吧,结局最终还是圆满的。折磨我们这么多季的主创,也给予观众一个应该有的结局。是的,从开始我们就知道男女主与普通人不一样,也不会有普通人那样的结局。在戏弄玩弄我们一番后,编剧还是用他/她的方法为这一切画上句号。
后来我们知道了,爱情的真谛,并非是盛大完美的婚礼,也并非是感人心脾的誓言。而是坐在从你身旁,从盘中切一块你的pancake,或是咬一口你递来的培根。
【"Every day I will make the choice to love you. And love you I will. Wholeheartedly. That one day. Because I chose to."】

心灵猎人 第二季 Mindhunter Season 2
导演: 大卫·芬奇 / 卡尔·弗兰克林 / 安德鲁·多米尼克
电视台:Netflix
《心灵猎人》在第一季将基本框架与形式梳理干净,在第二季则是引入正在发生案件作为一条支线。这期连环杀人案不仅在美国历史上有名,也是原作中FBI警探首次运用他的分析到正在发生的案件之中,并协助追捕犯罪嫌疑人。
在制作层面上,这部剧完全可以排到Netflix第一梯队之中。不仅有大卫·芬奇加持,整体的拍摄,到剧中几乎复原式的演员,再到令人印象深刻的台词。这些特质,都让这部剧在质量上有着基本的保障。
看到有人觉得这一季在多条故事线的处理上有些混乱,没有做好。但其实这也是对当时这帮探员最为真实的反映。因为这是第一次有人尝试用这样的方式,来整理和收集数据,并借此进行分析推导。无论是FBI还是这帮探员,都是处在盲人摸象的阶段,没有人知道这会将他们领向何处。而剧情中交错的支线,其实也在间接反映着这些探员们的混乱。这种混乱不仅发生在他们的搜证中,也发生在他们的私生活之中。
本剧最有趣的还是每一集片头,观众能够看到一名serial killer是如何逐渐诞生的。也在等待他将会在什么时候进入到主线剧情之中。
【我们都活在自己的监狱里,是自己的典狱长。】

王冠 第三季 The Crown Season 3
导演: 本·卡隆 / 克里斯蒂安·施沃霍夫 / 杰西卡·霍布斯 / 塞缪尔·多诺万
电视台:Netflix
原文首发于【吉尔伯在看剧】
第三季对于很多美剧,或者说对于很多剧集来说都是一个分水岭。就连好莱坞商业电影这样的大制作,都容易在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出现口碑断崖式的滑坡。而对于电视产业这样一季就有好几部电影时长的制作来说,也就更容易在不同的制作环节出现问题。对于《王冠》来说,虽其有着媲美好莱坞一线制作般的资金投入以及制作班底。然而距离第二季后长达两年的间歇期,还是不免让我在内的粉丝们为这一季感到担忧。幸运的是,《王冠》第三季依然延续前两季的高超口碑,在媒体评价中夺得新的高分,在全球剧迷中也取得不俗的评价。
说到第三季,首先最大的改变,便是整个剧组演员的更替。《王冠》第一季和第二季中虽然不乏一部分英美资深演员,但总体上更多提拔(也因为时间线的关系)的是很多英国新生代演员。其中多位在剧集中贡献精彩表演的新演员(比如前两季的玛格丽特公主Vanessa Kirby),也逐渐得到重视,并借此开拓戏路获得更多的片约。不过第三季的演员配置是“更”高级的,有刚凭《宠儿》获得影后的Olivia Colman,也有老牌英国演员Helena Bonham Carter等众多优秀演员的加入。不过,因此带来的挑战便是她们能否颠覆观众心中的形象。比如Olivia在《伦敦生活》等众多喜剧中的精彩演出,以及Helena过往在《哈利波特》中的形象。部分观众在播出前对新的卡司产生担忧,怕这些演员过去的银幕/荧幕形象会影响到这部剧的观感。(而事实上,当第三季落幕就传出的Imelda Statunton接受第三阶段的消息,最先为人讨论的也是她《哈利.波特》的形象与诠释历史人物之间带来的挑战)
除此之外,在前两季中亲自指导4集的Stephen Daldry导演,在第三季退居幕后,仅以制片人身份参与本剧。虽然Peter Morgan则继续参与到每一集的剧本工作之中。他笔下的剧本对于第三季整体质量是有保证的,但失去Stephen的指导,总会引起本季还是否能够再出现让人眼前一亮的单集作品。
前面说到各种各样的担忧,在11月17日Netflix上架后得到充分的解答。是的,《王冠》第三季保持超高质量,演员贡献完美的演出,本季也诞生多个精彩,拔尖的单集。
如果说第一季,是初为女王的伊丽莎白二世,在王冠身份和其它身份冲突时候,所作出的取舍。如果说第二季,是女王在家庭和国家各自出现危机之时,在王室和家庭之间的进退。那么第三季,则将重点放到女王个人之上。站在新,旧,两张邮票之前,中年女王早已经失去当年的容貌。褪去的年华,加上王冠所绽放的光芒,却遮盖不住伊丽莎白那呼之欲出的个人情感。究竟是,你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一位女王;还是你首先是王冠下的女王,其次才是伊丽莎白这个个体。第三季便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一遍又一遍的探讨。观众们也从这好似《女王召见》加长版的故事对话之中,了解到伊丽莎白个人情感与女王身份之间的磨合。
在第二集里,玛格丽特公主个人魅力在荧幕上绽放,从英国一路飘洋过海到美国。她似乎脱离其王室身份所带来的束缚,放纵自己真正的个人情感。那么第三集,阿伯万,则是对这一季主题的点题——女王在王冠之下,她的任务是维持这一重任,这一职责。她个人情感如何,并非是女王所要考虑的问题。女王在阿伯万煤矿事故之后,她在个人的悲伤情感,和女王身份职责中不断挣扎。可能她就是天生的女王,没有那么多爱恨情仇,她也不知自己是否能够真的有共情,还只是王冠之下这一角色的扮演者。Olivia的表演令人沉醉,一点一滴的情绪,和她脸上岁月的痕迹融合到一起,就连那些言语未曾表达的情绪,都在这一刻传达到每个观众的眼中。最后,在圣歌之中,远离王冠的伊丽莎白终于有机会直面自己的情感,找到自己的救赎。
第三集算一个小高潮的话,下一个高潮必然是第六集,威尔士亲王,关于查尔斯王子个人的故事。对于查尔斯他个人来说,他不过只是一个正值青春,在学校里读书玩耍的年轻人。而对于大英帝国来说,他获封威尔士亲王是地缘政治中重要一环。他的导师,一边是支持威尔士独立的个人情感,一边是其威尔士语教授的身份。对于查尔斯,一边是他的家庭和王储身份,另一边是他个人对威尔士人民和历史的个人情感。两者重叠之下,他在履行他职责之时,在其中参杂他个人的情感。这一小段演讲词的改变,让他变得更为有血有肉,更加立体。对于他的母亲,对于女王来说,此举违反其王冠的职责,使得她暂且放下母亲身份,以女王身份来谴责查尔斯的所作所为错在何处。不得不说,这又是一次个体情感和王冠身份的冲撞。
在这一季的十年之中,女王不仅看到大英帝国的衰落,也看到英国这个国家在逐渐承载更多的压力。英国皇室面临着从没有过的指责,她也面临着各种猜疑和揣测。或许就像第七集《月球尘埃》一样,抛开王室光环,他们内核可能就像月球尘埃一样,淹没黑暗与无声的环境之中。这一季不但是关于国家的衰退,也是步入中年,他们所承受的中年危机。这使得身份认同对于这几个核心角色都更为重要,个人情感也需要找到宣泄的空间。
关于情感,我们在这一季中可以找到无数的碎片。从个人情感来说,伊丽莎白感受到为其工作艺术顾问的背叛,想要严惩他;从女王身份来说,她却不得不选择沉默。对于查尔斯来说,爱德华八世是真正能够理解他的人;从王室身份来说,这让他成为家中的“异类”。从玛格丽特公主个人来看,她自然有追求爱和快乐的权力;从王室身份来说,这让她的行为变得不妥,有辱王室的荣誉。在这么多碎片之下,也有片刻的动人时刻。伊丽莎白个人情感让他对威尔逊首相的态度从敌对变成友好。她在危机之际,选择保护威尔逊首相;她在首相卸任之际,用她的方式来表达感谢。这是伊丽莎白个人情感的表达方式,踏出王冠之下,是她的妥协。
总结来看,《王冠》第三季保持着国家历史洪流之下,王室家族的沉浮,也是伊丽莎白个人生活和女王身份的片段展现。网飞对该剧的重视和投入,也是对本剧质量的保驾护航。这群老戏骨们的演出,也让剧集在情绪展现上达成新高度。至此,我们无需再担心下一季质量究竟会如何,只期望下一季的到来更为迅速,让我们等待时间变得短一些。
本季的结尾,在伊丽莎白女王登基25周年之中结束。在赞美女王的诗歌之中,她一个人坐进黄金马车之中,重回她女王的身份。透过窗户,她和她的丈夫,和她的儿子,都隔着那一层玻璃。这也是她个人情感与身份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即使此时因为妹妹而担忧悲伤的她,在坐上王座之后,所有的情感也必须被抛掷脑后。随着马车缓慢驶出皇宫,宫外人群的喧嚣声越发响亮,而伊丽莎白的面孔,却逐渐消失在黑色的阴影之中,直到我们看不见她的表情。
【音乐单元】
【十佳专辑】
又是没怎么具体或是系统化听音乐的一年。不再像当初一样听的快,并且听的勤。有些新专辑发行后隔可能几周才会去听它,对于乐坛大大小小的事件也变得陌生。2019年,很多歌手乐队时隔多年再次回归,有些人拿出优质的作品,有些则是不尽人意。乐迷不能指望每个歌手或乐队永远拿出五星作品吧,总是要有打磨和衰退的。我们做的也只能是等待,等待其他的一些人,等待其他的一些歌曲。
不过这几年听得多样性一直在增加,也有机会听了很多kpop和mpop新歌和老歌。生活中必然是已经离不开音乐,但也势必不需要纠结于音乐。听歌最终目的还是为讨好自己,所以最后反复听,听的多的,也是自己最喜欢的。因为不懂乐理也不懂乐评,下面所有的推荐语皆为个人听后感情抒发。
注:排名不分前后。

这张我觉得不必多说,无论从传播度,热度,还是质量来说,都是2019年数一数二的专辑。很多人一直期盼打雷姐能够再造Born to Die时期的辉煌。然而,她的风格和方向持续在转变。NFR必然和她BTD相差很多,但没有人会质疑NFR并非一张好专辑。打雷姐如今依然保持如此高产速度,还能够拿出质量极佳的专辑,完全可以放入欧美圈Diva前列。内核上,NFR是悲伤至极的一张专辑,从开头就奠定这一基调。真正属于夏季的Summer Fucking Sadness。
Sharon Van Etten隔了那么多年居然把上一张Are We There的风格丢得一干二净,完全出一张全新的自己。没了之前专辑中的民谣气质,却依旧能够把悲伤唱出最大情绪。在保持着质量的同时,尝试和引入新编曲风格,这对歌手来说是好事。
Angel Olsen也是时隔这么多年的新专辑吧,上一次记得她还是那位谈着钢琴的女孩,这次则是在art pop上增添一丝独立摇滚感?Song writing极佳,对旋律把控到位。她依旧是那么古典的唱腔,声音能够直穿你的耳膜。
六年后的作品,除去独立摇滚之外,加入乡村和爵士音乐元素。不是他们最好的专辑,质量还是上乘的。从专辑封面一改原来三张的风格,就知道他们在变化。喜欢他们民俗化的尝试,也喜欢新的风格,也喜欢这张专辑。
无意间听到的这张专辑,谁不喜欢酷酷的独立摇独立pop女孩呢。全专整体性高,几首单曲特别出彩。她的嗓音好似自带回声效果,也自带一丝悲伤。
Tyler,他的出场就自带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效果。可爱时髦的编曲,粉色化的封面,结果却讲述一个略带悲伤色彩的三角恋故事。有些人用一首歌讲故事,他用旁白和歌曲,用一张专辑来讲故事。Funky,嘻哈,跳动的电子乐,属于夏日的背景音乐,却也是属于夏日的心碎乌托邦。
什么乐队能够一年出两张专辑而且每张都是吊打很多人质量的水平!!女主唱沙哑的嗓音,真是为这种独摇添色,而且能够调动听众情绪。更爱这张的原因是,更适合夜晚走在街头听吧,更动人,抒情且悲伤,却又有怜惜。
轻声迹象/符号,真的是整张专辑都是在轻声叹息,吟唱。如此温柔安静的配乐,加上温柔和距离感的声音,让这张成为年度最安神,最适合写作业时候的伴奏专辑。Pratt有着她自己诗意的方式,用歌声来阐述诗篇。
如果说LP1是小枝对过去人生中所坚信的motto “I love another and thus I hate myself”的结构与阐述的话,那么Magdalene则是她对个人情感重新整理和改写自我的篇章。在保持自己原本风格的同时,用合成器和勾人的声线,打造出宛若宗教圣曲般的穿透体验。正如同她本人在专辑发布前所说,如果你发现肢体动作都难以表达出你的情感,那么还有什么比音乐更好的方式吗。
来自4AD的独立民谣歌手,属于夜晚卧室里的歌曲。每年的都会选一张类似这样的专辑。
【电影配乐/原声带】

2019年的电影配乐水平很高,各个音乐人都拿出质量上乘的配乐。其中某几部电影中,配乐绝对扮演超级重要的角色。
Ad Astra中一大比例的孤独感和太空感来自于配乐,Max Richter依然交上一张满分答卷,这张或许是2019年最佳的一张配乐。或许放到上个十年内都能占据一席。
寄生虫的配乐也是今年普遍被认可的佳作,古典弦乐放在这部影片中更为影片的戏剧性和叙事添彩。其中长达7分钟的Belt of Faith,配合那一段剪辑和机位,成为全片高光之处。这首或许也成为年度最佳配乐单曲之一。
重塑爱尔兰人故事时期,不仅需要服装,美指,和化妆技术,也需要配乐带观众重回那个年代。这张组合专辑的选取,在不喧宾夺主情况下,重造那个时代。
1917中的场面调度和伪长镜头之下,配乐成为士兵前进的军鼓。狄金斯超神摄影之下,配乐成为叙事者之一,宏大感也因此而来。
娄烨和Johann的又一次合作,两人虽然相距甚远,组合起来却是完美搭档。风雨云那上天入地的俯视镜头和手持镜头,加上Johannsson的配乐,让这个故事更深入人心。
讲故事的同时,也需要恰当的配乐。婚姻故事,好的故事似乎都需要配合好的音乐吧。音乐自身就足够悲伤,带着惋惜与不舍,当然在欢乐的部分,也当然有可爱的配乐。配合上男女主的表演,和导演的台词,真正演绎出何为婚姻故事。
《守望者》如此后现代的剧集作品,搭配上给《社交网络》写过配乐的两人,电子感和未来感都扑面而来。
马利克的史诗作品,除去好摄影之外,从来都需要好配乐。这场宏大的宗教心灵旅程,只有在配合上如此宏大配乐,才能展现其真迹。
如此诡异风格的影片,配上如此诡异的配乐。开场的人声合唱就已经足够吸睛(耳?),后面如此轻快又鬼片式的伴奏,让影片始终罩着一层魔幻的色彩。
两兄弟的影片怎能没有配乐呢!在大银幕上观看的同时,配合影院里的音响,简直是一场大型电子音乐轰炸。全程白噪音是效果,不停歇的配乐,合成器下的电子音,都是原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年度25佳单曲】
单曲的话,选了较为喜欢,或是个人觉得比较有代表性的2019年25首单曲。其中从十佳专辑中各选一首单曲,然后再另外选出15首歌。单曲排名不分前后,完全按照输入顺序来的。

【KPOP】
从去年到今年听了很多kpop,除了近几年新歌以外,也补很多以前的老歌和其他代男女团的作品。总结来说,kpop这些年来还是有很多惊人的发展与变化的。如果不是这样,它也难以冲破语言和文化的壁垒,从韩国走向东亚,东南亚,如今走向全世界。
从BTS登上主流欧美杂志新闻封面的时候,Kpop或许已经成为韩国软实力输出的展现。如今全世界各地的人已经不是仅熟悉某个团体或是某几个团体。随处可见的kpop翻唱翻跳,各种语言交汇的油管评论,都在体现其全球化影响力。
由于kpop本身就重单曲轻专辑,所以我更倾向选出我的20佳单曲。其中10首来自男团或男歌手,另外10首来自女团或女歌手。其中大部分为打歌的单曲,当然也有的是从B面或专辑重挑出来的其他歌曲,我更能更倾向那首多于主打曲目。
注:因我都是在Spotify上听的专辑,所以歌名全部以官方英文歌名为主。歌曲排名不分前后。

【女团/女Solo】
Psycho – Red Velvet
【女团 最佳单曲】
【女团 最佳专辑’The ReVe Fetival’ Finale】
来来去去,还是黑暗风最适合红毛。SM早在去年的SHINee身上尝试这种三部曲发行并整合成专辑的形式,并取得一定成功。于是今年在红毛身上再重演一遍。从开始的Zimzalabim的甜蜜糖果风;到Umpah Umpah的夏日热单风情;正当我们还在期待收尾会以什么形式的时候,预告海报却瞬间变成黑暗巫女风。
其实红毛最成功的几个前作多少都有黑暗元素在其中。俄罗斯轮盘看似走少女风,实则则是一群女孩互相谋害对方。躲猫猫和坏男孩则是彻底的黑化和黑暗风。在这摸索阶段之中,她们也摸索出RnB是她们最擅长形式。五个人各自有特点的声线,配合SM这RnB大厂,让她们在年底发行的这张专辑瞬间夺走我的2019最佳女团专辑。
Psycho这首歌从编曲上就如此怪诞和黑暗,也延续她们在躲猫猫和坏男孩中的优势——编曲上做减法简化,而不是做加法。除去灵动反复的鼓点以外,主旋律不外乎是合成器一小段旋律的固定循环,不过在形式上编排的更有多样性。Psycho在精简的同时,又有一丝复杂,整体下来不会过分单调,也不会过于复杂。这也是为何它比2019年另外两首单曲更佳的原因。
除去三首各有特点的主打单曲以外,每张小EP也不乏其他优质单曲,LP,Ladies Night,In & Out都很不错。
Gotta Go – Chung Ha
在这里提到这首并非是因为“穷哈”如此出圈,成为2019年鬼畜一大素材。其实金请夏这两年的单曲质量都还不错,不过这首不但在成绩和编舞上好,本身质量也过硬。整首歌副歌部分最佳,有一种灵动感。编舞也和整首歌旋律极搭。
Senorita – (G)I-DLE
女孩子们是这两年新人团队中特别值得关注的对象。不仅是因为团里有一位又酷又有创作能力的强势成员,也因为她们劳模程度惊人。如果说年初还能够感受到她们的磨合和稚嫩,那么从《女王之国》之后,她们则彻底蜕变,那场Lion表演完全到满分水准。Senorita虽是年初发行的歌曲,保持她们从LATATA以来的异域风情,副歌时的管弦运用更是亮耳。
Hey. Bae. Like it. – IZ*ONE
这首歌本来应该是叫向日葵?不知为何英文名是这个。其实矮子王这张专辑中歌曲的编曲都一定程度类似,要么是Violeta, Highlight这种副歌合成器一顿乱敲跳一段舞的。要么是Really Like You, Nekoni Naritai这种RnB抒情曲。然而开篇这首,却是把这两种风格融合到很好的。整首歌也像向日葵一样阳光有活力。
Spark / Wine – Taeyeon
【女solo 最佳专辑Purpose】
你RnB大厂还是你RnB大厂!泰妍的声音怎么说,没有那么完美,但是在某些歌中又感觉是那么合适。在夏季的Four Seasons感觉已经是她年度最佳了,结果专辑一来,马上改掉。这张专辑算是少数能够把整体度做的很好,又没有一堆歌曲给人凑数感觉的专辑。作为主打的Spark副歌真的很好,算整首歌的点睛之笔。这里又私心塞一首同专辑的Wine,整首歌很成人抒情的感觉,但编曲处理上让它更为完善,没有成为量产式的抒情曲。最重要的还是副歌部分那几句唱得太深入人心!
HIP – Mamamoo
如果说妈妈木之前还是因自身过硬业务能力,把中等好的歌曲唱成好歌。那么这次则是拿到一首好歌,并唱得更好。妈妈木2019年表现惊人,并且处于飞快上升期。劳模之外,也重要得到她们早就应该得到的关注和成绩。这首歌既体现她们独特的声线,又是她们团体叛逆和不拘风格的最佳展示。
Eng Eng – Apink
上一首见到把标题几个音反复融合到背景伴奏之中的还是EXID的DDD,这首则是把%的Eng用鼻音发出如此酷炫的声音效果。Apink出道这么多年的团队,依然能够每年出产质量如此过硬的单曲(去年的I’m so sick),真的是值得褒奖。愉快跳跃的节拍,到副歌时的转变,再加上她们这几年尝试另类的唱腔唱法,都是这首歌的加分项。Eng 嗯,Eng 嗯。
Birthday – Somi
先不说她在公司忌日以birthday出道,也不说她出道后打歌舞台受到的质疑。这首歌的质量本身算是过硬,非常的YG,比同公司同年珍妮的Solo好,算是编曲风格类似,但更高配的感觉。粉墨是有好歌没错,但是2019年歌曲真的不怎么样,好在自身魅力够强,换个团可能凉。Birthday这样的俏皮刁蛮公主风,倒是蛮符合Somi个人形象和风格的。副歌的编曲也更灵动,整体也编的有趣不无聊。
We Don’t Talk Together – Heize, Giriboy
Heize和骷髅一起在花丛中跳舞算是今年“最佳”MV镜头??她真的蛮适合唱分手歌的,去年也有一首编曲十分抒情的歌曲,今年这首跳出钢琴主控的伴奏,则变得更悦耳。这首没太多话说,就真的蛮好听的,快去听!
Twit – Hwa Sa
女王万岁。跟着华莎一起吐痰!那个不知道是吐痰还是吐口水的在这首和HIP都演了。“盲肠炎~盲肠炎~我不喜欢~没人喜欢盲肠炎!”她的声音不要太适合这种歌曲,在配合她超级不屑一顾的态度和表情,完美合并在一起。“哪能盲肠炎!”
【男团/男Solo】
Lovedrunk – Epik High, Crush
【男团 最佳单曲】
【男团 最佳专辑sleepless in ________】
首尔夜未眠,便是这张专辑(EP?)的核心内容。专辑整体性极高,基本每首歌之间都能够无缝衔接。而且每首歌似乎都在阐述着某一个失眠的理由。开篇和结尾完全用机器模拟出的人声配合催眠式的轻音乐,更是让这张专辑有一个完整的轮回。
用说唱来唱催泪抒情是什么感觉?虽然在Love Story就有过,但那首好歹有IU的副歌来催泪。这首纯男声歌曲,反复的beats与古典,却仍然有强烈悲伤情绪在其中,做到什么叫将情感注入歌声之中。副歌部分拉来Crush也是正确的,他在One of Those Nights中和Key的声音就有完美化学反应。在这首歌中,他也完善其气氛,添加额外的一层悲伤。
For lovers who hesitate – Jannabi
本来这张专辑会是男团最佳专辑,但是半路被截胡哈哈。如此温柔并且适合夜晚的一张专辑,适合在阳台上抽着烟,在寒风中,俯瞰城市的灯火,或者是夜空。这可能是这20首里唯一一首编曲像是Indie Pop或者Indie Rock感觉的歌曲。主场歌声略带沙哑,和其中的氛围融合。随着钢琴和鼓点,到最后像是一场感情的结束,或是一场不得回应的奢求。
Obsession – EXO
好像每一次主打之后都觉得他们拿不出更好,或是同等质量的作品了。特别是今年两位成员入伍,其他人各自忙于各自的行程,以为回归无望。结果啪啪啪打脸,又拿出一首质量够硬的RnB作品和专辑,RnB大厂SM又一实锤。全曲一路按到底的I want you电音女声,配合团中几位说唱的电音I don’t think so,让这首单曲足够多样性。其中几个合唱部分,再次体现RnB大厂各位歌手都超级适合唱RnB的特性。
Stay Up – Baekhyun, Beenzino
伯贤的声线唱功早就值得一张solo专辑了吧,soon到2019年才终于给放出来。对不起,虽然重复很多次了,但是SM是RnB大厂实锤。编曲团队不是盖的,很多时候都能够感觉,真的花钱请人,真的非常international。相比主打UN Village,这首歌更凸显他的声线和唱歌,而全歌最佳部分,便是副歌的和声部分。那种强烈朦胧感,让伯贤的声线更为立体。
All Night – Astro
之前一直有听说车银优的这个团,但是一直没有听过他们的歌。某天看Billboard的新闻时候无意间点进这首歌,瞬间被吸引。编曲和唱法还是非常kpop男团的方式,歌曲的内涵却如此的卑微。副歌时将几个词重复,有歌词含义中的那种渴求和欲望。整首歌编曲风格和他们团队还是专辑封面的风格都保持一致,有男团式的电音伴奏,不过也有一丝情绪化的韵律。MV中几位穿着白色Chanel夹克在花丛里跳舞也是很美了。
Crown – TXT (Tomorrow X Together)
BTS师弟团出道曲,轻松做到国内多少年多少团都难以打造的青春感,少年感和活力感。团队自身定位和方向十分明确,目前出的几首单曲制作优良,并且有十分!具有!少年感!真的是90后老去,00后弟弟们都跑舞台上的时代到啦。Crown的歌词就很有趣可爱,编曲更是满足这种形式,编舞上也多一丝卖萌而少复杂或剧烈的舞蹈动作。听着这首歌只想跟着一起蹦跳,心情也变得十分愉悦!
Move – X1
虽然X1经历PD一系列丑闻后被迫解散,弟弟们还是留下几首优质的歌曲。这本来是Produce X 101比赛期间的歌曲,在X1出道后重新录制发行。非常另类的编曲形式,开场到第一句出现时,让人还疑惑这是否是一首kpop歌曲。到副歌时候的节奏又十分贴合歌名Move,让人像随着节拍一同摇摆扭动身躯。
Ah Yeah – Winner
宋旻浩太酷,声音辨识度高,这首歌就是他本人了。融合流行摇滚的方式,融入俏皮的和声和说唱,最终诞生这首又好听又酷的歌曲。
Paper Plane – NCT 127
感觉在limitless之后条就没出过什么好EP/专辑,不过,这首算是他们2019年所有歌曲里最佳的一首吧。副歌部分上下起伏的节奏,宛若纸飞机一般飘动,最终落地。
Humph! – PENTAGON
这个团的设定和风格本身并非我的菜,但是他们精简讨巧的编曲倒是很合我的胃口。去年的Shine的主旋律基本是一段循环的钢琴音,然后配合略带自嘲性质的歌词。今年他们如法炮制十分类似的Humph!,非常校园插科打诨的歌词和编曲,配乐上依然是做减法的编曲。
明年再接再厉听更多歌曲~
【后记】
她让我认识到尽管的确存在着幸与不幸,但整日纠缠于此未免太过任性。虽然这种想法并不能减轻我的痛苦,却使我从中获益,自从意识到这一点,我强迫自己长大,至少学会了让不幸和普通生活和平共处。这使我活的不再那么艰辛。——《厨房》吉本芭娜娜
希望你们新的十年里,都能够快乐。
2019年1月16日
全文完结于,福冈,日本。
【特别鸣谢】
又是充满感恩的一年,
感谢家人小李和老李。
感谢桃组的各位老师,以及某个群的各位友邻们。
也要感谢所有的友邻,豆瓣上的你们。
也不一一列举。
注:全文中所有使用图素材版权皆由其片方和公司所有。
注:图中所有插图皆为Mr.Charles个人二次制作,严禁盗用。
© 本文版权归 MR.Charles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